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們經常羨慕天才的智慧和才華,但有一些天才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會陷入一種執著的狀態,甚至達到一種偏執的境地。

今天要介紹一位數學天才,他對數學的熱愛超過了一切,以至於他荒廢了大好的機會,成為了一個無業遊民,每天靠低保生活。

出生於1964年的劉漢清,家住江蘇農村,從小聰明又努力,尤其在數學方面,更是表現出神童的潛質。16歲這一年參加高考,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的熱處理專業。當時一個農村孩子能考入全國重點大學是非常少見的,劉漢清也成為了全村的驕傲。


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來到大學後,他仍然刻苦努力,成績優異,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喜愛。很多人覺得,假以時日,他必定會成為國家棟梁。不過他讓所有人失望,他並沒有成為專家學者,也沒有成為優秀的技術人才。而且他的人生是被他的夢想“摧毀”的。

大三的時候,劉漢清偶然看到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這個報告主要講述了陳景潤努力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非常艱苦,但陳景潤卻攻克了南關,成為了著名的數學家。這篇文章在兩三年前是非常著名的,當時一度颳起數學的研究熱潮。


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劉漢清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還有天賦,看完這篇文章讓他找到了夢想的方向。他要以陳景潤為榜樣,致力於數學研究。他是一個執著認真的人,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數學研究上,每天只休息兩個小時,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但他也把學業放棄了,不去上專業課,所以考試的時候專業課全部沒有及格。

他的輔導員和老師們知道這一情況後,與他多次談話,興趣夢想固然重要,但學業同樣不能耽誤。憑藉他的才智,只要認真學,以後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但他不為所動,輔導員就鼓勵他轉到數學系,這樣更有利於他的成長。不過,他旁聽了數學系的課程,直接否認了數學老師講解的理論知識,他志在深入研究數學難題。


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直到畢業之際,他都沒有改變,直接導致掛科科目太多,不能畢業。但學校又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再學一年。這一年他仍然沒有“悔改”,還是沒有順利畢業。最後還沒到畢業時間,學校給他頒發了一張肄證書,相當於辦理了退學。雖然很多老師為他感到惋惜,但他自己不努力,最後還是不能順利畢業,也沒有獲得包分配的工作。

退學後的劉漢清回到家裡,成了一個無業遊民,也不幫父母幹農活,整天待在家裡,繼續他的數學研究。一時之間他再一次成為村裡的議論對象,一個聰明的高材生卻淪落成現在這樣。


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1989年他跟一位同學說,自己的數學研究已經有了成果,這位同學為他“牽橋搭線”,找到了國內一位頂尖數學家潘成彪。潘先生看完劉漢清的報告,虛心為他指出,有五個論點並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這些論證的意義並不大。但劉漢清卻質疑潘先生的專業能力,覺得這些論點很簡單,無需證明。

直到現在劉漢清還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數學研究成果,但他仍然沉醉於數學的世界中。因為家庭非常貧困,村裡為他申請了低保,每個月靠400元度日。


曾經是哈工大的高材生,如今卻靠低保生活,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劉漢清在數學上確實有天賦,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但他太過固執,為了研究放棄了其他重要的事情。刻苦鑽研固然重要,但他畢竟是個數學外行,連基本的理論基礎都沒有,必然容易在研究路上失敗。或者當初他選擇的是數學專業,能夠有良師益友引導,可能情況又會發生變化。

對於這位數學“天才”,你有哪些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