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阿波羅計劃之後,為何美國不再登月了呢

美國並不是只“登月成功1次”,而是“

登月成功6次”。現在很多人只知道1969年的阿波羅11號,但其實還有阿波羅12號、阿波羅14號、阿波羅15號、阿波羅16號和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其中阿波羅13號在途中發生故障,因此沒有登月,最後成功返回地球。

繼阿波羅計劃之後,為何美國不再登月了呢


最著名的,其實就是阿波羅11號,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只有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的原因,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太著名了!阿波羅11號也被後世大量炒作,尤其是電影和電視劇中,比如說電影《變形金剛3》中架空阿波羅11號登月,在電影《黑衣人3》中也對阿波羅登月進行了描寫。因此電影中越是炒作阿波羅11號,這也使得阿波羅11號越來越出名,不僅是好萊塢大製作,在一些美劇以及一些文藝電影中,也會把阿波羅11號給描寫進去,比如說那個著名的《本傑明巴頓奇事》。當然了,這也與阿姆斯特朗個人有很大關係,他有句話叫作“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也是名垂青史。

繼阿波羅計劃之後,為何美國不再登月了呢


在美國的地攤小說以及野史中,喜歡炒作外星人,大量作者也會把阿波羅11號寫進去,當然了,也不只有11號,還有人炒作“阿波羅18號”,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18號,但是18號和外星人的故事,也是很多地攤小說作家的賣點。總的來說,美國人將阿波羅登月視作“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時刻”,很多歷史學家也認為“阿波羅登月”的意義要高於獨立戰爭的意義,至於為什麼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也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

那就是美國政府為什麼花這麼大的價錢搞登月?答案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為了向蘇聯炫耀國力,然後讓美國人重拾對於美國的信心。這一點,最開始是肯尼迪提出的,他在當總統的時候,認為美國社會撕裂了,美國在衰退,美國人心不齊了,蘇聯人在這個階段卻進步神速,很多美國人對美國比較失望,認為蘇聯會趕超美國,這讓肯尼迪非常苦惱。

但是肯尼迪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個“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的總統,所以比較硬氣,比如說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讓蘇聯認了慫,使得他在美國樹立了極高的聲望。肯尼迪總統認為,如果美國人要重新拾起信心,就得下一劑猛藥,既然蘇聯人把人送上了太空,那麼美國人就要玩的更大:把人送上月球。

其實登月計劃最開始,並不是肯尼迪指定的,在艾森豪威爾時代,就已經有了想法,只是當時沒有下決心,都在觀望。當肯尼迪決心要搞登月計劃後,其實當時很多人覺得是在說夢話,認為只是在吹牛逼。與此同時,蘇聯人也要搞登月,其實蘇聯人比美國人的想法更多,不僅要登月,還要登陸火星,有一天還得出太陽系,奔向宇宙。

就這樣,美國和蘇聯開始了“月球登陸競賽”,比較幸運的是,此時美國和蘇聯搞登月工程的人,都是比較務實的,有1說1,有2說2,因為這畢竟不是兒戲,尤其是蘇聯人,知道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就先往月球發射探測器,搶先獲得一部分寶貴的數據。

但蘇聯人還是高估了自己,尤其是自己的“錢袋子”,即使是美國人,在登月工程實施的過程中,也感覺“錢不夠花”,但總體來看,還是美國人錢多一些,也捨得花錢。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人成功登陸了月球,蘇聯人被迫放棄登陸月球,因此這一局,美國完勝。可問題在於,美國人的錢也不夠花了,在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後,其實這一局已經壓過蘇聯了,美國政府的目標也實現了,美國人的精神也振奮了,可謂是一舉多得。但阿波羅11號之後,美國政府的登月計劃其實就開始“賠錢”了,尤其是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讓很多人對這一計劃產生了質疑,但還是“有始有終”,堅持到了17號。

事實上,在阿波羅13號之後,質疑聲音也是越來越多的,因為花的錢太多,很多人覺得沒必要。再就是美國政府在這個階段也越來越激進了,感覺自己也有了一種“使命”,將來也要登陸火星。這使得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但是登月計劃不可能省錢,錢花不到位,宇航員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所以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少,不該花的,也得花,防患於未然。

在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後,美國政府在此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國內還面臨越戰帶來的一系列苦果,美國可謂是內憂外患,美國政府有苦說不出,自然也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實從美國政府的角度看,還是因為前期用力過猛,後期成為了“無底洞”,最後只能及時止損了。

總的來看,美國政府放棄後續計劃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錢不夠花”,再就是越戰的影響,使得美國財政陷入困境,也已經無力再支持登月計劃。假如沒有越戰,美國政府在大概率上,應該還會繼續登月。

繼阿波羅計劃之後,為何美國不再登月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