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洞、白洞、黑洞,三個宇宙中神祕的存在

蟲洞、白洞、黑洞,三個宇宙中神秘的存在

蟲洞(Worm hole)

可以理解為時空洞,也可稱之為愛因斯坦 - 羅森橋,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Ludwig Flemim)在1916年提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美籍以色列裔物理學家納森·羅森(Nathan Rosen)在1935年將蟲洞的概念加以完善。

做個形象一點的比喻,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主張我們的宇宙是一個靜態、有限、無界的彎曲封閉體,就像水面與水底的關係一樣,當我們用手用力的攪動水面的水,水面會形成一個漩渦狀,此時你會發現水面與水底離得更近了。

蟲洞就是連接兩個遙遠時空的隧道,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時空細管,通過蟲洞你可以瞬間抵達另一端,而這個另一端,可以是空間的另一端,也可以是時間的另一端,所以在理論上,蟲洞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蟲洞不像黑洞那樣具有著強大的引力源,能撕碎一切。蟲洞沒有視界,所以只要進入其中的物體不會出現什麼狀況。霍金認為蟲洞是時空產生的裂隙,在每個角落都存在,即使是在我們的周圍,但由於太過細小,肉眼根本看不見。

蟲洞、白洞、黑洞,三個宇宙中神秘的存在

白洞(White hole)

這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與黑洞正好相反的天體,現在尚無任何觀測數據表明此類天體真實存在。白洞可以看做是黑洞的反演,在黑洞這裡吸引力無窮大,連光都無法逃出,但是在白洞這裡正好與之相反,排斥力無窮大,即使是筆直的光線衝向白洞也會被反彈回來。

黑洞如果是大坍縮的話,那麼白洞就是大膨脹,甚至有理論認為當初的宇宙大爆炸即是白洞的大膨脹而已。與黑洞相反,白洞這裡時空曲率負無窮大。白洞不吸收任何物質,由於它與黑洞一樣也有一個強大的引力源,白洞會將物質吸引到周圍形成物質殼,不會再靠近半步。

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曾認為白洞是由黑洞直接轉變過來的,黑洞具有溫度且會向外輻射能量,大質量黑洞溫度低蒸發越慢,小質量黑洞溫度高蒸發越快,當一個黑洞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也在不斷減小,那麼溫度便會上升,此時蒸發加劇,最後以“反坍縮式”的大爆發終結一生,那麼這個過程就類似於白洞了。

有些科學家猜測,黑洞與白洞相遇會產生蟲洞,黑洞是一切事物發展的終極,那麼便會存在另一極,黑洞將物質瓦解為基本粒子,通過蟲洞前往另一極,在白洞處向外輻射出去。

蟲洞、白洞、黑洞,三個宇宙中神秘的存在

黑洞(Black hole)

這是相對來說比較不陌生的天體。科學家可以通過間接方式探知到黑洞的存在以及質量,與白洞、蟲洞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它們還只是存在於科學家的設想中。

較大質量的恆星在老年時期進行超新星爆發之後,黑洞是可能的產物。另外科學家還預測原生黑洞的真實存在,它的誕生不同於尋常普通黑洞,可能伴隨著宇宙大爆炸初期較高的密度與溫度而產生,並可能存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