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如果說黑土長壯草,那麼台州則是“渾海產美味”。

聽起來話是糙了點,但是去過台州沿海一帶的人都會發現,這裡的海水一年四季極少清澈,大多數時候都是“像黃河一樣”。渾濁的海面,與湛藍的天空形成鮮明對比。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但實話講,台州的海的確是渾濁了些,但養出的海鮮卻是醇厚香嫩。台州的海鮮,是我在浙江沿海地帶吃過最可口,或者說最“地道”的了。

老規矩,我們先說重點。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1

水至清則無魚,這話不無道理。

之前去過一次溫嶺,三天兩夜大快朵頤,對那裡本地師傅燒製的海鮮美味至今念念不忘。這一次到了臨海,第一件事就是尋本土的海鮮館子,去吃臨海人自己都認可的美味,想必應該是不會錯的。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這次吃的是一家“小海鮮”。

看到小海鮮這三個字,我這個內陸長大的人很是好奇,怎麼海鮮還分大海鮮和小海鮮呢?有什麼區別?

問了一下店裡的人,得知一個大概,又在網上查了一下人們對大海蝦和小海鮮的區分,也是有比較大的爭議,一說是海水裡長大的生物,是大海鮮,而海邊沙土裡長大的帶殼的、小小的生物,是小海鮮。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比如花蛤、海蠣、蟶子、螺絲,這樣的就是小海鮮;而帝王蟹、澳龍、藍鰭,這一類屬於“海鮮大餐”。小海鮮的價格一般較為便宜,人均50到80便可美美一頓,大海鮮則要去酒樓,人均200塊起步的了。

所以像臨海這樣安穩沉靜小康城市,小海鮮更能夠滿足人們的口味需求,還也比較符合小城的消費標準。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2

我們這一頓飯人均不足百元,一桌10個人,林林總總、大大小小、前前後後共計上桌20碟飯菜,可以說是超級划算的了。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其間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臨海人做海鮮離不開芋頭和豆皮。用海鮮味兒的“高湯”燒製出來的芋頭塊兒,味道極美。而那豆皮入了海味之後,也是爽滑筋潤,格外誘人。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此外在臨海關注到了一種不太起眼的美味,就是南瓜。它在臺州的飯桌上覆蓋面極廣,且伴於海鮮食下,搭配甚是相合。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在臨海的飯桌上,凡油炸膨脹的菜品,價格相對比較低,所含海鮮肉量也相對較少,油麵相加,口味極其濃郁,卻也是深得人心。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對了還有,臨海時興餐前小菜,落座之時已然擺上桌的小碟子裡必有醃製的紅棗,據我觀察,這也是臨海以及台州附近的幾個縣市才有的飲食習慣。

問了服務員為何會有如此?小妹妹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3

臨海的麵條給我這個酷愛麵食的人印象深刻。在臨海吃了幾頓飯,感嘆此地原來是一個“吃麵大市”。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我國食用麵條的歷史已數千年,製作簡單,營養豐富,大抵從中原向四方輻射開來。麵條文化何時傳到臨海的,這我不得而知,但臨海的麵條的風味,卻是南北皆宜。一盆上桌,速速就被搶吃一空,以至於這一碗麵叫什麼名字,我也忘了詢問。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另外一盆紅薯粉也是一空。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據說如上二種吃食是臨海特產,一查,發現臨海被稱為“特產”的各類麵條竟達十數種之多。至於我吃的這一碗究竟叫什麼面,也就只有請看到這篇文章的臨海當地朋友向我解說一二了。

浙江臨海:到這樣的海濱城市旅行,比起吃大餐,我更愛“小海鮮”

我是大紅姐姐,旅遊FM主播,環球旅行體驗師,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