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hai)州有個地方,有生之年,應該來看看


有機會探訪關帝廟,大名鼎鼎的關二爺!充滿的敬畏之心,第一次過來這邊,天氣還不錯,山西前幾天汙染還是有些利害。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

馬上到了,有個小公園,景色也不錯。 綠意盎然,適合出來逛逛。

這個雕塑好些有些說法,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做停留,知道的小夥伴可以幫忙解釋下。

入門看到一個平面圖,可以很清晰看到整個建築的佈局。 圖片比較多,我分開幾個文章來發。 據現在資料查閱,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陳、隋時期。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氣肅千秋”坊。東側有印樓,內有“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

院裡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相傳為關羽手筆。

古建築的細節,雖然是後期認為修復的,但是細節還是比較到位。 嘉慶二十年解州一帶6.7級地震的發生,關帝廟飽受摧殘。

稽考史載,宋真宗大中祥符間的重建,是歷代帝王首次敕建關廟,所以“殿皆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張杲之重修後,隨著關公被封為“崇寧真君”,解州關廟又被懸匾為“崇寧宮”。

清代,由於皇家崇祀關帝大大超過前朝,解州關帝廟不僅延續著明末的盛況,而且作為“武廟之冠”逐漸成為世人朝聖之地。

石臺上有條非常深的刀痕,據傳是關公當年手持青龍偃月刀坎的,現在看的很震撼。時間已經過了那麼久了,如果這個痕跡是真的,時間好像倒流回到了以前。 瞬間覺得,如果以前的歷史課都能在這裡上,我估計我會考滿分。

百姓上香的地方, 香火非常旺盛。 關羽一生征戰南北,其故事傳到各個角落。“當時義勇傾三國,萬古祠堂遍九州 ”是關公信俗地域廣泛的最好寫照,近代隨著華僑的飄洋過海,信仰關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就有對關公的信仰與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