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神奇之地木竹河

宁文海、张书友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探幽通胜景,万木碧森深。

信步木竹河,揽缘步青云。


渔渡镇境内有两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大毛垭那条山脉就是两条河流的最初分水岭,从北至南直到喻家沟,东坡之流渔水河,西坡之流木竹河。而木竹河发源于大毛垭山脉的两个分水岭,上分水岭和下分水岭,各自形成的小河在范长坝合流向东南流去。在赤南庙子坝三花滩与从渔渡流下的渔水河相汇流入四川通江。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木竹与渔渡行政可以说分分合合。解放前,木竹归旧渔渡区六保。解放初,木竹属老关乡(渔渡镇前身)。一九五六年木竹设乡,中河烂井坝何家院子为乡所在地。一九六五年洪水后,梨子园为木竹公社所在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木竹乡与渔渡镇合并,原木竹乡的八个村现合并为四个村,自此,木竹作为行政区划之名已不存在。就原木竹乡而言,南跟赤南、黎坝镇为界,西与长岭镇,北与小洋镇为邻,东临渔渡镇。


因木竹河没有集市,百姓购物都在渔渡,自古有三条人行路与渔渡相通,上路径走喻家沟垭口的下分水岭,中路径从杨家沟垭口的上亮垭子,下路径从大河口猫儿寨上山的下亮垭子。这都是九十里木竹上中下河的赶场步行路线,如今三条步行路都是水泥公路,而且从上河至下河的沿河公路,并与村组相通形成迂回公路。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木竹河地名是以此处木与竹茂密而名。九十里木竹河实际是两山夹一河的大峡谷,全河只有范长坝、烂井坝、老池坝三个小盆地。上河分水、渔池到元坝多高山丘陵,上河的观音石,中河的留中营到杨家坟,下河东岳庙至赤南交界的土地岭(龙泉溪)都是峡谷。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从范长坝下行一直到谭家沟出口,这段峡谷叫观音石。两岸山峰陡峭,山势奇绝,各种造型的山峰迎面而来,公路在这山间、林中、沟中盘旋,看天只有一线天,看地只有清澈见底河流奔流不息,青的山、绿的水,仿佛是黄宾虹的山水画……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中河从留中营到凉水坎至杨家坟,此段峡谷叫蜂桶岩峡谷。尤其蜂桶崖独立高耸入云,笔直陡峭,层层石窟象养蜂人从下至山顶置放上万只蜂桶,整个山峰又象一个硕大野生蜂巢安放于此,故而,名叫蜂桶崖。


山顶时常有雾,只有天晴才能看清它的面目,叠叠重重崖壁也有一些常青灌木,但仍遮不住这似怪似兽的狰狞恐怖。巨山巍峨,无人敢攀登,山鹰在山崖深洞筑巢,不时鸣叫,山间回音,令人寒颤。


据说此山有石斛(百姓称金耳环),常有飞虎护佑,如有人采石斛,飞虎群而攻之,或抓人眼面,或咬断绳索,丧生万丈悬崖,至今无人敢采。此峰在山根五十米处有一石洞经年喷泉,飞瀑生风,吼声如雷。峡谷牵手,水急冰冷,故而又有一地名凉水坎,自然之神力,暗自惊叹。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从东岳庙以下是号称九十里木竹河的下河。山势更陡,常见一线天,河水湍急奔流,这里有长达四公里鸡公岩,龙泉溪峡谷,这里峰、崖、峡、岭、洞、泉、溪齐全, “奇、险、美”三字形容,毫不夸张。原始的生态和交通不便,更使这里的山地峡谷像姿容动人的绝世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两岸山崖太有个性,处处张扬,总想隔河亲吻,然而上苍总是在那关键处刀劈斧削一条隔绝。突兀,姿态万千,或成饿虎,或像卧龙,狰狞万状,河水从巨石里不时汇聚成潭,不时分散成溪,白练如梭,万潭相连。千曲万折中一巨峰横空出世,宛如金鸡高歌,故名鸡公岩。


在与赤南庙子坝山峰交界处,一山庙筑于山崖之上故名土地岭。一道凹崖神似名门刻于天际,又称寨门。此处山崖皆如兵陈森列,枯木怪树藤蔓尽目,奇异山花喷鼻闻香,山间溪涧如珠撒玉,清澈见底的河水野鱼游动。峰回路转,一步一景的原生态令人忘返,使人陶醉。“世间仙境何处有,此景胜过九寨沟”,到如此漂流,绝对比商洛金丝峡过瘾。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鸡公岩山峡除风景秀丽外还有一大溶洞,此溶洞与渔渡溶洞为一体,一座空岩山腹中一条通山大溶洞穿肠而过,形成两个进出洞口,东边是正开发的渔渡溶洞,西边便是这鸡公岩溶洞口。


鸡公岩溶洞口不知是何年地震或其它自然演变形成,人可爬进,溶洞内景比东面漂亮,殿堂更大,洞内鸡肠洞上下盘旋,通仓无数,宽处可达几百平米,窄处一人侧身或爬扑而进。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墁、石瀑无数,形象各异,如龙、象、牛、虎、人、神、怪兽,大如房屋,小至掌珠,一处如嫩笋林立,使人无处踏至,一处如万剑悬顶,使人不寒而栗。


灯光照处晶莹剔透,宛如玉宫,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如亿羊放牧,有时万丈壁画,有时百神聚会,暗河淙淙,不时涓涓细流,不时小溪忽至。西边溶洞比东边不知大多少倍,由于交通限制,没有开发,但此溶洞由于山体串通,空气流畅,毫无呼吸窒息之感。


这九十里木竹河可谓人间仙境,但无人识得。“青山绿水枉自多”,可望这不可多得的自然奇观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如果说我们是作为一名渔渡人木竹人来写木竹河,好像知道得更多,似乎应写得更细更好。其实不然,写着写着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惶恐,如果说木竹河是一本书,那么本文介绍的充其量不过是其中的一页,甚至只能算是几行字,抑或是几个标点符号。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其实都很短暂,更何况我们只是触碰到木竹河自然地理的一个地段、一个镜头,文明史的一瞬间。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对于故乡,我们必须要像孩童依恋父母一样,只有恭敬地依偎在它的脚下,渐渐深入其中才能真正了解它。当我们静静地看着家乡的照片或者景观,静静地坐在老家的屋檐下拉着家常,静静地读着或者写着家乡的文章,听着或者讲着老家那方的传说或者人的故事之时,才知道自己刚刚开始学着阅读故乡。


镇巴神奇之地——木竹河


九十里的木竹河,那么大那么广,谁能写得完,写得全?也绝非一场只有我等少数人参加的孤独的盛宴,熟悉的人,哪怕一知半解的人,也来写吧,讲吧!这既是一种历练修行,也是在找寻初心。


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或多或少地抚慰像我们一样奔忙不停的朋友们,身处异乡的人,能让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的滚滚洪流中,偶尔想起山村中还有一片并不遥远的宁静一一那便是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