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2009版的《天倫之旅》,豆瓣評分8.6。沒有宏大的特技場面,也沒有浮誇的表演,有的只是人在心底對親情的默默守護,那一幀幀家庭成員間的溫情互動,讓人動容,緊緊撫慰人心。

這類家庭倫理題材的電影不少,觀眾的口味也挑剔,為什麼它可以贏得8.6分?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一 用典型化敘事講述好普通人的故事,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是王者,面對現實人生我們是青銅

年邁的弗蘭克曾是一名給電線包保護層的工人,妻子去世8個月,他獨居,四個兒女生活在不同的城市。

因一場無法兌現的家庭聚會,聽著孩子們的抱歉,還有那一句句的“愛你、想你”,他不顧醫生的勸說,帶上藥踏上了看望兒女的旅程。

一路上,他都在和陌生交談自己的四個兒女。畫家、指揮家、舞蹈家、廣告設計師,這一個個光鮮的頭銜,讓他自豪、欣慰。

但現實是這樣嗎?

說是樂隊指揮的羅伯特,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鼓手;說是家庭幸福、事業成功的廣告人艾米,其實夫妻感情已經破裂;說自己是領舞者的蘿西,真實職業是餐廳裡的服務生,愛同性還未婚生子;而父親心中驕傲的畫家大衛,在墨西哥被警察抓獲,因吸毒過量而死。

看似光鮮的人生之下,有很多創傷,而這一切都在他見到兒女真實生活狀態後,才漸漸明瞭。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看到電影中的某些畫面,這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就跑出來了。

有個朋友曾說,自己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其實他知道自己過的並不好。在大城市裡,有太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每天拼命加班,各種應酬,方案通過不了,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有來自老闆的咆哮。

而他的父母和人說起他,永遠是在大城市生活,坐大辦公室,有空調,有暖氣,都是高檔消費,每個月都賺很多錢,孩子很有出息。

而他面對父母,永遠只說高興的那一部分,擠地鐵、醉酒、熬夜加班等等不快,他一句不提。

我們看電影是為了獲得深刻的感受,是因為我們想要各種各樣的情感洗禮,這就是成功影片的真諦。正劇或喜劇,都引導我們觸碰自己內在的人性和體驗情感淨化。

《天倫之旅》讓我們隨著弗蘭克的旅途再次經歷了這樣的情感洗禮,對親情的闡釋,這普世的真理,不管是哪裡的人都會有共鳴。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二 用特寫鏡頭強調人物的情緒狀態,理解與體諒是我們與父母間善意的謊言

這部電影裡,對人物的微表情捕捉的十分到位,所有的特寫鏡頭,將人物情緒展現出來,這不僅僅是演技,也是對真實生活的再現。

1.信封

在沒有見到紐約的大衛,弗蘭克也不瞭解真相的情況下,他往大衛的門縫裡塞進去一封信。

信封上寫著:“大衛,本想給你一個驚喜,可惜你不在家,我待會兒再打電話給你,愛你的爸爸。”

畫面定格在那封信上,鏡頭搖近,觀眾看到了弗蘭克臉上失落的神情,刺痛人心。

有多少人這樣等過自己的父母,又有多少人讓父母無期的等待。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2.以為要握手,最後是緊緊相擁

去看望在丹佛的兒子羅伯特時,弗蘭克才發現眼前看到的和曾經妻子告訴自己的情況大相徑庭。

兒子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鼓手,從訓練隊伍走出來,沒有引起任何不適。那一刻的他心裡在想什麼?

想好好和兒子聊聊,因為“戒菸”問題,兩人站在屋外街道上三言兩語就爭執起來。羅伯特一再表示:對於現在的生活,他很滿意,不失望,顯然父親大人失望了。

父親要離開了,有些尷尬的伸出手,兒子沒有去握住父親的手,而是給了父親一個深情擁抱。

鏡頭裡,走到門口的弗蘭克,再次回頭看向兒子。他似乎看到小時候的羅伯特,一樣的表情、動作。鏡頭拉近,弗蘭克臉上的表情令人心碎。

為什麼羅伯特、艾米都沒有挽留父親和自己住幾天?在觀看的過程中,已經瞭解大衛給他們造成的困境。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們什麼也不能說。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我們可以把電影故事想象成主人公從幼稚到成熟的情感之旅。每一個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一段我們與其同行的旅程。

許多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圍繞人物克服與他人關係的問題來認清真正的自我,以此構建電影敘事。好萊塢劇本顧問邁克爾·豪格把逐漸發現人性本質的過程稱為主人公的內心之旅:從身份到本質的轉變,從剛一開始戴著自我保護面具的躲閃狀態到最後卸下假面,情感上坦誠並生活充實。

而這樣的場景,很多人也經歷過。

朋友不愛學習,高中住校後,有一天中午臨時有事他跑回家。才發現家裡什麼菜都沒有,媽媽中午將就吃了一口麵條。因為他的突然回來,打亂了父母的陣腳。原來,只有他在家,桌上才會有豐富的菜餚,新鮮的各色水果。

那天中午,他在媽媽的歉意的表情裡,吃完一碗麵條。也是從那天開始,他終於有了一個高中生該有的樣子,發奮學習。

這世間,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理解與體諒是我們與父母間善意的謊言,他們總是在某一刻讓我們學會理解生活。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三 相比成功,父母更在乎我們是否快樂,只要愛在,沒有和解不了的關係

一個發展良好的主題對於你所講述的故事的本質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會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無論是象徵主義,對話,還是描述。

在《天倫之旅》裡,弗蘭克與子女關係的逐漸改變,靠的就是良好的對話。

1.“為什麼,你們對你們的媽媽什麼都說,但對我卻不是?”

“因為我們一直是和媽媽聯繫,她善於傾聽,而你善於發表意見。”

2.“你好,爸爸,媽媽在嗎?”

為什麼這樣一幕讓人感動?

這多像曾經的你我,打電話回家。如果是媽媽接的,話題接著往下聊,如果是爸爸接的,我們也會說出上面的話語:“媽媽在嗎?”

《天倫之旅》準確的把這個情緒和感覺拍攝了出來。

電影應該是一個情緒和感覺的過程,主題,情感背後的東西,其中包含的意義,以及後來發生的一切。

也許在弗蘭克4個兒女的眼中,父親是嚴厲的,年輕的父親為了家庭生計拼命工作,他從來沒有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和父親在一起,有壓迫感。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這感覺就像大衛與父親的對話。

“你長大了想幹什麼?”

“我想當個畫匠,自己畫畫。”

“別當畫匠,他們是在牆上畫畫的,小狗也在牆上尿尿,要當畫家,畫家的畫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你要成為我的驕傲。”

“我會努力的爸爸。”

電影裡,弗蘭克每次與兒女分別時,都會問一句:你快樂嗎?

兒女以為父親會因為自己的生活狀態而失望,而父親知道孩子們都在偽裝自己過的很好時,他不在乎所謂的成功,他只希望孩子們過的開心,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知道他們都過的不如意,他看破不說破。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拜訪完蘿西,藥也沒有了,弗蘭克決定坐飛機回去。遭遇惡劣天氣,他的心臟病發作。

遲遲不能相聚的一家人,此時相聚在病房。躺在病床上的弗蘭克,聽著大衛不幸離世的消息,看著眼前的三個兒女,掩面哭泣。想著自己的妻子去世8個月,他與子女間的互動如隔山海,心如刀割。

晚上,躺在病床上的他,迷糊之中似乎看到了大衛,他說出那句:“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會為你驕傲,對不起。”

病好後的弗蘭克趕到畫廊,想買下大衛的畫作。店家告訴他這幅畫已經買走,最後在倉庫裡找到另外一幅,看到塗鴉似的電線,只有他明白其中道理。

做人不要太低下,因為父親曾把你舉過頭頂,難過時也要記得笑,因為媽媽的願望是你能天天開心。

愛會隨時悄然而至,就像父母為我們裝滿禮物的口袋。我們都以為遇到問題時,我們與父母間無法和解,其實只要愛在,沒有什麼不可以和解。

《天倫之旅》:溫情在極致時刻的閃現,詮釋生命中愛的力量

結語

《天倫之旅》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它是精神的內核,是超越時代超越民族的,這也是它有多個版本的原因。

這種現實主義,會讓你相信這個人物,這個人物的邏輯、動機、行為和感情,他跟你我有共鳴。

在電影的最後,一家人終於相聚在一起度過聖誕節,每個人都不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挺好。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和失望,我們選擇性的彙報自己的境況;因為愛的真切,反而不敢靠的太近。不管我們和父母之間有什麼,家對於我們的意義重大,有愛和理解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