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齒輪泵基本概念

齒輪泵的概念是很簡單的,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兩個尺寸相同的齒輪在一個緊密配合的殼體內相互齧合旋轉,這個殼體的內部類似“8”字形,兩個齒輪裝在裡面,齒輪的外徑及兩側與殼體緊密配合。來自於擠出機的物料在吸入口進入兩個齒輪中間,並充滿這一空間,隨著齒的旋轉沿殼體運動,最後在兩齒齧合時排出。

齒輪泵常見故障的處理

1、產生振動與噪聲的原因與處理

(1)吸入空氣

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①CB-B型齒輪泵的泵體與兩側端蓋為直接接觸的硬密封,若接觸面的平面度達不到規定要求,則泵在工作時容易吸入空氣;同樣,泵的端蓋與壓蓋之間也為直接接觸,空氣也容易侵入;若壓蓋為塑料製品,由於其損壞或因溫度變化而變形,也會使密封不嚴而進入空氣。排除這種故障的方法是:當泵體或泵蓋的平面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時,可以在平板上用金鋼砂按"8"字形路線來回研磨,也可以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使其平面度不超過5μm,並需要保證其平面與孔的垂直度要求;對於泵蓋與壓蓋處的洩漏,可採用塗敷環氧樹脂等膠粘劑進行密封。

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②對泵軸一般採用骨架式油封進行密封。若卡緊唇部的彈簧脫落,或將油封裝反,或其唇部被拉傷、老化,都將使油封后端經常處於負壓狀態而吸入空氣,一般可更換新油封予以解決。

③油箱內油量不夠,或吸油管口未插至油麵以下,泵便會吸入空氣,此時應往油箱內補充油液至油標線;若回油管口露出油麵,有時也會因系統內瞬間負壓而使空氣反灌進入系統,所以回油管口一般也應插至油麵以下。

④泵的安裝位置距油麵太高,特別是在泵轉速降低時,因不能保證泵吸油腔有必要的真空度造成吸油不足而吸入空氣。此時應調整泵與油麵的相對高度,使其滿足規定的要求。

⑤吸油濾油器被汙物堵塞或其容量過小,導致吸油阻力增加而吸入空氣;另外,進、出油口的口徑較大也有可能帶入空氣。此時,可清洗濾油器,或選取較大容量、且進出口徑適當的濾油器。如此,不但能防止吸入空氣,還能防止產生噪聲。

(2)機械原因

①泵與聯軸器的連接因不合規定要求而產生振動及噪聲。應按規定要求調整聯軸器。

②因油中汙物進入泵內導致齒輪等部件磨損拉傷而產生噪聲。應更換油液,加強過濾,拆開泵清洗;對磨損嚴重的齒輪,須修理或更換。

③泵內零件損壞或磨損嚴重將產生振動與噪聲:如齒形誤差或周節誤差大,兩齒輪接觸不良,齒面粗糙度高,公法線長度超差,齒側隙過小,兩齧合齒輪的接觸區不在分度圓位置等。此時,可更換齒輪或將齒輪對研。同時,軸承的滾針保持架破損、長短軸軸頸及滾針磨損等,均可導致軸承旋轉不暢而產生機械噪聲,此時需拆修齒輪泵,更換滾針軸承。

④齒輪軸向裝配間隙過小;齒輪端面與前後端蓋之間的滑動接合面因齒輪在裝配前毛刺未能仔細清除,從而運轉時拉傷接合面,使內洩漏大,導致輸出流量減少;汙物進入泵內並楔入齒輪端面與前後端蓋之間的間隙內拉傷配合面,導致高低壓腔因出現徑向拉傷的溝槽而連通,使輸出流量減小。對上述情況應分別採用以下措施修復。拆解齒輪泵,適當地加大軸向間隙即研磨齒輪的端面;用平面磨床磨平前後蓋端面和齒輪端面,並清除輪齒上的毛刺(不能倒角);經平面磨削後的前後端蓋其端面上卸荷槽的深度尺寸會有變化,應適當增加寬度。

3)其他原因

油液的黏度高也會產生噪聲,必須選用黏度合適的油液。

2、輸出流量不足

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①油溫高將使其黏度下降、內洩漏增加,使泵輸出流量減小。應查明原因採取措施;對於中高壓齒輪泵,須檢查密封圈是否破損。

②選用油的黏度過高或過低,均會造成泵的輸出流量減少,應使用黏度合格的油品。

③CB-B型齒輪泵一般不可以反轉,如泵體裝反,將造成壓油腔與吸油腔局部短接,使其流量減少甚至吸不上油來。此時,應查泵的轉向。

④發動機轉速不夠,造成流量減小。應查明原因並加以排除。

3、旋轉不暢

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①軸向間隙或徑向間隙太小。重新加以調整修配。

②泵內有汙物。解體以清除異物。

③裝配有誤。齒輪泵兩銷孔的加工基準面並非裝配基準面,如先將銷子打入,再擰緊螺釘,泵會轉不動。正確的方法是,邊轉動齒輪泵邊擰緊螺釘,最後配鑽銷孔並打入銷子。

④泵與發動機聯軸器的同軸度差。同軸度應保證在0.1mm以內。

⑤泵內零件未退磁。裝配前所有零件均須退磁。

⑥滾針套質量不合格或滾針斷裂。修理或更換。

⑦工作油輸出口被堵塞。清除異物。

4、發熱

①造成齒輪泵旋轉不暢的各項原因均能導致齒輪泵發熱,排除方法亦可參照其執行。

②油液黏度過高或過低。重新選油。

③側板、軸套與齒輪端面嚴重摩擦。修復或更換。

④環境溫度高,油箱容積小,散熱不良,都會使泵發熱。應分別處理。

5、主要零件的修復

齒輪泵常見故障如何處理

(1)齒輪 ①齒形修理:用細砂布或油石除去拉傷或已磨成多稜形的部位,再將齒輪齧合面調換方位並適當地進行對研,最後清洗乾淨;對用肉眼能觀察到的嚴重磨損件,應予以更換。 ②端面修理:齒輪端面由於與軸承座或前後蓋相對轉動而磨損,輕時會起線,可用研磨方法將起線毛刺痕跡研去並拋光;磨損嚴重時,應將齒輪放在平面磨床上進行修磨。應注意:兩個齒輪必須同時放在平面磨床上進行修磨,目的是為了保證兩個齒輪的厚度差在5μm範圍內;同時必須保證端面與孔的垂直度及兩端面的平行度均在5μm範圍內,並用油石將銳邊倒鈍,但切不可倒角,做到無毛刺、飛邊即可。 ③當齒輪的齧合表面磨損時,應用油石將磨損所產生的毛刺去掉;同時,調換齒輪的齧合方位,使原來不齧合工作的齒形表面進行齧合工作,這樣不僅能保證其原有的工作性能,還能延長齒輪的工作壽命。 (2)泵體 泵體的磨損,主要在內腔與齒輪項圓相接觸的那一面,且多發生在吸油側。如果泵體屬於對稱型,可將泵體翻轉180度後再用;如果泵體屬於非對稱型,則需採用電鍍青銅合金工藝或電刷鍍的方法修復泵體內腔孔的磨損部位。 (3)軸承座圈 軸承座圈的磨損一般在與齒輪接觸的那一端面和與滾針接觸的內孔上。端面磨損或拉毛起線時,可將4個軸承座圈放在平面磨床上,以不與齒輪接觸的那一面為基準將拉毛端面磨平,其精度應保證在10μm範圍內。軸承座圈一般磨損較小,若磨損嚴重,可研磨;或適當地加大孔徑並重新選配滾針;或更換軸承座圈。 (4)長、短軸 長、短軸的失效,主要是在與滾針軸承相接觸處出現磨損。如果磨損輕微,可採用拋光修復(並更換新的滾針軸承);如果磨損嚴重或折斷,則需用鍍鉻工藝修復,或重新加工。重新加工時,須滿足長、短軸上的鍵槽對軸心線的平行度和對稱度的要求;裝在軸上的平鍵與齒輪鍵槽的配合間隙均不能過大;軸不得在齒輪內孔產生徑向擺動;軸頸與安裝齒輪部分配合表面的同軸度不得大於10μm,兩端軸頸的同軸度不得超過20-30μ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