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全球疫情有燎原之勢,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繼續牽動全球人心。

近期,華爾街股市出現巨大震盪,經歷連續暴跌,聯儲局出人意料的連降兩碼利率,依舊沒有夠挽回市場人心,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於當前經濟仍極度悲觀。

悲觀實屬正常,因為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堪稱“大災難”,其嚴重性要遠超過1997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更悲觀的看法是,造成的影響可能直追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何出此言,我們逐一來看:

首先,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

對比2003年SARS疫情,彼時中國方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當時中國的GDP相當於美國的17%,而現在中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相當於美國的70%,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中國製造業總產值比美國、日本和德國加起來還多,此外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中國現在對全球GDP的增長率貢獻是30%……種種跡象說明,假如中國經濟開始減緩或停滯,對全球經濟會造成癱瘓的效果,更何況,目前疫情在各國似乎多有燎原之勢。

石齊平:全球疫情有燎原之勢,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第二,本次經濟問題出現在供給結構。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的問題都出現在需求面,亦即巨大的經濟泡沫破滅,打回原形之後,需求與消費驟然減少,對世界經濟而言誠然十分痛苦,且需要漫長的調整過程;但是,這兩次經濟危機的供給面、供給結構、供應鏈,並沒有遭受大損傷。

本次不同的地方在於,問題出現在供給結構的破壞,因為要防止疫情的擴散,而把人流、資金流、商品流、零件物料流等鏈條切斷,導致了供應鏈的破壞。一旦長期斷流,企業會因為無法正常運營而難以為繼;即便經濟活動開始恢復,上游原料的供應不足,成品出口亦成問題。這也是眼下中國進行復工的必要性所在,即保持企業存續的機會。

從國際市場來看,美國股市大跌,造成全球的需求開始萎縮;對經濟的不樂觀預期,也會進一步降低消費需求;如此一來,不僅中國,整個世界的需求也開始減緩,這是雪上加霜的打擊,整體形勢相當嚴峻。

石齊平:全球疫情有燎原之勢,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第三,宏觀政策面臨失效。

為了應對華爾街股市的重挫,聯儲局連續兩碼利息,但未能取得更大作用。因為市場的問題不在於流動性、不在於需求,而是在於供給面、供給結構的斷裂。嚴格而言,面對這個情況,宏觀政策中除了產業政策外,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並不能取得多大作用,所以美聯儲的降息並不能對症下藥,甚至於無藥可對。中國現在積極推動復工的政策的方向比較正確,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近期的G20、G7、IMF等國際經濟組織,在疫情發展期間似乎都失去了蹤影,難道他們都沒有好的對策了嗎?這值得大家深思。

石齊平:全球疫情有燎原之勢,經濟面臨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