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嗨!大家好! 好久没有出门的你是不是一遍一遍刷着手机?甚感“寂寞空虚”?一直等待着疫霾散去春回大地,就可尽情的撒欢,肆意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宅家云旅游一下“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崂山既是一方自然瑰宝 又是一座古老的宗教文化宝库,在这里坐落着一座千年道观--崂山太清宫。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景区门前长满了古树,虬杆屈枝,苍翠浓郁。有的树从未见过,红叶如盖,古老而有生机。古树下有座高大的石坊,柱梁上刻满浮雕,豪华端庄,十分气派。坊额刻着“崂山太清宫”五个隶书大字,这是太清宫的山门。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走过石坊,里面是一条东西向的通道,路边立有两块圆石,一块石头上刻着八卦图案,两侧刻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两行篆字;另一块石头上刻的是“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隶书大字。崂山太清宫是道教全真派修炼之地,自古以来名师辈出,它在道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北京白云观。旁边另有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崂山道教建筑群太清宫”。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通道尽头是一道花岗岩照壁,壁面刻着“道法自然”四个大字。“道法自然”是《道德经》所弘扬的哲学思想,意思说“道”所反映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精辟概括。“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过了照壁,向左转,是南北向的一条通道。道路两边绿树如障,郁郁葱葱。绿树丛中钟楼、鼓楼若隐若现。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南北向的通道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钟鼓楼

向前数十步,道路两边各有一幢楼阁,是“元辰阁”和“元君阁”。“元辰阁”供奉斗姆天尊神像,又称“先天道姥”或“象道之母”。“斗姆天尊”主生,能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破暗除邪,使作恶者得报,有难者得救,有安胎保生、治病济人之能。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元辰阁

继续向前,中轴线上一道红门蓝瓦的门楼,是太清宫仪门。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太清宫仪门

走进仪门,里面是个小庭院。庭院虽小,花坛内长着一棵硕大的茶花。有介绍说,山茶又名耐冬、海石榴、曼陀罗等,南方常绿树木。此山茶树龄已有260余年。花期11月至来年的5月,冬春开花,故称“耐冬”。山茶是青岛市市花。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260年山茶树

崂山太清宫有三棵古山茶,另一棵在后院,树龄已有400余年。还有一棵叫“绛雪”,树龄已有500多年。“绛雪”在蒲松龄笔下是花神,与年轻书生发生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后院还有两棵古银杏。银杏雌雄异株,崂山太清宫两棵银杏树均为雄株,树龄已有1100余年,相传为北宋初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四百年山茶与千年银杏

继续朝前,是三官殿、祖师殿、七真殿。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我国古代有祭天、祭地、祭水礼仪。《仪礼·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古代只有皇帝可以祭天、祭地、祭水,庶民只能祭祖祀灶。东汉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开创民间祭天、祭地、祭水之先例。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三官殿

祖师殿供奉道教三位祖师,他们是张廉夫、王重阳、张三丰。七真殿供奉的是丘处机(长春子)、马钰(丹阳子)、谭处瑞(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孙不二(清静散人)。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祖师殿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七真殿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三清殿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东岳殿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王母殿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复兴崂山太清宫的耿真人殿

离开“七真殿”,不远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逢仙桥”三字,落款:宋建隆元年(963年)庚申敕封华盖真人刘若拙建。传说当年道士刘若拙在一个雪后的清晨,在此地遇到一位老人,与老人嘘寒问暖几句后,老人就走了。老人走后,刘若拙忽然发现雪地上只有一双脚印,找不到第三只脚印。这才醒悟遇到了仙人。事后刻此石以证此事。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逢仙桥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孔子问道老子雕像

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创始人为江西才子张廉夫。他弃官修道 在此修茅庵,供三官,取名“三官庙” 。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增加“三皇殿”。宋代道士刘若拙又自修茅庐供老子像,967年,宋太祖封他为“华盖真人”,敕建“上清宫”,重建“太清宫”奠定了今天的规模,并一直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

“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老子雕像

至今太清宫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也是记载最早的道教祖庭。目前,太清宫建筑群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殿堂19座,不含办公 居住等房舍,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建筑古朴无华,体现了到家“清静无为 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这座古老神秘的千年道观,崂山的山海圣境和神话传说期待您的到来。

愿疫霾早日褪去,我们相约崂山,共同拥抱山海;

大美崂山,“崂山仙境,道法福源”—崂山太清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