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腹黑的申公豹

電影《哪吒》一上映,瞬間刷爆全網,直接被譽為國漫“巔峰之作”。

在大多數的影評中,人們似乎更願意去解讀哪吒這個角色,畢竟作為主角,哪吒的戲份太多、光環太耀眼了。

但是在這部電影當中,我卻看到了一個重要的反派角色: 申公豹。

申公豹在影片中露面的機會雖僅有3次,卻成了推進情節發展的關鍵人物,這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從哪吒出生開始,申公豹就計劃奪取靈珠來重振勢力,以改變人們對他的偏見,但最後的結果卻總是不盡如“豹”意。

事實上,如果詳細解讀起來,申公豹這個角色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特別是他追逐目標的這個過程,簡直就是一部反面的“逐夢教科書”,從一開始的自信滿滿,到最後的瘋狂,他甚至不惜冒著被貶回豹子精的危險,蓄意製造了“天劫”這樣的事件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申公豹一樣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斷在錯誤的路上追逐。儘管目標遙遙無期,過程中難免也會波折,還是咬牙堅持,最後得不償失。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也和電影中的申公豹一樣,越是觸不可及的目標,卻偏要追逐到底,實際上,他們已然掉入了追逐目標的三重“陷阱”當中。

接下來,本文就以申公豹為例,解析為什麼越是夠不到的目標,人們就越不願意放棄追逐,同時給出可行的方法,助你正確地看待目標問題。

一、目標陷阱的“危機三重奏”

1、過度自信效應

過度自信效應是指:由於心理偏差,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這種非理性的判斷會給我們帶來成功的錯覺,還會忽視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

影片一開頭,申公豹落選十二金仙候選人,便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證明自己才是最適合十二金仙的人選。從豹子精到修煉成人的模樣,可想而知申公豹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封神演義》記載,申公豹修行五十年,自詡修為已高於姜子牙,還嘲笑姜子牙:你不過五行之術,倒海移山而已,怎比得過我?

如此對姜子牙放狠話,可見,申公豹的修為不僅達到了神仙的境界,還對自己過度自信。

隨著影片的深入,申公豹在哪吒誕辰之日,利用法術收買李府的管家,故意用酒罈子引誘太乙真人中計,試圖奪取靈珠,將魔丸投到哪吒身上。儘管出了一點小插曲,對於申公豹來說,階段性成果還是豐碩的,不僅順利偷換了靈珠,將魔丸投射到哪吒身上,還培養了自己的妖族勢力,得到龍王的器重,收了龍王太子敖丙作弟子。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拿到靈珠的申公豹

佩格斯特里普在《放棄的藝術》中提出:當我們對於自己設立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時,我們往往會再堅持一下。

當人們過高的估計自己時,只要勝利的苗頭一出現,我們就會認為自己馬上要成功,這種成功的錯覺給了我們堅持的動力,也會讓人忽視現實和目標的差別。

因為階段性的成功,申公豹離復興妖族的目標更近了一步,於是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強烈的動力又刺激了他開啟下一步的行動,

2.間斷強化

關於間斷強化,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將三隻老鼠分別放進三個有操縱桿的籠子。第一個籠子裡,只要老鼠輕輕按壓一下操作杆,就掉出一粒事物;第二個籠子,有50%-70%的幾率有食物;第三個籠子,不管老鼠怎麼按,都沒有食物。

研究人員發現,三隻老鼠中,因為間斷強化的作用,第二隻老鼠堅持時間最長。這種堅強給它快樂的源泉,也驅動它不斷行動。

從長遠來看,其實,第二隻老鼠也是最痛苦的,按壓操作杆的舉動,就如同人類追求不可企及的目標一樣,帶來不能放棄的希望,也誤導了我們對成功的渴求。

申公豹的復興之路,註定是坎坷的。他的一句: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也燃爆全網,戳中無數人的心。儘管百年來申公豹經過刻苦的修煉進入了仙界,業務能力也不亞於太乙真人,多年來勤勤懇懇工作,始終得不到天尊的重用,反而換來的是仙界的冷眼,妖族的標籤始終牢牢貼在人們心裡,在仙界的地位也只能算個打雜的。申公豹在吩咐敖丙任務前,還特意叮囑敖丙:一生中能改變命運的機會可不多,可要牢牢把握住。

無論怎麼努力,申公豹的結局註定是個悲慘的,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成見,就等於沒有翻盤的機會。為什麼他還如此執著?因為他成功偷取了靈珠,就像實驗裡的第二隻老鼠一樣,只要不斷作妖,就有50%-70%勝利的機會。執著給他帶來希望,也給他帶來動力。

3.承諾升級

承諾升級是一個行為學概念,指的是決策者面對前期投入的消極後果,仍然堅持向某一項目投入資源的現象。

也就是,做某件事時,當失敗的傾向出現,我們會選擇堅持,並將原來的承諾升級。

比如早上懶床,鬧鐘響起我們就會把它按掉,許諾自己,再睡5分鐘就起床,5分鐘後鬧鈴再次響起,還是起床失敗,不如再睡10分鐘、15分鐘......由於不斷向自己承諾,後果是:沒吃早餐,上班遲到挨交罰款。

在這種行為模式下,人們往往不願意接受可預見的結果,會根據自己的情緒,繼續投入更多的犯錯成本,試圖讓自己的美事成真。

影片中,申公豹也是個將承諾升級的角色,明知道人們對妖族的成見無法改變,還妄想改變,企圖利用天劫來奪取翻身之日,這樣的努力只能是冰山一角,註定失敗。當他用心良苦的計謀被揭穿,徒弟敖丙也跟哪吒合為一體,共同對抗天劫,跟太乙真人鬥了幾個回合後,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 “師兄,我們來日方長",便逃之夭夭。申公豹無疑是聰明的,三十六計,逃為上策,保全實力,日後必會捲土重來。同時他也是悲劇的,不管他怎麼努力,對他來說,失敗或許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計謀被拆穿

生活中,我們陷入“承諾升級”陷阱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我們總是對過去付出的成本念念不忘,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回本”也常常被掛在嘴邊。由於厭惡損失的心理,我們寧可祈禱付出更多的成本來彌補損失的心理,也不願意相信付出的成本已經付之東流。此時,通常都不會有好的結果產生。

反觀申公豹註定會失敗的結局,既讓人拍手叫好,也讓人陷入沉思:假如申公豹已經接受註定失敗的結局,那如何從振興妖族勢力的目標脫離出來?

二、逃脫目標陷阱的“三部曲”

接下來,我就結合苦苦堅持的現實意義,來談談目標脫離的方法。

1、學會用多樣性思維審視自己

《思辨與立場》中,作者提出,人的思維水平有三個層次,分為:較低層次、高級層次以及最高層次。

較低層次的思維的人,通常自私自大,作出的判斷依賴於直覺,具有很大的自我欺騙性,認為自己的信念就是事實,從來不反思,技能水平較低;

高級思維層次的人,能意識到糟糕的思維帶來不利,開始選擇性反思,善於辯駁,也有較高的技能水平;

最高級思維,善於反省,能意識到思維模型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能發現思維依賴於信念,信念能塑造思維。

而善於反省這一點,則是一種多樣性思維的體現,人人通常只用自己慣常偏愛的思維和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但在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人陷入單一的維度當中,從而看不到其他維度存在的機會或危險。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多樣性思維

這就好比是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樣,不具備多樣性思維的人,就只能像“盲人”一樣,只能觸及到全貌的一小部分,而具備多樣性思維的人,則是從觸覺與視覺兩個方面出發,看清了大象的全貌,同時也清楚了大象身體的細節。

顯然,影片中的申公豹,無疑是不具備這一點,他迷失在自己過度自信的能力當中,天真地幻想出利用天劫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企圖掌控仙境,這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如何判斷該不該脫離目標?

如何判斷自己的目標是否合理且應該堅持下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設立目標時會出現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接近性目標,該目標設立的公式是,如果做成X事,就能完成Y事,其動機是促進個人成長;第二種是迴避型目標,該目標設立的公式是,如果不做X事,那麼Y事就不會發生,其動機是維持個體生存。

如何判斷一個目標是否可行?首先從行動機上審視自己,認真思考做某件事是為了什麼,是接近型目標還是迴避型目標?然後將精力集中到內心最渴望的目標上,如果發現是迴避型目標就及時調整為接近型目標。

那麼單靠兩種目標類型也很難區分是否切合實際,此時還要加入一個條件: 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到福樂的狀態。

所謂的福樂狀態,是指做一件事能夠心無旁騖,沉浸在這件事裡,有美好的感覺產生。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享受當前,自是最好

就像是兩個人同時在做一件事,進入福樂狀態的人會感覺很有時間過的很快,而且內心充滿著喜悅感,他能感到自己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在不斷的進步和成長,而且這種感覺非常清晰,同時也能激勵他繼續沉浸在其中,進而完成目標。

反之,一個遊離在福樂狀態之外的人,就比較痛苦了,他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儘管他能夠看到目標就清晰的擺在那裡,可是眼前的路卻是漆黑一片。

因此,如果你設立的目標能夠讓你經常達到福樂狀態,那就堅持下去,當然 ,我並不是鼓勵大家遇到困難就撤退,相反,當你感到猶豫不決的時候,則是需要回到上述的第一點,用多樣性的思維來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其他領域遇到了困難,從而讓自己沒有辦法進入福樂狀態。

3. 看懂沉沒成本,學會給自己建立止損點

中國民間有一句老話,叫做“來都來了”,下一句通常都是“將就用用吧”、“對付看看吧”之類的,意思基本可以理解為,既然都已經有過付出了,不如就繼續下去算了。

其實這裡隱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學含義,叫做“沉沒成本”,意思就是指以往發生過的,但是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就像是“來都來了”,這只是過去發生的,這和你要不要留下來做點什麼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哪吒》申公豹:人們只關心你能否成功,只有我研究你為什麼失敗

有一種智慧叫及時止損

人們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往往都會陷入到這種決策陷阱當中來,如果只盯著沉沒成本,只看著自己付出的那部分,那麼不管目標能實現的幾率有多麼渺茫,人們大概率都是會繼續做下去。

相反,如果能夠把目光從沉沒成本當中移開,就能夠及時的給自己建立“止損點”,在理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沉沒成本拋在腦後,設想自己從零開始,從當下起就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在欠缺理性的情況下,我們則需要反向利用沉沒成本,比如有個人總是喜歡丟手機,然後他就總是買便宜的手機,丟了也不會心疼,但是後來有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買價格貴十倍的手機,有意思的是,這人的手機再也沒丟過。

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是能夠擺脫沉沒成本、甚至反向利用沉沒成本,來給自己建立止損的方法。

三、結語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是一部國漫,也是一本人生教科書。

它雖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也沒有明星的光環效應,但其本身就是一部明星作品。除了帶給我們國漫的震撼之外,也向我們展示了普通人鑽牛角尖追逐目標的人生百態。

或許我們可以有申公豹對目標執著追求的的精神,但面對人生旅途,如果這條路行不通,或許可以拐個彎,換條路走,這樣雖然慢,但終會順利到達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