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危險、懷疑和否定之海,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島嶼,而信念則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對未知的前途。

——泰戈爾

在這場疫情之前,很多網上的短視頻都會製作各種段子來宣傳,只要在家裡有臺電腦有無線網有手機,有一堆好吃的,就會過得異常開心,而一旦斷了網一切都是灰暗的。

沒想到打破這個理想生活的想象竟然來得如此突然,一場毫無準備的疾病席捲了中國,進而向全球擴散去,首先作為抗疫第一站的中國,我們採用了封城,封村封門,隔絕所有外來人員,甚至是親戚朋友,都斷掉了節日期間的任何拜訪,全民在“鍾南山”沉重的語氣下,自發開始“宅在家裡”。

然而和想象中並不一樣,為了過年女人們做得新發型,新美甲買的新衣服無處展示有些黯然,男人們一年一度聚會侃大山釋放壓力的宣洩口也被按下了結束鍵,孩子們節日內的追逐打鬧也成為看著卡通“病毒”圖片而忌憚走出大門。

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宅”,沒有社交、工作、外出遛彎,守著眼前觸目可及的地方,發揮想象假裝廚房是美食街,陽臺是風景港,端一盆水就彷彿看見了一片海洋,日子一天天過著,從一開始我無所謂到人們開發各種自娛自樂的創意生活互相打氣,再到看到一絲暖陽就忍不住想要擁抱天空的想法,才明白“全職宅“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相比較全職宅家我無聊,全職宅在醫院的人們更是一種挑戰。

當然,人活著總是要有理想的,宅在家中對有些人來說是虛度時光,但是有些人來說卻是最好的沉澱機會,我會分析被迫宅所引發的社會思考以及現實意義,還有“宅”在家中人開發副業的動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自我約束能力提出三個建議,祝願大家應對漫漫人生路時都能隨機應變。

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一、“宅”不分戶內戶外,外出遊行的弊病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首先,我們要相信失望的到來是因為希望的光芒被掩蓋了太久

就像馬丁·路德·金說得: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不能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限的。——馬丁·路德·金

失望總會有的,生活本就沒有一帆風順,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望就放棄希望,這次疫情封閉了大家一個多月,雖然陸陸續續有些單位開始復工,但是走在大街上很多商場門店大都閉店熄燈,我昨天特意去天壇看看,北京鮮有的不堵車時光,讓人覺得幸福。

超市還是敞開著大門,進超市戴口罩測體溫登記,但是美食店大都關著門,但是天壇人流卻不少,大家都戴著口罩,還有一些人戴著手套,即使人不少但是扎堆拍照的現象卻沒有,每個人都儘可能與陌生群體保持距離,整個遛彎過程看不到有人吐痰吃東西,扔垃圾的行為。

心中竟然有些驚喜,也許因為這場疫情我們得到了文明的進步,之前公園裡的掃地人員跟著遊客撿撿掃掃,垃圾桶完全不夠用,但是現在大家連水都不帶了,有幾個老年人和孩子帶的水杯應應急,也不會選擇在公園裡大吃大喝,畢竟病毒在作怪,所以不得不說,這場疫情為人們的習慣按了暫停鍵,讓每個人都不約而同的當起了“保護環境”的人。

其次:屢禁不止的不文明行為有了突破型的進展

沒有人能阻擋美食的誘惑,尤其在碧水藍天,鳥語花香的公園,鋪上一塊大步,一家人盤腿而坐拿出準備好的“饕餮盛宴”來得時候轟轟烈烈,走得時候垃圾成堆。

因為疫情的到來,和防疫宣傳的工作,每個人都保持距離,即使在景色美好的戶外,依然戴著口罩將自己的安全感“宅”在心中,防人之心不可有,尤其這次疫情,自己都不能說得準自己,更應該防著別人。

所以園區內的工作人員悠哉溜著彎兒,我問她:“最近工作有何感想。”她抬起頭口罩裡擠出笑容說:“輕鬆極了,以前盯著大傢伙不停喊著別亂扔,現在我就在陽光下曬著太陽,偶爾提醒孩子們口罩掉了。”

在我看來,其實人們都是有自控能力和信念,只是之前沒有危機總認為做不到,不控制公園裡追逐打鬧大喊大叫的孩子們,因為孩子小嘛,無法控制自己說有就有的痰,畢竟生理需要,也無法阻止隨時隨地享受美食的幸福,卻因為這場防疫,將所有壞毛病都“宅”起來了,即使風景再好,公園再大,戴上口罩保持距離,就將很多衝突和壞毛病一刀切斷,能在戶外溜達兩圈就是幸福,不能再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來。

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二、難得的自我突破和副業開發,值得每個人探尋的新思路

首先:這場疫情在一個多月的焦灼下人們漸漸開始憂患自己的存款是否能夠繼續耗費

過了春節最多等到十五過去,很多人都要開始返工了,今年卻不同,疫情導致返工時間一再延長,孩子們返校的時間也沒有敲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拉開了。

曾經看過不少文章都說過大概一個道理: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工作之外的8小時

想想也是,孩子們在一個教室享受同樣的資源而有的是學霸,有的不但學習不行思想品德也不行,就是因為放學後學霸繼續鑽研學業,而相反的學生卻前往網吧等地方,導致不同的人生方向,工作也是有人,很多人的副業比本職工作收入還要高。

在這個副業必須要有的時代,每個人除了自己的工作外,還有一份甚至幾份兼職工作,一是為了應對本職工作的抗風險能力,二是為了增加更多的收入。

但是因為時間有限,副業做得好付出的就要更多,恰巧這場疫情的到來也給了一部分人副業突飛猛進的難得機會,也許是自己人生轉折最好的一次機會,因為像這種全國待業推遲工作的機會百年難得一遇,也有了更多時間來整理和開發自己的能力。

總之,這場疫情並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絕望,畢竟時代一直都是物競天擇,比如利用業餘時間直播帶貨的主播,這段時間堅持打卡,流量飆升,比如我自己,當身邊的親友因為不能返工,大都在私企上班而薪水縮減的情況下,我憑藉自媒體寫作,一稿多平臺發放,實現利益最大化,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副業收入破八千。

時代永遠不會拋棄隨時準備的人,曾經當我和所有人都在上班時,我通過多學習多鑽研多接觸,為自己創業博得了機會,在創業時期享受到了自由帶來的便捷,也因為創業面對的事情更多而萌生了轉型的想法,於是開發了自媒體這條線路。

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三、如何挖掘自我能力,提高改善自我約束力和應對危機的開創三個建議

① 時代永遠在改變,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贏得未來

創新,能夠從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從供給的角度給它下定義為:改變消費者從資源中獲得的價值和滿足。

當一個個餐飲行業的商家因為疫情關門痛哭時,此時外賣行業中的“無接觸”配送將外賣行業推上了新的巔峰,一時間人們的購買慾又被激發,每天網上預約的配送常常都是滿的。

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扭轉了事態的發展,當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新聞上也爆出過幾位外賣小哥因為不知自己被感染還在配送,當時大家都在微信裡奔相走告,告訴每位可以聯繫到的人,說不要再定外賣了。

但是當“無接觸”這一理論退出並且實行後,大大提高了預防能力,也增加了衛生程度,對比外出去超市人擠人,選擇無接觸購買的確是一件省時省力又安全的方式。

所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只是捶胸頓足去憂傷,在自己所在的基礎上開發創新,才有新的機會來實現自我價值。

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② 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的危機意識和發展的目光

馬雲說:

我用望遠鏡也看不到對手,我能看到的都是我可以學習的榜樣

18年前的那場非典,讓很多人措手不及,當時的馬雲一路走來承擔了很多懷疑和嘲笑,尤其在非典爆發式,因為阿里巴巴的一名員工而導致整個公司500多人都要面臨隔離的危機。

對於馬雲來說,這不只是自由的限制也是事業的禁錮,馬雲和所有員工一樣被關在各自家中接受隔離,但是因為馬雲早有準備,在被隔離的時間裡,馬雲和阿里巴巴全體員工有條不紊的收拾東西,他們非常自覺地每天8點多開始工作,中午吃飯,一點多開始工作直到晚上八九點大家結束工作後,還能抽空一起聊天、玩遊戲、舉辦網絡卡拉OK大賽凝聚內心。

疫情當下,馬雲並沒有慌張,因為早有的準備讓他們的業務一直在進行,很多來華做生意的商人急劇減少,但是通過阿里巴巴進行的交易,讓業務不斷增長。

那時阿里巴巴只是一個成立才4年的創業公司,而美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如日中天,因為阿里巴巴的先行準備為公司的進展贏得機會,也因為事業的發展同事之間凝成一股繩團結一致。

鐵骨宅心:生活的萬種風情,竟是“宅”出新的意境


③ 三思而後行,吸取教訓積累經驗才能走得更遠

時代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可以像孫悟空一樣日行千里,一天走訪幾個國家,通讀多種語言,和國內外不同信仰的人歡聚談笑。

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因為步子誇的太大,而導致這次疫情從爆發開始就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起來,雖說剛開始調查出的原因是因為吃野味導致的,但是真相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但是除了本次新冠肺炎,十幾年前的非典,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借鑑的傳染病案例,比如因為穿貂皮、因為吃野味、因為不注意衛生……

如果不及時反省自己的過錯,和總結失敗的經驗,進步將非常渺小,而個體的進步則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社會有了發展,這個地球才會越來越好。

最後結語: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思索探尋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開發的能量,並且總結過去的教訓,避免走更多的彎路,只有這樣,才不會擔心任何突發狀態的改變。

現在很多人都感嘆大自然的美好,著急去擁抱藍天白雲,但是目前疫情並沒有完全控制住,古人常說閉關修煉,這段時間也是非常好的閉關時刻,在繁忙中停步,在過渡揮霍的曾經中反省珍惜,不要去追逐一隻偏偏起飛的蝴蝶,而是等到滿山花兒開時,蝴蝶自然會飛來。

而我們要做得事情就是“宅”住所有的弊病,開發自己內心中的創新和能力,迎接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