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我的家乡甘肃陇南徽县在秦岭南麓,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身在这样的环境中,热爱徒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几年下来,我与驴友们可说走遍了徽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个特殊的、不得不宅在家里发呆的日子里,回味同伴们一起走在山野间的欢笑与艰辛,别有一番滋味。

徽县柳林镇的峡口与江口两村之间,有长峡十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高崖千仞而略无阙处;峡谷间永宁河穿峡奔流,河水蜿蜒而峡谷辗转。峡谷名江峡,亦称银桩峡,向为我县之风景佳处,“银桩夕照”曾是明清时“徽邑八景”之一。

由峡口村北行入谷,道路紧贴左壁,车行之大道伏于高崖之下,远望竟如一丝之径。初入峡谷,只觉两边山崖逼仄,如入夹壁间,气息竟会为之一滞。举目四望,峭壁如切,久望似有目眩之感。崖间多怪柏,间生杂树。树与崖壁青黛相衬,天然成画,十里长峡宛如巨幅长屏。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逆流而上,但见水流婉转、山峦曲折,每每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行到深处,江流如神龙摆尾,在峡谷间挥洒出两个大转弯,两弯相连略呈太极图之状。“太极线”之南端一峰柱立,峰壁如削,树木稀疏而黛岩裸露。峰顶有一巨石如席,相传吕洞宾曾对弈于石上,故名“棋峰山”,是银桩峡一大胜景。“太极线”之北端两峰夹峙,相去不过十余丈,是峡谷最狭窄处;随水流蜿蜒而上的道路至此竟难以为续,只能硬生生地从崖壁间凿洞穿行。洞长百十余米,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工开凿,隧洞曲折如蜗壳,村人直呼为“蜗牛洞”。洞内明暗交替,石窗宛然,自窗外探,唯见一线天光;洞外青峰耸翠、绿水映天,在此处山、水、洞、天交相辉映,故称“江峡洞天”。自蜗牛洞开凿后,江峡洞天便成大景观,取代银桩夕照成为新的徽县八景之一,银桩峡之名亦被江峡替代。出隧洞里许,山峰豁然后跃,一片开阔之地顿现,这便是出峡到了江口村。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江峡最热闹时当在盛夏之际,此时如屏的峭壁遮蔽着炙热的烈日、幽长的峡谷鼓荡着徐来的清风,清澈的江水可抚慰燥热的心绪、氤氲的水气能湿润焦渴的身体,进入峡谷即觉浑身清凉、暑气顿消。于是携带家人、或邀三五挚友,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嬉戏、在绵软的沙滩上观云卷云舒,闲闲散散地消磨掉一个酷热的周日,就成了徽县人盛夏时最佳避暑方式之一。

这便是江峡洞天之大观,为好游者所熟知。我就曾多次游历,可谓饱览过江峡洞天之景。记不清是那次,当我在谷中穿行,仰望如屏高崖时,一面叹服于大自然的神奇,一面不禁生出另一番念头:那高崖之上又会是怎样的景象?登上高崖举目远眺,目光所及又将是怎样的景象?此念一生便挥之不去,每过江峡都会生出种种猜想,甚至幻想身为大鹏,冲飞而上高天,一览江峡之上的风光。当然也知只是白日梦而已,江峡之上的景色就留给想象去描绘了。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机会往往是靠人创造的。那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伴着徒步群的二十七位驴友,却真的以一种与惯常游客不同的走法观赏了秋日的江峡。

那是一个周日的雨后清晨,我们驱车来到离县城约五十里的峡口村。下车后越过永宁河向东,在江峡南端进入一条与峡谷横对的小山沟。入沟即沿北坡向上,路为乡间农路,雨后泥泞加之坡度较大,行不多久初下车时的寒意便被微微的汗珠驱散。等大家气喘吁吁时,回首顾望,峡口村已在脚下。说说笑笑间一个小时就在泥泞的跋涉中度过了,我们沿“之”字形的坡路,爬到了山顶之上。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站在顶上展目望去,我不禁略略有些失望。山顶---也就是绝壁之上,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山峦起伏、林木茂密,一片荒无人烟的原始之貌。然而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开阔的台地,台地上田亩阡陌、瓦屋土垣,竟然是一个小小的村庄。按方位村庄正南方应是江峡洞天的位置,然而举目南望,只见延伸过去的田地似乎与对面山岗上的田地相连,根本不见峡谷、不见江流。依着村民的指点向南寻去,终于来到悬崖边。原来涯畔就在满地焦枯玉米秆的田埂边上,离开田埂稍远,那一线峡谷便会被遮住,远望的目光就直接从这边的田地滑倒对面山坡的田地中了。然而站在田地边的崖畔俯瞰,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中,脚下的一线江峡只是一条狭窄而幽深的缝隙,全然没有了在谷中仰望时的气势。不过只有站在此处,才清晰的看到,脚下的十里长峡真的是谷中的潺潺水流浸润、冲刷而成的,是流水硬生生地从山脉间劈出的通道。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村庄向北是山梁的来处,在冬日的艳阳中我们沿山岭往深处行进。一路仍走在阡陌间,所见不过起伏不大的丘岗,行过两三个小时后,沿南坡下山,走出一个浅浅的山沟,绕过一湾芦花翠竹之后,就到了一处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庄。此时已到正午,于是我们就在村边的麦场上用了“午膳”。这个叫做“清水”的小庄在一条稍阔的山沟中,我们以为这就是磨沟,那么沿沟而下最多十里地就可到江口村。于是大家都不禁有些失望:路途太平坦、太平常,缺少野趣,更无险可探。

饭后踏上返程,路在更北边的北坡上蜿蜒。初时是乡间农路,愈行却愈发狭窄;行到后来,变成了在松林间穿行的小径,却幸是新整修过的,路径昭然,只需沿路而行。穿过松林后,小径就折而直向山下冲去,在冲过一片竹林后,坡度陡然增大,而小径也成了一条狭长的灌渠。此时四周早已荆棘灌木密布,小径上也已没有了人行走过的痕迹,只有不时可见野猪拱出的浅坑。不过此地已可远远望见江口村,我们以为下到谷底就有坦途,于是继续往下闯去。行到陡峭处,大家以手为链,相互拽曳着,一个个往下走。仍是我与“步行者”等三人刀棍齐挥开辟道路,大家随后艰难而兴奋地在密林间下滑。不料越往下走路越陡峭,眼见不到百米就可到谷底时,小径却连同灌渠一起消失在一片岩石上,再也无路可缘。行到此时只好让大家原地休息,“小马哥”独自一人攀过岩石下到谷底探路。站在连坐无法坐下陡坡上休息,作为路线设计者的我不禁暗自苦笑:早上还有群友抱怨一路没有探险的味道,这会儿的险只怕有点大了!片刻间“小马哥”返回,说到谷底竟然无路可通,只能原路返回。

江峡洞天的另一种走法---记一次驴友活动

有道是下来容易上去难,何况这时已是下午,大家体力大不如前。但这才是户外、才是体验、也才是考验。撑着手杖、攀着藤条、手脚并用,大家只是帮扶着向上攀去,谁也没有一点怨言,反倒因着刺激到多了一分激动和兴奋。等走出荆棘、穿过竹林,回到半坡间空地上时,人人都是口焦唇躁、气喘吁吁,然而依旧有说有笑、有歌有唱,直呼这一错错出了精彩。这就是户外人、这便是徒步的魅力---即使再周密的计划,也总有意料之外。

旅途的后半程是由江口顺流而下,过江峡洞天,穿峡谷返回。这是我们熟知的路程,但返回时仰望悬崖,遥观早间崖边站立之处,一种豪情顿生胸间。在绝壁之上俯视过之后再穿行谷中,一切似乎又与向时不同,也许是视线曾经超越过峡谷的缘故。

山川依旧,情怀依旧。伙伴们,等着山河无恙时,我们背上背包再出发,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