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的祕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韓國拍了不少好電影,特別是災難片,比如《海雲臺》、《潘多拉》、《釜山行》。最近餃餃劇荒了,閨蜜給餃餃推薦了一部韓國災難片,叫《鐵線蟲入侵》,還說很下飯,適合吃飯時看。

——呵呵,當我傻?一聽就是騙人的。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相信很多朋友看過這部電影,故事背景是:

一種叫“變種鐵線蟲”的寄生蟲入侵人腦,控制人類思想,先讓宿主食慾大增以吸收養分,等到繁殖期時,再讓宿主神志不清投江自殺,鐵線蟲得以進入水中大量繁殖。全國各地的河川都出現了被鐵線蟲寄生過的屍體,死者被鐵線蟲吸乾,皮包骨頭,死狀非常恐怖。

至於後面主角如何大戰鐵線蟲的劇情,餃餃不是很感興趣。餃餃感興趣的是:寄生蟲真的能控制宿主意識嗎?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PS:本文無重口味圖片,請放心食用~(*╹▽╹*)

鐵線蟲是如何殺死宿主的?

其實,鐵線蟲不是一種蟲,而是一類蟲,學名是“線形蟲動物門”,體長30-100cm,體型似細繩狀,所以又叫“發形蛇”或者“毛細線蟲”,常常作為動物學的實驗材料。事實上,鐵線蟲寄生在人體內的情況很少見,更不用說引起大範圍災難了。

餃餃沒見過鐵線蟲,於是問了許多小夥伴。有個叫小Q的小哥哥,在小時候竟然親眼見過鐵線蟲殺死宿主的過程: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餃餃自己拍的螳螂

某個陽光燦爛的夏天,6歲的小Q在家門口玩耍,看到一隻螳螂慢悠悠地走到一個水窪裡,一番掙扎後把自己淹死了。小Q心想:“哈哈!這螳螂是個傻子吧?還能把自己淹死?”


這時,螳螂的屁股中突然排出一條褐色的東西。剛開始,小Q以為是粑粑,後來慢慢發現不太對勁:這粑粑足足有十幾釐米,而且還會動!小Q嚇得驚慌失措,趕緊哭著回家找媽媽了。

直到十幾年後的某一天,學會網上衝浪的小Q才知道那是寄生在螳螂體內的鐵線蟲。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鐵線蟲

鐵線蟲怎樣進入寄主體內?又是為什麼要把寄主搞死?

自然界的競爭,要比人類殘酷得多,殘酷的競爭催生出一些極聰明的生物,以鐵線蟲為代表的寄生蟲就是一種。

成熟的鐵線蟲不需要寄主,在水中或溼地就可以獨自生活;但不成熟的鐵線蟲,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寄主”才能發育成熟。蟲卵隨著食物鏈進入宿主體內,慢慢吸乾宿主體內的養分,並操控宿主找一個適合自己排卵的地方(也就是水中)“跳水自殺”,把宿主徹底搞死後從宿主體內出來開始,繁衍後代。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其中,最詭異的部分就是:寄生蟲如何操控宿主的思想?如何讓不會游泳的螳螂自己跳進水中?又是為什麼要把寄主搞死?

鐵線蟲在水中交配併產卵,1~2個月後蟲卵孵化成幼蟲,被蜉蝣、蠓等水生昆蟲的幼蟲吸入體內。鐵線蟲幼蟲進入水生昆蟲體內後,會利用身體前端的鋸齒慢慢進入宿主腸道,在宿主腹中生長2~3個月之久,併成為“囊腫狀”。這個“囊腫”有自己的外殼,幼蟲在外殼的保護下進入休眠狀態,在-30°C的冷凍條件下依然可以生存。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但是,水生昆蟲體積太小,無法供鐵線蟲發育成熟。於是,當水生昆蟲被螳螂、蟋蟀等肉食性昆蟲吃掉後,鐵線蟲就隨著原來的宿主進入新的宿主體內,來到了陸地上。但鐵線蟲的的交配和產卵必須在水中進行,而螳螂等不會游泳的動物是不會主動逃進水裡的。於是,鐵線蟲通過某種手段控制了宿主的思想和行為,誘導宿主“自殺”,成就自己的繁衍。

科學研究:鐵線蟲誘導宿主“跳水自殺”的機制

2002年,法國某項研究以蟋蟀為試驗品,從動物行為學層面分析了鐵線蟲誘導宿主“跳水自殺”的機制。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創建了一條“Y字形”岔路,一條路從中間起分為兩條岔路,岔路①盡頭的出口處有水,岔路②的出口處沒有水。

接下來,科學家把一批體內寄生著鐵線蟲的蟋蟀放在“Y字形”路的入口處,有的蟋蟀選擇岔路①,有的蟋蟀選擇岔路②,沒有沒明顯差別。

但令人驚奇的是,選擇岔路①的蟋蟀,100%都跳進了水裡!而在另一個對照試驗中,體內沒有鐵線蟲的蟋蟀遇到水時都會飛起來,沒有一隻跳進去。同時,還有一點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沒有被寄生的蟋蟀,通常是走到水邊才會飛起來;而被寄生的蟋蟀在離水很遠的地方就開始起跳“自殺”,距離遠到根本都看不到有沒有水。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疑點:引導宿主自殺的根源,真的是“水”嗎?

科學家想到,晴天裡螳螂“跳水自殺”的數量要比陰天多得多,於是研究人員做出了這樣的猜測:

當蟋蟀從入口出發時,因為距離較遠,看不到出口處是什麼,所以隨機選擇兩條岔路;而當逐漸接近出口時,出口處的水會發生光的反射,宿主對光起了異常反應並跳進去。也就是說,蟋蟀“自殺”前不用看到水,看到反光就可以了。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2005年,這個科研小組對蟋蟀的腦部蛋白質進行了分析,將實驗對象分為四組:

①沒有被寄生的蟋蟀;

②被寄生且行為被操控的蟋蟀;

③被寄生但行為可自控的蟋蟀;

④被寄生且已經將鐵線蟲排出體外的蟋蟀。

結果,科學家只在第二組蟋蟀的腦部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蛋白質。 這些蛋白質會導致神經元發育異常,對位置認知、光反應、晝夜節律等造成嚴重影響。此外,第二組蟋蟀的大腦中還含有一些鐵線蟲“製作”出來的蛋白質。基於這些研究,科學家認為鐵線蟲會使宿主的神經元發育紊亂對光的反應、對場所的判斷出現偏差,進而導致行為異常。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鐵線蟲會寄生在人體內嗎?

雖然鐵線蟲聽上去很恐怖,但鐵線蟲入侵人體的概率非常小,且患者多是因為誤飲了含有鐵線蟲幼蟲的生水,或者食用了含有鐵線蟲的昆蟲。入侵人體的鐵線蟲多寄生於泌尿道,引起泌尿道刺激,患者以女性為多。

所以,餃餃建議大家平時要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生吃魚類和螺類,不亂吃昆蟲,and:不要在野外裸泳。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寄生蟲的秘密:鐵線蟲是如何進入宿主體內,控制宿主行為,並誘導宿主“自殺”的?

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