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乒乓球何謂讓你“沉肩”?不是叫你把肩沉到低得都發不上力了

很多球友想當然認為沉肩就是把肩沉得越低越好,越低越有利於正手技術的發揮,其實不然。

當下的弧圈球技術,引拍的位置無需過低,尤其是新材料球的使用,對舊有的技術動作的衝擊極大,業餘選手在技術素養上遠不如專業選手,所以更應該明確這一點。


“沉肩”二字,那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不必拘泥於此,只要你處理好重心交換,引拍的時候持拍手一側的肩不高於另一側的肩就可以了,無需沉得過多。現在正手弧圈,包括反手,為什麼要強調先撞後摩擦呢,因為現在新材料球,力量、旋轉、速度都不如原來賽璐珞球了,所以說你現在如果沉肩過多,前臂的位置過低,那還真不容易把別人打死了,因為你的向上發力太多了,所以球就不往前走啊。


打乒乓球何謂讓你“沉肩”?不是叫你把肩沉到低得都發不上力了

其實所謂的“沉肩轉腰”,是為了達到放鬆和合理的蓄勢,以及銜接下面動作那個過程的,如果你端著肩,那動作必然是緊張的,而且上身和下身在做動作的時候是分家的,那還怎麼打球啊。


合理地使用下肢:腳、膝蓋、腰胯,就是為了解決肩膀放鬆的問題,有了這個放鬆,不單單是你的擊球前的引拍,還有對於還原和下一板球那都是至關重要的。


說到要領,你比如我現在教小孩打球,用一句太極拳的術語啊,“起式”的時候,我要求前臂是前伸的,看見對方拍子觸球了,你必須是先動腰,腰的轉動方向既要有水平方向,還要有那麼一點上下方向,這樣的話,你再帶動你那個前臂,沉肩的感覺自然就出來了。純水平的不行,純上下的更不行。


我現在絕不接受,對方那球還沒出手呢,這邊持拍那手已經擺在擊球那一側了,那你動作容易僵在那了,那動作一定沒有連續,是一個一個蹦出來的,你連接的感覺就沒了,你就找不著那個以腰帶手,放鬆連續那感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