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劇情引起廣泛熱議,雖然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似乎有點不太明朗,但該劇對於細節和人物性格的拿捏,確實是很有獨到之處的。比如說這部劇的男女主角的人設非常的有特點,兩人的性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首先是男主角:徐文昌

在劇中,徐文昌為人和善、正直、對家庭無私,但是他本人的生活和工作卻沒有想象中的完美,對此,羅晉本人都坦言“徐文昌這個人物並不完美”。在劇情中,編劇已經給出了徐文昌的出生背景以及父母關係。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總體來說,他的出生也是很可憐的,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因為父親抵擋不住外面的鶯鶯燕燕,找了個小三,母親也因為父親的背叛,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後來他就生活在父親和後媽的家庭裡。

雖然劇裡沒有過多的描寫,但是從他對後媽和爸爸的描述就可以看得出來,他過得不幸福,徐文昌將父親和後媽稱之為“狗男女”。由此可見,徐文昌從小也是生活在一個不太幸福的家庭裡,所以長大後的他希望給愛的人一個幸福的家庭,他自己也渴望一個幸福的家庭。

不可否認,兒時的不幸福經歷也是改變了徐文昌的性格,使他沉默寡言,比較孤僻缺愛。不僅如此,他的性格也有點優柔寡斷,比如對前妻還是百依百順、對物業,說買200份粽子,就買200份粽子,成全了他人委屈了自己,對此,房似錦嚴重看不慣。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不過像他這樣的老好人優點還是很多的,比如他很負責任,就算是賣房交易已經結束,但是他們有任何事情依然可以找徐文昌解決,並且解決的很到位,這也是他為什麼能當店長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人際關係非常好,各行各業都有他的朋友,有什麼事找朋友就行,當然這也是他長期負責任的結果。

然後是女強人:房似錦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她雖然表面上是個女魔頭,但是對於自己家人卻是一忍再忍,毫無威嚴可談。這就好比她雖然能夠治得了霸佔老宅的那群“流氓”,但是卻治不了自己母親的耍潑無賴。她從小生活在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家庭裡,只有爺爺和弟弟給她關愛。好不容易打拼出來了,又被母親當成“伏地魔”這些年的工資都被掏空了。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當然,這些也不光是她媽媽一手促成,今天的結局,也有她弟弟的“功勞”她弟弟雖然嘴上說不用姐姐操心,但是明裡暗裡的表現出自己很窮,連個女朋友都交不起。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房似錦和徐文昌的命運很相似,所以在生活中也是惜惜相連,互相照顧。很多網友都好奇他們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究竟有沒有在一起?對此,《安家》的編劇六六已經給出答案“他們最後在一起創業,並沒有說他們在一起”,很顯然,聽到這個答案,很多觀眾都表示了失望,畢竟兩人已經住到了一起,並且共同語言越來越多,明顯是有感情線的。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結局:徐文昌幫助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房似錦幫徐文昌找到歸宿

除了感情線之外,六六還透露了女主角房似錦的結局,六六表示“房似錦無法擺脫原生家庭,最終她把弟弟接到了城裡一起創業,還帶上了徐文昌”。很顯然,房似錦選擇了向原生家庭妥協、向現實妥協。或許,編劇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沒有感情線可以,但親情不能沒有”。其實,歸根到底,她和弟弟還是血濃於水的親姐弟,她今天幫助了自己的弟弟,等到弟弟出人頭地了,也會回報她這位姐姐,道理是正確的。再加上母親的一再而三地逼近,更是讓她心裡逐漸建立一個 “必須要幫弟弟”的固定思想。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所以說,女主角房似錦最後的結局早已註定,她只能改變自己的愛情和事業,但無法改變原來的家庭,性格強勢的她選擇向現實低頭,讓人心疼。在劇中,房似錦曾當面問徐文昌“如何才能擺脫我噩夢一樣的家庭”,對此,徐文昌給出了教科書般的回答,就是用事業來擺脫,比如多賣幾套房子就可以。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其實,從我們觀眾的角度去看,徐文昌的這個回答是很正確的,在劇本中,房似錦是無法擺脫這樣的家庭,但她可以“迂迴”來解決,且解決家庭的關鍵點就是錢,賣房子掙錢了,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安家》大結局:徐文昌幫房似錦擺脫原生家庭,帶弟弟來城裡創業

也就是說,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唯一辦法就是多掙錢。按照編劇的透露,房似錦最終也是擺脫了打工的身份,和徐文昌一起離開安家天下自立門戶,自己當起了老闆,還帶上了自己的弟弟,總體而言,徐姑姑幫房似錦解決了家庭問題,相反,房似錦也幫助徐文昌找到了歸宿。對於這個結局,你滿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