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眉山人

與眉山市樹——銀杏!

來場完美邂逅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秋風起,杏葉黃。

每到這個季節,我必到三蘇祠賞秋。蘇祠秋色,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南大門那兩棵高標蒼勁的銀杏樹。樹高20多米,胸徑都在1米以上,據《三蘇祠志》記載,銀杏樹系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三蘇祠時所植,算起來已經354年了。但我讀明代四川富順人、官至禮部尚書的李長春的詩《謁三蘇祠》時,卻產生了疑問。詩云:“槎枒老幹倚雲間,疑是君家木假山。山訝長蒿迷故宅,只留遺草照人間。”三蘇祠原為蘇家故宅,元代始改宅為祠。明代人拜謁三蘇祠,這兩棵銀杏樹當已在祠內矗立。究竟植於何年,元兮明兮清兮?看來三蘇祠的銀杏樹,悄悄地給我們留下了一道難解之謎。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且不管樹齡之謎,眉山人都說這兩棵銀杏樹是雄樹,是蘇軾蘇轍兩兄弟的化身。2008年夏天,左邊那棵銀杏樹遭雷擊劈斷,枝幹漸漸枯槁,眾人都以為必死無疑。誰知第二年春天,殘樹竟然抽出新葉,蓬蓬勃勃地向天空伸出枝條,顯現出無窮的生命力。年年春風,年年新綠;年年秋霜,年年青黃。在秋風的薰染下,銀杏葉兒一天天由綠變黃,竟至滿樹金黃,掛滿了金色的詩意。一陣微風拂過,銀杏葉兒沙沙 沙沙唱起歌兒,一柄柄像小扇子的杏葉兒,飄飄然灑灑然隨風起舞,庭院裡、甬道上落葉片片,布金滿地,三蘇祠的秋天就真正的來了。

三蘇祠當然不只有這兩棵銀杏樹,進門左邊的圍牆旁邊還有一棵銀杏樹。這棵樹是雌樹,年年開花,年年結果。一到秋天,地上就落滿白果,人們說這棵樹是東坡兄弟的母親程夫人,相夫教子,奉獻不已。至於老父親蘇洵蘇老泉,則化身為一棵蒼勁古樸、虯根縱橫、綠葉如蓋的老黃桷樹,蹲伏在大門右邊的牆角,默默守護著蘇祠的春夏秋冬。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小時候,每當銀杏葉兒黃了,老師便領著我們到三蘇祠遊玩。同學們有的撿拾好看的銀杏葉兒攥在手中,準備回家做書籤;有的捧起地上的銀杏葉拋向空中,灑下一陣金蝶翻飛的銀杏雨和串串笑聲;還有一些手巧的,則將銀杏葉片均分為三片,用葉柄穿過中間的那片,輕輕拉動,兩邊的銀杏葉便像小鳥的翅膀撲扇起來,彷彿要飛向藍天。歐耶,天真浪漫的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雌雄異株,4月開花,10月果熟。銀杏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系第四紀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50萬年前,由於氣候變化,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銀杏大都滅絕,僅留存於中國。銀杏樹因其生長緩慢,從種植到結果,至少需要三五十年,因而又稱為“公孫樹”,寓意健康長壽、吉祥幸福。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銀杏在宋朝始正式定名,因其實似杏,核白如銀,故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盛讚銀杏:“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了銀杏果的吃法:“惟炒煮作糧,食為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銀杏果稱為白果,“白果生食降痰,消毒殺蟲。熟食則潤肺益氣,定喘咳,縮小便,止赤白帶下,嚼爛塗於手足治皸裂。”白果有小毒,需煮熟後食用。“白果燉雞”是川菜中的一道名菜,特別適合年老體虛者冬季進補。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抗菌抗氧化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心臟病、心絞痛和高血脂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德國大詩人歌德對銀杏情有獨鍾,託人從中國帶回種子種在花園裡,深情地寫下一首讚美詩:

我的花園有一棵銀杏,

她來自遙遠神秘的東方,

每一位朋友見到她,

都獻上朝聖般的虔誠。

她原本就是一個精靈,

集天地之精華,

含千古之靈秀,

讓世界都傾注於她。

我將我的冥思,

融化在我的歌聲中,

我進入銀杏的世界,

遁形於無限的蒼穹。

晚年的歌德把這首詩抄寫下來,並粘上兩片金黃的銀杏葉,寄給年輕時的初戀情人瑪莉安。充滿激情的詩句和黃澄澄的銀杏葉,表達了詩人心底深深的愛。因為這棵樹和這首詩,德國人在千年古城魏瑪,建起一座歐州唯一的“銀杏博物館”,人們把銀杏樹親切地叫作“歌德樹”。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2000年,市裡委託我組織市樹市花的評選。被推薦的市樹有楨楠、雪松、小葉榕和銀杏,市花有月季、蜀玫、桂花和杜鵑。我毫不猶豫、毅然決然選定銀杏為市樹,杜鵑為市花,精心撰寫了推薦書。被郭沫若讚譽為“中國人文有生命的紀念塔”的銀杏,不惟古老而珍稀,在眉山這塊土地上,更是三蘇文化的美好象徵,是三蘇人格魅力的外化,寄託著眉山百姓世世代代對三蘇的崇敬和景仰之情。至於杜鵑,除了望帝春深、杜鵑啼血的美麗傳說,更有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上世紀三十年代深入瓦屋山區,採集17種杜鵑標本,在象耳寺發現罕見的瓦屋山獨有的圓葉杜鵑,並載入《大英植物學辭典》,向世界展示了瓦屋山地區生物多樣性外,還寄託著眉山人民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2019年,眉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市樹銀杏、市花杜鵑終於展現在市民面前,成為眉山一張靚麗名片。我很興奮,也很欣慰。

三蘇祠的銀杏葉兒黃了,讓我們相約東坡故里,相約眉山!

王晉川

2019.11.18 寫於眉山

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

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

——宋·蘇軾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狀如虯怒遠飛揚,

勢如蠖曲時起伏。

姿如鳳舞雲千霄,

氣如龍蟠樓巖谷。

盤根錯節幾經秋,

欲考年輪空躑躅。

黃帝問時已萌芽,

明皇西幸滿著花。

——漢·張道陵

獨遊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鴨腳半熟色猶青,

紗囊馳寄江陵城。

城中朱門翰林宅,

清風明月吹簾笙。

玉纖雪腕白相照,

爛銀殼破玻璃明。

——宋·張無盡《詠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為奴。

誰令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依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宋·李清照《瑞鷓鴣·雙銀杏》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大樹龍蟠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

形同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

看來古今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遊。

——清·陳全國

亭亭最是公孫樹,

挺立乾坤億萬年。

雲去雲來隨落拓,

當頭幾見日中天。

——現代·郭沫若

除了三蘇祠

眉山還有多處銀杏觀賞點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東坡大道上黃紅輝映的楓葉和銀杏

涼風穿行過枝葉,拂過一扇扇精緻的葉子,沒兜住的陽光細細碎碎灑落,耀眼的黃色一點一點蔓延,張揚的美麗。此時,正是銀杏的季節。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遠景樓的銀杏

斜陽午後,每一片銀杏葉,都浸著陽光的溫度。紅色的磚瓦伴著悠長的古韻,陽光從枝椏中透過,光與影的變換,是冬日最美的風景。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蟆頤觀的銀杏

陽光灑滿銀杏樹的枝頭,滿眼都是燦爛的金黃。輕風拂過,銀杏葉在枝頭搖曳著身姿,發出“沙沙”的響聲,置身其中,讓人捨不得離開。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東坡溼地公園的銀杏

踩著滿地金黃的落葉,行走在光影斑駁的林間,加上暖暖的陽光,那風景簡直是妙不可言的美麗。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三蘇祠,小孩子坐在銀杏葉上玩耍

冬日的天空遼遠,緩緩抬起頭,白雲如絮的湛藍天空令人心神寧靜,紅牆上的樹影婆娑,似訴不完的呢喃細語。那一抹恰到好處的美,讓人忘卻旁無,只想時光停留,歲月靜好。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三蘇祠,遊人排隊照相

靜時你像一幅畫,美得我眼睛也不眨;動時你像一隻蝶,細嗅還有太陽的味道。這滿目金黃色的銀杏,讓人沉醉進了一個美好的夢中,捨不得醒來。

又到銀杏金黃時,看這座城把冬天過成了一首詩~

冬,過了一季又一季;

葉,落了一片又一片。

一季又一寄,寄託三蘇文化金招牌;

一葉又一頁,翻開眉州大地新篇章。

一冬,一葉,一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