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炭的非洲國家:村民用毀去家園的代價,燒製木炭獲得生存


在蘇丹各地鄉鎮,你總能在路邊看到提著木炭等待買主的村民。人們坐在磚頭上,只要有行人經過就會從地上站起來推銷。這是一門養家餬口的生意,只要一天不賣出去,一家老小就意味著要餓肚子。

一個家庭通常分工明確,男人負責砍伐樹木,女人負責燒製木炭,並售賣給其他村民,或採購商。由於生產技術落後,採購價格極低,出口也僅僅是周邊幾個貧困的非洲國家,遠遠無法達到大國對木炭的要求水準。

木炭交易是蘇丹最重要的傳統產業,它也是該國出口貿易最大的產業之一。在蘇丹無論是工業還是家用燒火做法,都在使用木炭作為主要的燃燒材料。你認知裡的煤炭甚至是天然氣,對於這個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而言,那是一種十分遙遠的能源。

除粗糙的木材加工製造以外,木炭交易是蘇丹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在農村地區,人們砍掉森林獲取木材,然後用簡陋的土爐燒製木炭。由於技術條件有限,人們大約能在木材上獲取20%的木炭,而剩下80%的木材被大肆浪費。

全國20%的林業資源,曾讓蘇丹人無後顧之憂,但進入現代後,有蘇丹“石油”之稱的木炭,隨著出口量的增加,森林資源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落後的生產技術,只給這個貧困的國家帶來有限的外匯,卻帶來了環境巨大的破壞。

人們早起貪黑砍伐相思樹,然後用自制的爐子燒出木炭,而所得的收入有時連1美元都無法保障。賴此為生的村民,用毀去“家園”的代價,卻只是換得伶仃的收入。這個價格低廉的非洲“石油”,在持續不斷的破壞環境後,人們的生活只會在循環中越來越窮。


蹲坐在路邊的村民,並沒有想得太過遙遠,因森林被過度砍伐導致的一系列災害,村民也並沒有太多的思考利害關係。在人們看來,一切都是得“活著”的前提下,只要日子過好了,環境才是要考慮的問題。【圖片為比利時攝影師Rita Willaert獨家授權去驢行,禁止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