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01

包貝爾,平時給人的形象一直是謙遜、包容的。

很少會看到包貝爾因為什麼事情而發火。

但最近他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坦言,自己曾經對女兒餃子發火。

那是餃子兩歲多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去動物園玩。

玩了一整天,臨近動物園關門,於是大人們就準備帶餃子回家。

可是餃子並不想回家,賴在原地不走。

這時候阿姨就想直接抱走餃子,結果餃子上去就給了阿姨一巴掌。

包貝爾被餃子這個舉動激怒了,也給了餃子一巴掌。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餃子被爸爸打,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包貝爾餘怒未消,警告周圍人不許安慰餃子。

等他平復了心情之後,他開始和餃子談。

問她為什麼打阿姨。

餃子說不想讓阿姨抱自己。

包貝爾又問,不想被阿姨抱,你就可以打人嗎?爸爸打你是對的嗎?

餃子回答,打人不對。

包貝爾於是追問,打人不對,你為什麼要打阿姨呢?

包貝爾解釋道,我想告訴她的是:

第一,你動手打人是不對的。

第二,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阿姨是僱工就隨意打罵。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主持人問他,小孩子能懂這麼多嗎?

包貝爾坦言,我不知道她懂不懂,反正如果我看到了這種事,我一定會制止她。

主持人又問,你認為你這樣做對嗎?這難道不是以暴制暴嗎?

包貝爾回答,反正那之後她再也沒有打過阿姨。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有些人和主持人的想法一樣,認為包貝爾這是在“以暴制暴”。

認為這是包貝爾控制不了情緒的表現,甚至認為他算不上一位合格的父親。

但這一次,我想站包貝爾。

02

這年頭,教育孩子儼然成了一件令人左右為難的事情。

有太多的所謂“專家”,總是跑出來對著父母說三道四,有太多雙眼睛盯著學校的老師和家長。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孩子,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

動輒就是父母的錯、老師的錯,動輒就是原生家庭給孩子造成重大創傷。

育兒專家們總是提醒父母和老師,要給孩子講道理、暴力只能滋生暴力。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可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每個孩子天性本不同,育兒方式也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有些孩子,天生敏感膽小,一句重話他可能就會銘記終生。

而還有些小祖宗,天生油鹽不進,遇到這種孩子,一味講道理,根本行不通。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孩子還小,所以當他們不懂事的時候,大人們可以不追究。

但絕對不意味著,當他們犯了錯,大人們就要絕對寬容,甚至觸及了底線也不計較。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育兒典範張亮,也曾經動手打過兒子天天。

他坦言天天以前和一個小女孩一起玩。

結果兩個人就開始搶玩具,他還把女孩子推倒在地。

所以張亮就打了天天屁股。

張亮認為,這是底線問題,無論發生什麼事,男孩子不可以欺負女孩子,所以沒得商量。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張亮一向認為育兒就是和孩子做朋友。

但孩子的三觀尚未養成之時,父母有責任教會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孩子天生以自我為中心,他們長大的過程,是認識除自己之外的人和事的過程。

他們不懂得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什麼傷害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感同身受”。

03

網友七七是一名小學教師,在她的學生中,很多孩子無知又無畏。

曾經有一個熊孩子,用玩具槍射擊另一個孩子的面部,塑料子彈直接被射進了那孩子的耳朵。

後來受傷孩子的家長,當場捏碎了那把玩具槍,只剩下一罐子彈。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也有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小一點的孩子,把他壓倒在地上。

其他人看到紛紛效仿,全都疊羅漢似的壓上去。

最後被壓的孩子右手小臂、兩根肋骨骨折。

孩子下手從不知輕重,但凡知道後果,他們大多不會再犯。

可問題就是,該如何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

看到幾張圖覺得很好。

1.一個小姑娘不斷用腳踢別人,這時候一名男子走上前去,也踢了小姑娘一下。

小姑娘隨即哇哇大哭起來。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很明顯,男子的力度根本不會踢疼女孩。

但男子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女孩知道,別人被踢的感受。

2.許多人圍坐在一起吃串串。

有一個小孩子拿串串的時候亂甩,把鍋裡的熱油濺到了周圍人身上。

大人們並沒有翻臉,但也沒有就放任不管。

其中一個人用筷子蘸了火鍋裡的熱油,輕輕濺到小孩手上。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小孩子感到了手上的灼熱,捂住自己的手看了一會兒,大人們都笑了起來,他也跟著笑了起來。

知乎上有個問題:

為什麼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在我看來,因為那些孩子們並不懂得,任何選擇都必須要付出代價,更不懂得這種代價有多麼慘痛。

人都是撞了南牆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

與其費勁口舌,不如做一面鏡子,讓孩子早一點明白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包貝爾怒甩女兒巴掌:我只想說打得對

做父母的,不可能永遠沒有情緒,而小孩子,也永遠不可能只用講道理就能教育好。

適當的懲罰,才能讓孩子懂得別人感受,產生同理心。

尊重孩子,是給他們足夠的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尊重他們個人的意願。

但絕不是放任不管,當一個小孩子屢教不改、挑戰底線,當然有必要“以牙還牙”。

父母給的巴掌,永遠好過社會給的巴掌。

因為父母就算懲罰了孩子,也會留下改正的機會,可如果是冷冰冰的社會,就不一定有補救的餘地了。

南川大叔,心理學者、情感導師及撰稿人。只做你的私人讀物,治癒所有不開心。文章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南川大叔(ID: nanCSS),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