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離開著名的然烏湖,汽車一直在絕壁高聳的山谷間穿行,40公里的樣子,車窗左側重疊的山峰間,一塊巨大的雪壁突入而來,冰潔如玉,熠熠生輝。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穿過米堆一號隧道,左轉,離開317國道,跨過新建的帕隆藏布公路橋,沿著白浪翻滾的米堆河上行,在懸崖間一條窄窄的村道上再走幾公里後,我們的眼前,出現大片寬闊的谷地,碧草茵茵,民居錯落。遠處兩條壯觀的冰瀑布掛在雪峰與森林之間,猶如兩道由天而下的巨大垂簾,在陽光下閃著銀色的光芒。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近千米的落差讓人感到一陣暈眩。從冰川上吹來的寒風迎臉撲來,沁入心脾,又讓人為之凜然一振。

米堆冰川,位於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4600米,末端海拔24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中國三大海洋性冰川之一,2005年,米堆冰川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第四名。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盛名之下,遊客紛至。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冰川腳下的米堆村。與2007年那次相比,景區的配套已經從無到有,小賣部,餐飲,住宿,馬隊一應俱全,最大區別是兩公里外,冰川末端的冰磧湖前已修建了新的觀景臺,欣賞冰川的遊客最遠只能到達這裡。

這些變化,讓我們在2007年夏天的那次冰川行顯得彌足珍貴。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當時,我們抵達米堆村已近黃昏,得到村口一位淳樸的藏族老人的同意,我們在他家房前,滿是野花的草地上紮營。次日早起,環望四面皆山,山腰薄霧縈繞,空氣清新而甘冽。山谷的盡頭,雄偉的米堆冰川在雲霧間時隱時現,發出凜凜的清輝。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米堆村不大,一座座用石頭和原木搭建的藏式民居,沿米堆河谷兩岸散落分佈,錯落有致。房屋大多是二層,上層一半是搭涼青稞,玉米的曬臺。房前有一方齊整的草坪,時值盛夏,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在晨風中搖曳生姿。

這裡海拔只有二千多米、溫暖多雨,村子周圍除了肥沃的耕地就是茂密的森林。現在是村民上山挖蟲草的時節,幾乎見不到有人在家,整個村子顯得十分安靜。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九點半,我們沿著左側的山溝向冰川前行。溝裡的景色異常美麗,高大的樹木,青翠的藤蔓,成堆的瑪尼石,五彩經幡和風馬旗,在樹林中隨風飄揚,成片的作物分佈在山坡上,谷地間,雪山、冰川、田園、村莊絕妙地組合在一起,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沿途不時有村民圍起的小牧場,牛羊悠閒地吃草,休憩,為這片寂靜的田野生活增添了幾分靈動之色。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走出溝底,前方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針闊葉混交林地,多為冷杉,雲杉和高山松等高大樹木。森林之上,是白雪皚皚的冰川,頭裹銀帕,下著翠裙,色彩明麗。風姿醉人。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一小時左右,我們走出森林,林外橫亙著三道亂石嶙峋的終磧壠,這些都是冰川運動留下的遺蹟。

“磧”在《辭海》中是指冰中的礫石泥沙的意思,當冰川從高處順著山谷向下流動,山谷兩側會有風化的岩石和泥沙跌落下來,形成冰川中間的一道由泥沙和石礫組成的“磧”壠,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和溫度的上升,冰川末端的冰在不斷融化。當冰川向下運動的速度與冰川融化的速度相等時,冰川的末端就停止在某一個位置上,同樣,它所攜帶的這些泥沙和岩石就會從冰川上“卸”下來,不斷累積增高,在前緣形成弧形壠崗。被稱為“終磧壠”。 它也是古冰川停滯位置的一個重要標誌。

我們爬上第三個終磧壠時,一個冰磧湖出現在眼前,當地人稱它為“光謝錯”。它的前端是一道冰磧物堆積成的低壩、十數米高的樣子。後面,便是巨大的冰川體。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所謂冰磧湖,是冰川消融時,終磧物堵塞河道或冰川穀形成湖盆,然後積水而成。湖面上浮著大小不一的冰塊,截斷面在陽光下泛著幽藍的光。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沿湖岸左側,我們小心地攀爬過低壩,終於踏上寒氣逼人,光潔如玉的冰舌之上。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冰川,可以形象地描繪為大量冰塊堆積形成的如河川般的地理景觀。在地理學上則定義為寒冷地區多年降雪積聚密實、經過變質作用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並能自行運動的天然冰體。

冰川的美離不開雪峰,只有在雪峰的襯托下,冰川才顯得更加壯麗。米堆冰川發育於崗日嘎佈雪山北坡,雪峰東西向排列,像兩把圈椅擺在一起,每一把圈椅的椅背上都有一個陡峭的三角形尖峰,右邊圈椅上那個尖是海拔6585米的最高峰。圈椅的扶手和椅背上形成一道直立的雪槽,如刀砍斧劈般,圍成兩個巨大的粒雪盆,厚厚的積雪好像隨時可能從出口噴薄而下。

頻繁的雪崩是米堆冰川發育的主要補給方式。粒雪盆裡的積雪以巨大的冰瀑布形式跌落而下,在米堆河源頭冰盆地中合二為一,形成一個更為巨大的波浪形冰舌,落差高達800—1000米左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高出十餘倍,氣勢磅礴,景象壯麗。

兩條冰瀑之間,還有一座孤島一般的山丘,上面有一片生機勃勃的雲杉和冷杉林,墨綠的色彩在這片冰雪天地間更顯突出。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千萬年不化的冰雪,像一位出色的景觀建造大師,具有豐富而強大的活力。把山峰切割出尖銳的稜角,把峽谷挖掘的又寬又平,在冰川兩翼與山體接觸的部分,發育出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冰杯、冰井、冰裂縫,冰洞等,有些冰洞的洞壁上顯露著一層層冰川年輪肌理,就像是一大塊藍色冰淇淋。寒氣從洞中襲來,彷彿凝結成霧。純白的冰面上,隱隱泛著藍色的光芒,比任何童話故事中的冰雪世界還要神奇。

在這赤日炎炎的盛夏,如此清涼,令人神清氣爽,如墜夢境。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米堆冰川的獨特,不僅在於它瑰麗宏大的流動之美,還因為它的冰面上佈滿的美麗的弧拱構造,使這種流動又顯現出無法比擬的韻律之美。

如果把冰川看作是垂天而來的“銀龍”的話,那弧拱構造恰似龍的根根肋骨。米堆冰川上如此發育清晰,規模巨大的弧拱構造,在其冰川上十分罕見。

冰川弧拱是在大冰瀑布坡腳冰雪再沉積過程中,夏季沉積層因消融的新冰層,與冬季沉積層構成深淺相間的冰帶(層),隨著冰川的運動發生朝向下游的弧形彎曲所形成的有規律的地質景觀,也可以說是冰川的“年輪”。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事實上,即便陽光不是很猛烈,對我們而言,穿一件長袖已經足夠,但在冰舌上行走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厚厚的冰層如波浪般起伏不平,溝壑間落差可達數米,上面到處是裂縫與冰窟,走近時還能夠聽到冰層融化斷裂的“咔嚓”聲。

“望川跑死馬”,飛流直下的冰瀑彷彿近在咫尺,當我們小心翼翼,氣喘吁吁地走過一道道冰谷和冰坡,面前卻依然橫亙著無邊無際的起伏曲折的坡谷,與冰瀑的距離似乎沒有任何變化,這種感覺,真的令人絕望。

兩小時後,我們只能放棄前行,下午回到米堆村,完成這次印象深刻的米堆冰川之行。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此次重回米堆冰川前,我翻閱了一些相關資料。藏東南的念青唐古拉山與伯舒拉嶺,是一系列東南走向的高山,它們的接合部是我國最大季風海洋性冰川的分佈區。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沿雅魯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深入到這一系列高山之中,並帶來了大量的降水,在嘎日崗佈雪山中部北坡的雪峰周圍,常年的凝結,下沉,堆積,誕生了一個壯美的雪之精靈———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雖然位於北緯29°,但米堆冰川末端卻比北緯近44°的天山博格多山的冰川還要低,是我國海拔最低的冰川,為現代冰川中較為特殊的現象。由於是低海拔,所以冰川帶形成了比較豐富的混合景觀。冰川的上部白雪皚皚,中部寸草不生,下部穿行於針闊葉混交林帶,兩側山峰圍繞,雪山和雲霧纏綿在一起,如夢如幻,使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一般說來,冰瀑奇觀只有在補充豐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會出現,如消融快而補給不足,冰瀑就會中斷,形成“懸冰川”;而補充過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會把懸崖埋沒。米堆冰川是一條補充和消融都很“均衡”的具有靈性的冰川。

但米堆冰川不會永遠這樣安靜平和,它還是一條會“突然躍動”的冰川,這在世界冰川中都是極其罕見的。在我國境內的4萬餘條冰川中,只有兩條冰川會做這種“特技動作”,一條是米堆冰川,另一條便是與它相距不遠的南迦巴瓦峰下的則隆弄冰川。

據史料記載,1988年7月15日深夜,米堆冰川突然躍動,斷裂下來的巨大冰川末端衝入冰湖中,使冰湖裡與斷裂冰川同樣大小體積的湖水狂湧而出,衝潰湖壩,數千立方米的湖水在幾分鐘內夾雜著泥石流,沿米堆河翻滾而下,沖毀了川藏公路上大小橋樑18座及42公里的路基,使這條藏東南唯一的“生命線”中斷達半年之久。

米堆冰川,盛名之下,依然獨特的“中國最美冰川”

我們欣賞冰川,是因為冰川帶給人的想象是如此地宏大和深沉,有人說,中國西部的雪山是冰川塑造出來的,東部的山是河流塑造出來的。冰川的剛性和堅硬,塑造出雪峰尖銳與孤傲,猶如刺破長空的矛,而河流的柔性和溫和,塑造出山巒的俊秀與多姿,更容易讓人親近。

在米堆冰川,冰雪與森林的結合,白色與綠色的交融,讓我們能在精確地計算它的海拔,維度,流速這些堅硬的數字外,感到一種更宏大的終極力量的存在。由此產生一種獨特的,超凡脫俗的美感。這就是我們欣賞冰川的主要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