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真的什麼都缺嗎?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認為的

談論起經濟學時,人們總是露出一副貪婪的神情,瞪大了眼睛,驚訝道:哇!經濟學一定很賺錢吧!經濟學真的很賺錢嗎?還是說人們完全被“經濟”這兩個字給糊弄了?

要弄清真相,還真沒那麼容易。但凡跟人有關的東西,大多顯得撲朔迷離。人們總喜歡故弄玄虛,如同老子在《道德經》裡所講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為了弄清楚經濟學到底是什麼玩意兒,恐怕是要追根溯源了。

這個世界真的什麼都缺嗎?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認為的

經濟學的概念是這樣的: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也就是說,在經濟學家看來,社會資源是嚴重稀缺的。於是,這裡便誕生了一個概念——稀缺性。那什麼是稀缺性呢?概念是這樣的: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們無法生產自己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

如果經濟學家靠譜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資源就真的稀缺了。可是,經濟學家靠譜麼?要判斷經濟學家是否靠譜,其實很簡單,只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就可以了。當下社會,人們喜歡用錢來衡量一切,那麼只要搞清楚:你是否在經濟學家的指導下賺到了錢?遇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會咬牙切齒地說:什麼專家,就是一群騙錢的傢伙!

這個世界真的什麼都缺嗎?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認為的

問題又來了,既然經濟學家不靠譜,那不靠譜到什麼程度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有獨到的見解。剛踏入大學不久,我們的金融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想學好經濟學,你就得精通數學、歷史學、地理學、哲學、心理學等等。有沒有覺得玄而又玄?玄就對了,幾乎每個學科都是如此,總是會把自身提高到一定水平,以顯示這個學科比其他學科來得高端大氣,幾乎到了昇天的地步。要想昇天的話,最好還是補充一下天文學的知識。(話說回來,既然學科之間互相關聯,為什麼非要把那麼多學科獨立開學習,以至於大多學生至今都沒辦法把所學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關於經濟學家的不靠譜,我覺得有必要再強調一下。既然經濟學跟心理學有關係,那我們倒是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稀缺性。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資源真的有那麼稀缺嗎?認為這個星球資源稀缺的經濟學家,真應該試著去月球生存幾天,感受一下什麼叫稀缺。縱觀整個銀河系,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所有行星裡,恐怕還沒有行星會比地球富饒吧!

好吧,稍不留意就談論到天文學了。言歸正傳,還是回到心理學上來。面對如此富饒的星球,竟然還有人提出資源是稀缺的,而且這種人竟然還被尊稱為

經濟學家。另外,還恬不知恥地將稀缺性這個概念灌輸給不經世事的新生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人不僅貪婪成性,還厚顏無恥。

這個世界真的什麼都缺嗎?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認為的

說白了,就是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而自身的能力又不足以滿足無限的慾望,再加上生命的短暫,便把一切歸咎於資源的稀缺性。地球,我們偉大的母親啊,你孕育了一切,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貪得無厭地埋怨你給得太少。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很容易就能透視經濟學家的虛偽心理。同時,我們還通過心理學狠狠抽了經濟學家一耳光。不過,也不要因此而覺得心理學家有多靠譜,否則你很容易就會患上嚴重的心理障礙。相信我,在醫生眼裡,所有人都是病人。否則,便顯示不出醫學的重要性,而經濟學和心理學也是如此。

哦,應該說,所有“”都是如此。比方說哲學,總是圍繞著“道可道,非常道”,裝成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最終卻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好吧,當我們談論經濟學時,就不應該談論心理學、哲學、天文學等等,它們讓經濟學顯得有些侷促,甚至會讓經濟學家蒙羞。說了這麼多,經濟學到底是不是一門很賺錢的學科呢?莫急,我們後續再講。在此,懇請讀者務必記住以下幾點:第一,經濟學不靠譜;第二,人性是貪婪的;第三,心理學和哲學也不見得靠譜。因為,在往後的文章裡,我們會反覆見證以上三個觀點,並不斷刷新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結語

:人類天生自以為是,一切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去考慮問題,由此所得的結論也都符合自身的利益。但是,人類得到的越多,大自然失去的也就越多。稀缺性就是貪婪成性最直接的證明,人類永遠不會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