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只有芸知道》:風暴與大火,總是逃不掉


「視線」《只有芸知道》:風暴與大火,總是逃不掉

新西蘭克萊德小鎮,純淨安寧。來自中國北京的隋東風和羅芸夫婦,經營著一家中餐館,時光在波瀾不驚中一天天流逝,恍然間已有十五載。

某個深夜,餐館發生了一場不明所以的大火,將夫婦二人從睡熟中驚醒。趕到現場,隋東風抱頭痛哭,羅芸一臉平靜——面對極光時,她許下的願兌現了。

這場大火來得悄無聲息,出現在了賀歲電影《只有芸知道》之中。

影片《只有芸知道》改編自導演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東風,中年猝失妻子羅芸,隨後他決定替亡妻完成遺願的故事。

劇情的前半段,像極了“童話”。他們擁有一家中餐館,在小山坡上擁有一個美麗的小莊園,還收養了一隻名叫布魯的流浪狗。他們一起打理餐館,一起結伴回家。

這樣的生活,過濾掉諸多真實日常中的瑣碎、羈絆與不堪,但依舊有大大小小的變故。包括那場餐廳大火,火著得無聲無息,卻如晴天霹靂。有評論說,藉由這場火,觀眾可以看到“美麗人生”也離不開孤獨與困頓。


一部主打純真愛情、倡導浪漫主義的影片,也得面臨市場檢驗。

《只有芸知道》在豆瓣的評分僅有6.5分,口碑兩極化,票房不甚理想。上映一週,票房才勉強過億元——遙想15年前,中國電影市場商業化尚在起步,其執導的《天下無賊》在賀歲檔上映,就攬得了過億元票房。

“時至今日,天地反覆,一眾新銳導演生龍活虎、摧城拔寨,屢創新高,一部影片動輒已是20億元起步,不過30億元都不好意思慶功。”馮小剛也只得發文感嘆自己是“英雄老矣”。

曾經開創“馮氏喜劇”,領跑賀歲,一路高歌,如今也有了落魄之嘆。從影20多年來,他拍了無數的電影,拍過賀歲、商業、喜劇、古裝等多個類型,從市井文化到歷史題材,再到年代電影,有眾人喝彩的,也有被吐糟詬病的。

事實上,從近些年的電影來看,他的電影都離不開“情懷”二字。特別是,從《芳華》到《只有芸知道》,他把自己的觀眾群體在縮小,註定只是給某些特定的人群看的,看的懂得感動得哭得一塌糊塗,看不懂的罵一句“什麼玩意”走出影院。


馮小剛自己也說:“過了60歲後,心腸就越來越軟,不想再只是以商業賀歲片為標準,更多的是想拍一些純粹的、美好的、跟隨心情去拍故事,這是我內心的需要。”

每一次的轉型似乎都帶著明顯的功利心,個人情懷多少有些淡薄和停留在感官層面。所以,導演的這一席話打了不少折扣。

於是,不合時宜地想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以及他的影片《比海更深》。影片中那個落魄頹廢的中年男人筱田良多,15年前寫小說得過大獎後便再無成績,妻子選擇離婚,自己沉迷賭博,常常交不出贍養費。好不容易與兒子見上一面,良多父子以及隨後趕到的妻子在母親家中團聚。不巧的是颱風來襲,他們被迫一起過夜。

影片的英文翻譯是 After the storm,一語雙關,既是電影中惡劣的颱風天氣之後的晴朗,也可以理解為良多在經歷喪父、離婚等一系列生活風暴後的成長。

暴風雨來臨的夜晚,母親和良多說起對死去父親的懷念時,收音機突然播放起鄧麗君的《別離的預感》。歌中唱到,“那是比大海更深,比天空還要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母親說,她從未愛一個人比海更深。


這一幕,溫情動容。那是經歷過多少生活的“風暴”後,換來的此刻平靜和痛徹領悟呢。電影的餘韻和“魂”,在這一刻得以呈現,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的魅力也得以昭示。

電影之外,生活之中,風暴與大火,總是逃不掉。這便是生活,總是不圓滿,總是真實的錯過與遺憾。電影導演總得獨自消受這份電影帶來的遺憾。(記者 陳俊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