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产业之下:养蛇行业该何去何从?

2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在食用野生动物的尺度把控上,《决定》调整到了史上最“严”。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禁止食用的野生;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对于这一变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此次《决定》的出台速度很快,解决了现实问题,填补了以往制度上的漏洞,也让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充满了信心。

然而《决定》出台后还留下了疑问和惶惶的人心。这个《决定》解决现实中什么问题呢?

倒是留下了许多养殖户的惶恐。依据2017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业产值已超5206亿元,其中食用动物产业创造产值约1250亿元;全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专兼职从业者有1409多万,其中食用动物产业从业人数达626.34万。涉及这么多人的生计的养殖业,已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一刀切的迅速政策让养殖户们陷入迷茫,等着脱贫未迈出去的双脚还要面临退后。养蛇户不禁担忧这些蛇苗怎么处理?不能养了,那么投入的成本当地政府赔偿吗?喂养的饲料又作何处理?

在养蛇户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国家又有新的发言:对于一些动物(如兔、鸽等)的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作为保留。农业农村部也下发紧急通知,龟鳖牛蛙不在禁食之列。

那么,养蛇业也必须发声,我们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我们养蛇户多数以水律蛇、眼镜蛇等为养殖。在广西,水律蛇是主要的品种,它也叫滑鼠蛇,南蛇。它是目前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养殖规模大的肉用蛇品种,市场销售量比较大,极大的满足了吃蛇肉对水律蛇的需求。随着水律蛇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到了2018年基本保持到了一个平衡的价格,这也说明水律蛇的养殖市场已经成熟。

研究人员对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两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养殖滑鼠蛇蛇肉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以及矿物质元素硒、铬、镁、铜、铁、锌含量与野生滑鼠蛇相比无显著差异;养殖蛇肉的部分指标如氨基酸、丝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结氨酸含量比野生蛇含量偏高。结论养殖滑鼠蛇蛇肉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价值大致相同。养殖滑鼠蛇蛇肉不但嫩、香、醇,而且无致病菌及寄生虫感染,是理想的绿色营养食品。


成熟产业之下:养蛇行业该何去何从?


​在2013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二十八条 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就是这样的条例让我们民众燃希望,扶贫项目多种,而且我们加入符合广西地势气候的养蛇项目去攻坚脱贫。

很多人不知道,灵山县成为“中国养蛇之乡”,2019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养殖眼镜蛇、滑鼠蛇420万条,产值11亿元,收入5.93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为数众多的养殖户。据媒体报道,整个广西登记在册的合法蛇业主多达15万。2019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年GDP总产值为27亿元,养蛇产业链贡献了5%的GDP!

在广西,养蛇作为重点扶持的扶贫项目,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养蛇成功脱贫。仍以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为例,自2016年起,钦州市灵山县全县已有9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养蛇摘帽,300多人实现养蛇脱贫。比如广西大化县,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当地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中,养蛇也是主要项目之一。当然数据的查找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灵山县城的发展数据我们看到脱贫人数都在逐渐增加,那么加上全国各地乡镇呢?所以,我们养蛇业也在攻坚脱贫中起着重大作用!在攻坚脱贫中推广特种养殖是政绩一件,现在一刀切掉特种养殖又是政绩一件。我们是什么呢?反而成为他人邀功的理由!

《决定》出台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指出,“可能会给部分饲养动物的农户带来一些经济损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补偿。”一词“可能”也就意味着可能有补偿,可能没有补偿。那么等着摘贫帽子的我们是不是要被逼到尽头?一词“部分”又隐含什么意思?部分是什么群体?只有某个养殖行业,还是所有养殖行业的小部分人?没有确定性的回答和决策让人臆想又担忧。

其实野生动物的概念本身就没有确定,拥有成熟人工饲养技术后的养殖可以称为“特种养殖”,一句“人工饲养野生动物动物”斩杀多少养殖户。国家需要时,我们响应政策攻坚脱贫;国家发展时,我们遵纪守法,遵循市场规则,做好本分销售。现今留下的问题也体现了有关制度的不健全。对于技术成熟,具有规模的行业应积极引导,严格把关。斩杀养殖户不意味着病毒可以消失,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从源头、饲料、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把控,就像传统畜禽一样开具动物防疫合格的有关证明,以促进运输与销售。

​我们的进退全是国家一句话一个政策之下的改变,希望国家能理性做好数据分析,深入基层调查好养殖户情况,懒政之下的国家是发展不了而且不得民心的。倘若真是全面禁止,那么期望能做出让我们满意的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