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員必知的十二種精益化管理工具

精益生產管理追求生產的精益求精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除了認知上對精益管理的深入理解,還需要通過精益化管理工具來實現過程管控改善管理效率。下面為大家介紹常用精益化管理工具種類特點及適用情況。

精益化管理工具---節拍時間

節拍時間是客戶需求的量化體現,節拍時間=可利用時間/客戶需求。節拍時間也是均衡化生產的依據。

精益化管理工具---價值流圖通過對形成產品價值整個過程的信息流、物料流進行分析,識別其中的增值和不增值活動。

價值流的應用步驟:繪製當前價值流圖,識別其中浪費,繪製將來價值流圖,制定措施以達到將來價值流圖的目標。價值流圖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需要定期更新。


精益化管理工具---流動以儘可能的最小量在整個價值流間進行移動。

流動的理想狀態是單件流;不能實現單件流,則以儘可能小的量實現工序間的以“先進先出”的方式進行無間斷流動;信息是單點的,不是多點的;移動中有反覆和重疊就會阻礙流動;

宏觀的流動是指從客戶到內部價值流再到供應商,整個範圍信息和物料的流動微觀的流動是指信息和物料在內部價值流內的流動。


精益化管理工具---拉動由下一工序的消耗來給前一工序觸發生產或者物料補充信號的方式,其特點是基於客戶實際需求進行生產或者物料補充。拉動的生產方式有補充拉動、順序拉動以及混合式拉動。

補充拉動:客戶需求消耗超市產品,觸發信號給上一工序,進行生產補充物料,節拍控制工序通常為最靠近客戶的工序;

順序拉動:客戶需求觸發生產,物料按照流動原則進行移動,即最小批量和先進先出

混合式拉動:補充拉動和順序拉動的混式生產;

拉動中的庫存仍然屬於浪費,但是是受控的庫存。

精益化管理工具--- 快速換型為實現小批量生產,使產品SMCD( Single Minute Change of Die)是指快速換型,換型的時間在10分鐘以內。

精益化管理工具--- 自動化實現人、機分離,當問題或缺陷發生時,生產過程可以自動停止。員工發現異常可以通過安燈系統停機報警,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自動化的目的不是提高效率,而是保證品質。

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不是越高越好。

精益化管理工具---防錯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通過防錯,幫助操作者在工作中避免錯誤的發生如防止零件錯裝、反裝、漏裝等。

精益化管理工具---全員生產力維護全員生產力維護( Total Productivity Maintenance,TPM)是通過全員參與的方式,減少設備停機、換型、速度損失、廢品和返工實現穩定的生產效率。

精益化管理工具---55工作現場的改善方法,是目視管理和精益生產的基礎。5s內容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加上“安全”被稱為6S或者55+安全。特點理論簡單,卻最難堅持,其成功實施的秘訣在於恆久堅持、永不放棄。

精益化管理工具---標準化作業

為每個操作者建立準確的操作程序,包括三個要素:滿足客戶的節拍時間;工作要素;標準化作業;工序間的標準庫存。標準化作業是衡量改進的基礎,標準化作業不僅包括生產活動的標準化作業,還包括非生產活動的標準化作業,另外標準化作業是動態的。

精益化管理工具---問題解決通過結構性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糾正措施等。通常使用A3紙將解決問題的報告進行整理。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待問題的態度、現地現物的習慣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

精益化管理工具---目視化管理對工具、零件、生產活動以及績效指標等進行清晰的可視化展示,使得任何人在現場都可以立即瞭解生產系統的運行狀態。目視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要顯示現場正常和不正常的狀態,通常使用的方式有:安燈( Andon)系統;用紅、綠色顯示異常或正常情況;信息板或電子顯示屏等。簡單有效,同時又反映管理者管理能力的現場證據。


管理人員必知的十二種精益化管理工具


管理人員必知的十二種精益化管理工具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十二種精益化管理工具,當然精益管理工具還有很多,每個人對其理解不也一樣。但通過精益生產管理項目運營成功案例來看以上為常用的幾種,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精益生產管理諮詢內容可以移步正睿諮詢對應產品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