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奶奶独立生活,每天水泥路上推小车:只为把钱花出去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这句话曾经打动过无数人,每次读起,都难免长吁短叹一翻。对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游子而言,家乡虽破,可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有朝一日赶回家,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如果父母不在了,家也就不复存在,再回到农村的故乡,如果想与父母说说话,也许只有来到父母的坟冢之前诉说了。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将来的道路自己将独自走过,并一步步迈向人生的终点。好一点的,家乡的坟冢或许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漂泊在外的,也许再无机会叶落归根。

每逢春节,很多外地的游子无论如何也要返回故乡,以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有条件的平时也要尽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也许年轻人都很忙,但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只有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才是无可替代的。


但也有农村出去的游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只有采取平时多打打电话,逢年过节给父母寄些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孝敬之情。“草根影像”这位近亲的奶奶今年已经90岁了,老伴已经去世十多年,两个儿子在外地扎了根,平时多是靠几个女儿照顾自己。

儿子也都比较孝顺,尽管不能回家陪伴母亲,但都能给母亲邮寄些钱来,让年迈的母亲衣食无忧。奶奶年龄大了,只能在家附近推着小车走走,有汇款单都交由村里的邻居到城市内或者集镇上支取。其实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奶奶这么大年纪,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移动支付了。

邻居把钱取回来之后交到奶奶手中,奶奶小心翼翼地将钱收起来,留着日常开支使用。奶奶说钱的多少对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即使有万贯家财自己也花不出去了。这条水泥路是村里唯一经过硬化的路面,奶奶每天清晨起来就在这条路附近溜达,说起原因不免令人心酸。


一个原因是家里的路面不平,走不好容易摔跤,而在这条道路上推着小车就稳当多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奶奶不能到集镇上购买生活用品了,当需要购买食品、蔬菜的时候就在这条路上等着,当发现有村民去赶集,就让帮着捎回来一些。

把所需购买的生活用品托付给村民之后,奶奶仍不能远离路面,以免村民买回来之后找不到自己。有一次奶奶家中没有馒头了,嘱托经过的村民买几块钱的,结果在路边等到下午,可能村民有其他事去了,奶奶一直都没有等到馒头,实在令人心酸不已。

奶奶说想吃胡萝卜了,正好“草根影像”需要赶集,就给奶奶捎了一些回来。说起两个儿子,奶奶说大儿子身体不好,如果想回来的话还需要孙子来回照顾,往返非常麻烦;小儿子落在了千里之外,今年刚给孙子买了房,还款压力很大,往返一次要开支不少。


奶奶说两个儿子都不容易,也都表达了想回来的意愿,但奶奶要求他们今年不要回来了。尽管嘴上这样说,但奶奶的举动还是流露出了想念儿子的心理,毕竟这么大的年纪了,也许说不定有一天身体就不行了,还是希望儿子们能多陪陪自己,幸运的是三个女儿嫁得都不远,经常可以过来看望自己。欢迎关注“草根影像”,更多农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