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導語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沒有影子的人》算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動畫微電影,這部微電影一經播出,立刻獲得了許多獎項,也引發了熱議。這部八分多鐘的微電影很有特點,整部電影沒有一句對話,畫風也很抽象。影片之中,只有快速切換的鏡頭,和令人眩暈的色彩。

這部微電影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認為,這其中包含著兩種思考:第一,金錢情色與靈魂相比,二者誰更重要?第二,是否應該遵守諾言?很多人自認為很有底線,絕不會背叛誓言。還有許多人認為誓言算不得真,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遵守。其實從人類的整個文化發展史來說,遵守誓言已經衍生為了一種優良的品質,無論是在文學作品,或是影視作品中,總會有堅守底線維護誓言的形象存在。

那麼我們應當維護誓言嗎?其實,當一個人決定去做某事,或者是答應了別人某些條件,便是一個立誓的表現。但是問題就在於,倘若這僅僅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發誓,利人利己當然是好的。如果當你發現曾經立下的誓言,給別人做出的承諾,如果繼續下去會對自己造成損失,那麼你還會選擇去堅守嗎?

《沒有影子的人》也是如此,它向我們展示了非常重要的兩點,一個是靈魂的價值,一個是背叛誓言的後果。人類文化發展至今,生活之中離不開錢權,也離不開契約精神。二者本身就並非兩個分開的問題,只是物慾橫流,往往迷失其中而不得自拔。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物慾橫流,欲有錢有勢,真的錯了嗎?

《沒有影子的人》中的主角是一個男人,準確地說,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男人。影片的開始,男人從一幢樓房中向外走,我們無從知道他的身份,目的地。但是,影片的開頭是壓抑的,高度切換的視角以及灰暗的色彩,給我們的視覺感受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也正是因為這種衝擊,使觀者極容易陷入電影所營造出的不安的、灰暗的、恐懼情緒之中。可以說,在影片的一開始,導演使用了這樣一種鏡頭技巧,一下子達成了整部電影的感情基調。

男人很快就出門了,外面的世界和屋子裡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是灰暗的。不知不覺,男人來到了一個院子,院子裡富麗堂皇,這時的畫面開始有了色彩。男人向門口的侍者遞了一份請帖,侍者示意男人可以進去。院子裡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紅色的地毯之上,男女成雙成對,觥籌交錯,典型的上流社會。為什麼一牆之隔的世界,景緻經相差如此之大?我想,這是導演在電影中運用的對比與象徵手法。灰暗的世界代表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為金錢忙碌,沒有快樂,只有日復一日的灰暗。而牆內內的世界不正象徵著金錢世界嗎?而那請帖其實就是通向上層社會的鑰匙。

影片的開頭,音樂是低沉的,彷彿也暗示著男人內心的自卑感。不過自從他踏入了院子開始,音樂突然變得輕快明亮,耳邊也多了歡聲笑語,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處於社會底層的男人,對於上層社會的嚮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歡快的人們成雙成對,聊天喝酒,而男人孤身一人,只能快步走過眼前的一切,漸漸地遠離了人群。

就在這時,男人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影子出現地很突兀,彷彿憑空而生,突然在男人旁邊出現。他身著一件紅色的上衣,紅色的褲子,紅色的帽子,紅色的鞋子。只見他取下帽子,從裡面變出了大量金錢,並示意男人可以用影子交換金錢。

這個人是誰?從何而來?為什麼一身紅色?這與西方的文化有關,在西方世界中紅色象徵著暴力,恐怖。至於交易影子,早在《浮士德》中就有過類似的描述,德國一個鍊金術士向魔鬼出賣靈魂以換取知識和青春,而這個身著一身紅色的人其實正是《浮士德》所描述的魔鬼。面對魔鬼的誘惑,男人陷入了選擇金錢還是靈魂的抉擇中。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其實,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身為窮人的男人不管是選擇了交易影子獲得金錢,還是選擇拒絕交易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也許,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以及基督精神,與魔鬼交易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何況交易的砝碼居然還是自己的靈魂。並且,追求金錢也是極容易被傳統認知所唾棄的。只是我認為,即使是魔鬼,他並非強迫男人做任何的交易,它僅僅是為男人提供了一個契約,男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選擇權在於男人。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身又何嘗不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交易?

男人很清楚後果,他明白會失去影子,但是與此同時他會獲得金錢,權勢,美女。而這種權衡之下,男人最終選擇了金錢。其實,如果不論傳統的一些價值觀念,這場交易男人並非是一個輸家,可以說是各持所需。男人原本生活於社會底層,整個世界都是憂鬱的,他渴望能得到金錢。而影子從某種角度來說,對於男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用處,自然可以拿來交換,這本身並不是虧本的買賣。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這樣的選擇遠算不上錯。

只不過,既然考慮了後果並作出了選擇,為什麼又會感到痛苦呢?

追悔莫及從毀誓的那一瞬間開始

金錢和影子該如何選擇呢?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一個家財萬貫的富人來說,金錢僅僅是個數字。正如馬雲曾經說過他不喜歡錢那樣,其實也沒錯,也許到了一定的財富之後真的對錢無感。但是對於一個揭不開鍋的窮人來說呢?眼看就要餓死了,哪裡還顧得上其他的,溫飽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對於魔鬼的誘惑,無論你如何選擇,都有著自己的考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本應該是一件使交易雙方都感到滿意的事情才對。

可是影片中的男人不是這樣的,在最初貧困的時候,他渴望擁有財富的生活,於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交換。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當他發現自己即使是擁有了大量的錢財,卻仍然不能擠進上層社會的生活圈子時,後悔就開始了。月光下,男人挽著一個華貴少女的手腕,翩翩起舞。可是突然,少女發現了男人居然沒有影子,大驚失色之下,恐懼地跑開了。男人走進富人們的晚宴,所有的富人都對男人指指點點,將男人排在了他們的圈子之外。男人感到非常的痛苦,而這些感受也真正促使著男人,下定決心去找回自己的影子。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不會重來,時間不會停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幸福。自己的路,沒有人能替自己走完。腳下的路要靠自己走,路途再難要自己闖,所有的苦要靠自己扛。

免費的午餐,天上掉下的餡餅,男人不會不知道。其實讓男人痛苦的原因,追根究底是因為他心態的改變。從最開始的渴望金錢轉變為“魚和熊掌兼得”的心態。想著兩全其美並非不可以,但是卻一定要知道別人的午餐是自己勞動而來。而男人的生活可以說比大多數人都要好得多,可是最終卻仍然躲不過追悔莫及。我們常常說的"抑鬱"其實是不滿足,是因為我們為自己設定了過高的目標,或是希望不勞而獲,很多人為了體重、禿頂、升職的事情而不開心,…對這些人而言,不開心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無法忍受的事情。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於是男人決定求找尋自己丟失的影子,他翻過山川河流,走過阿拉伯,中國等等國家,最後停在了當地的土著部落。當地人的娛樂方式是觀看皮影戲,於是男人參與到了他們當中。男人所表演的皮影戲沒有自己的影子,就這樣,男人就一直在那裡表演著,這也是全片的終結。

我認為,這是影片一個很大的亮點,也是很深刻的一個地方。也許我們在看到影片的前半部分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男人會拿自己的影子去換金錢,也一定會發現自己與周圍格格不入而最終踏上了尋找影子的路。可我們大多數人猜測的情節應該是,男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歷時多年,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從此珍惜生活的故事。可是實際上呢?

男人沒有找回自己的影子,他第二次遇到了魔鬼,用盡一切卻只換了一個紅鞋子,而影子並沒有回來。

這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也許,影片所傳達出的更是西方世界普遍的對於契約精神的價值觀——違背了誓言就要接受後果。當你與任何人簽訂了契約,那麼就不應該去反悔,如果一意孤行,只會受到懲罰。男人用影子換取了一切,可是最終卻失去一切,又何嘗不是違背誓言的後果?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影子追根究底象徵著人的屬性

男人受到了魔鬼的誘惑,一時間沉迷在了金錢當中。可最後,本可以衣食無憂的他,為什麼一定要找回自己的影子呢?其實影子正彰顯著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最直接的標誌,它是作為一個人最根本的屬性。因為影子,你可以毫無疑慮地被別人看作是同類。一旦失去了影子,儘管肉體仍在,卻與已經消亡沒有兩樣。影子代表了靈魂,卻不僅僅代表了靈魂,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影片中的多次轉場,其實就是男人在找尋自己作為人的基本。因為“虛無”被人們排斥的他,只能在皮影戲中找到自我價值。

《沒有影子的人》:面對魔鬼的誘惑,你會選擇金錢,還是影子?

物質上的不足是容易彌補的,而靈魂的貧窮則無法補救。

儘管男人竭力去尋找影子,在影片落幕時的皮影戲,仍然體現出了一種悲哀。臺下的人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可是這一切與男人無關。在這裡,導演似乎想用人們的歡快,襯托出男人的悲。我們可以將男人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對靈魂的補償,無論是翻過高山大海,越過荊棘密佈,還是表演皮影戲,其實都是男人內心對自己的救贖。只不過靈魂既已逝,終究是徒勞。

結語

我想,微電影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其想表達出的思想內涵極其豐富。《沒有影子的人》也是如此,儘管整部影片中沒有一句對話,可是也正因如此,使這部短片有著豐富的思想外延。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部微電影的解讀一定是大不相同的,這也正是其獨特的魅力所在。

所以這部作品稱得上是偉大的,它憑藉著緩緩的敘事,娓娓道來,又不加以言語修飾,卻能讓故事的情節和情感讓觀者感同身受。不加創作者的自述,免去了任何關於作品解讀上的統一。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在第七藝術中,這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作品。

那麼,面對魔鬼的誘惑,你該如何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