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湮不知何处去、"桥"坚依旧通西东,"塔桥"历史,你知多少

贵溪北乡,因白鹤湖大道的建成,有力地带动了白鹤湖、塔桥园艺场和周坊的旅游。尤其是现在一年一度的塔桥梨花节,更是将人潮带向了高潮。塔桥梨花,成了宣传贵溪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可“塔桥”的历史和来历,你知道吗? 塔桥园艺场 、塔桥村、塔桥河的名称,都源于北乡惠安溪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就叫塔桥。



源出百丈岭的惠安溪,流经周坊镇河上、神前、长塘,至塔桥转而南流过志光镇,于新屋韦家入信江,全长39.2公里。惠安溪养育了沿河而居的百姓,带来了农田灌溉、生活用水的便利,但50、60米宽的小河,也隔断了两岸百姓的往来和交流。建桥,是最经济和便利的方式。



惠安溪上的桥,始建何时已经无证可考。我想,最早的桥应该是木桥或简易石桥一类的,可能因洪水冲击、岁月侵蚀而损坏。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邑绅翁天球、翁焕、翁正蕃、吕国栋、刘宗潮共捐金千两重建”,就是现存的这座“塔桥”,位于志光镇塔桥村东北近1华里处,为中国传统的平面石拱桥,长50米、宽4.9米,4墩3孔,每孔间距11米,桥底水平面面距桥面一般为5.5米,全部由青麻石砌成。当时在桥侧20余米处建有七级石塔1座,桥亦因此而得名“塔桥”。桥头原有石狮子,桥边有石栏杆,因岁月流逝,塔、狮子、石栏杆均无存,据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小时候还见到过石塔。然而这座石桥历经27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桥梁侧面已长满了爬行植物,但经加装栏杆和铺设水泥路面后,仍坚固可通小汽车,可见当年的建桥技术已经达得了较高水平。在当时,这也算是一项巨大工程,造福了两岸的百姓,也是贵溪通往北乡各村甚至万年县的重要通道。



靠近塔桥东岸、明初刘姓建村、因开过客栈、药铺,现在称为塔店村,也是当年塔桥大队所在地。离塔桥西岸1华里、建村29代的刘家村改名为塔桥村,附近还有新塔桥村、塔湖源村。黄维、彭程万创建的梨园,就是现在的塔桥园艺场。就连惠安溪,人们也俗称为塔桥河。由此可见,这座塔桥在当地的影响和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6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塔桥西北部兴建了全省最大的硬石岭水库、同时修建了鹰潭至硬石岭县级公路。1970年皖赣铁路通车,在塔桥园艺场建有硬石岭车站。贵神公路在北乡的贯通,白鹤湖旅游通道的建成,使得贵溪北部形成四通八达的的公路网,导致原来北乡的重要通道——柏山至塔桥——的公路反而成了乡级公路,现在到白鹤湖和塔桥园艺场不再需要通过这座塔桥了,也使得现在的贵溪人都知道塔桥园艺场,却未必知道这座“塔桥”了。再说,塔桥因路面宽度和承载量有限,也不适应现在繁忙的交通,已经被列为危桥,限重通行了,在下游约20米处,一座现代化的水泥桥正在兴建中,桥墩已经浇铸完毕。



新桥建成后,我认为,这座老“塔桥”应该保留下来,作为见证贵溪北乡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在开发周边旅游时,可作为一个景点向游客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