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下午好,疫情當前,大家都只能在家躺著,絕不出門半步,小白也是一樣,靜下心來在家看書。


這本書讓我省了幾萬塊,分享給你。


今天讀的書是《33個理財竅門和一份人生理財計劃書》,作者是江上治——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位日本作者,這本書也是日本年度財經類暢銷書。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不過,這本書我不建議你們買。


原本我以為這是一本“算賬”類的書,但是沒想到……你們看一下目錄就懂了: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不是說書不好,但是這種書就是典型的你看到目錄就知道他想講什麼的書。看完後我也確認了,確實是那些內容……


原本以為是“理財建議”,等我再仔細一看封面……哦,“人生理財”。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變富,你要從“預算思維”變成“投資思維”

也行吧。

花30塊錢買了碗雞湯,雖然骨頭和肉也不少。


言歸正傳,畢竟是暢銷書,書中也介紹了很多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感悟,有一些觀點也讓我很有感觸。


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結合個人經驗摘錄如下:


——


1、從“預算思維”到“投資思維”轉變


這一條,是財富積累思維。


這是變富的第一步,也是富人和普通人的思維差異最大的地方。


“預算思維”是我收入多少,我就要過什麼水平的生活;“投資思維”是,我有多少錢能拿出去生錢(或其他),相應承擔多少風險。


這麼說太概括,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回想一下,每當你漲了工資,或者得到一筆額外收入時,想的是什麼?


是不是要獎勵自己一下?


最近可轉債打新很火,很多同學說自己中籤了,賺了一頓火鍋錢——然後,他就真的吃火鍋去了……


這種思維,就是典型的“預算思維”:我的收入多了,(消費)預算也多了。收入提升後,消費跟著提升,結果就是收入高了,資產沒有高。


“投資思維”則是在收入提升之後,馬上把多出來的部分投入到新的投資中,把錢轉起來、循環起來。


如果你的本金是1萬,收益是10%,利息是1000。每次都花掉,那麼永遠是1萬。

每次滾動進去再投資,7次之後就變成了2萬。


這不就是我們說的複利嗎?

財富就是這麼積累起來的。


財富積累階段,艱苦奮鬥絕對是不二之選。別急著獎勵自己。


2、獨佔,不如把蛋糕做大


這一條,適用於是銷售和營銷策略。


假設市場容量只有1萬,那麼就算你全佔掉,也只有1萬;但是如果市場容量有1萬億,你哪怕只佔億分之一,也有一份。


億分之一是多少?滄海一粟,九牛一毛……


工作中我一直要求團隊,不要詆譭保險產品,特別是不要公開惡意詆譭保險產品;我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看產品、看所有產品。


為什麼?


時至今日,保險在大多數人眼中還並非正面。


你詆譭其他產品,在還不能理解保險的人看來,就是“保險不行”;你寫“XX只有我們家賠,其他家都不賠”,在不懂行的人看來就是“保險標準不統一,故意坑害客戶”。


這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方法,完全沒必要。至少在目前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把蛋糕做大,然後努力多分一點。


3、不會搞錯“論語”和“算盤”的關係


這一條,是金錢的目標感。


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開始玩股票?


你會得到一堆答案:


隨便玩一玩、瞭解形式、瞭解市場發展、感受一下、鍛鍊心理素質……說到最後,才是賺錢。


曾經有朋友讓我推薦股票,我說你自己不研究可以直接買嗎?


他回覆我,“沒關係,玩的就是心跳,虧損了我可以先鍛鍊心理素質”。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對待金錢沒有目標感。


想鍛鍊心理素質,可以去看鬼片,沒必要買股票;買股票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這並不需要掩飾。


所謂的鍛鍊心理素質,只是為毫無理由的虧損找一個安慰的藉口。


日本有一本關於個人財富和經濟發展的論述,叫做《論語與算盤》。論語,代表的是人情義理;算盤,指的是金錢財富。


富人的金錢目標感很強,從來不會選錯“論語”和“算盤”的順序。


他們生意也精打細算:“生意有賺嗎?會虧本嗎?”,沒有證據證明有獲利空間,他們不會動手。


反觀貧窮思維者,匆忙行動,因為人情或一時衝動接下生意,最後因為缺乏形式判斷,不得不放棄。


4、財富自由,也許你還沒準備好


這一條,是財富累積規律。


聽到一個收入很高的人,比如年收入1000萬。我們下意識地會想,一年1000萬,就是一個月83萬,怎麼做到的呀……


這裡暗含一個邏輯缺陷:


財富是線性穩步增長的。HELL NO---


一年收入1000萬≠每月收入83萬。


實際上呢,萬達幾個樓盤開業,可能一個億的小目標就實現了。


超高收入必定有爆發增長的階段,背後則是巨大的風險。


作為員工,領著死工資;抱怨工資低的時候,其實沒有想到,旱澇保收背後可能是老闆一段時間的顆粒無收。


而線性財富增長背後隱藏的,是我們對安穩的渴望,和對風險的厭惡。


財富自由這個詞這幾年很火,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但是從財富的增長特點來看,渴望財富自由的人,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

《33個理財竅門和一份人生理財計劃》,


原以為這是一份清單,看完以後才發現,可能解讀為“富人觀察”會更合適。


作者江上治創業之前是topsale,創業之後也一直從事企業諮詢的工作,藉此接觸了大量企業主客戶,觀察他們的生活、結合自己的經歷,寫成這本書。


看看目錄,和自己的情況做一個對照反思一下就可以了。


書嘛,可以買,但沒必要。


實話實說,這本書買來讓我有點心疼,畢竟窮爸富爸也就這個價格;但是另一方面,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幫我省錢了。


看到預算思維那裡的時候,

我突然覺得很多東西沒必要再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