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水形物語》:打破禁錮,完美詮釋人類和魚兒的戀愛故事

《水形物語》這部電影獲得了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影片由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拍攝而成,主題是魔幻愛情故事。也許許多人對這部電影的思考是侷限在人與“獨特物種”之間的悽美愛情故事,但是在這部影片中還穿插著對人性、生命哲學以及政治地位的多元主題表達。也就是憑藉著這些細節,讓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大獎。

電影《水形物語》:打破禁錮,完美詮釋人類和魚兒的戀愛故事

關於愛情的話題永遠不會過時,愛情是人類所特有的美好心靈感受。《水形物語》打破了常規,運用獨特的敘事策略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跨越種族的唯美的魔幻故事。運用“邊緣人”的手法,刻畫了大量的“邊緣人”:失語的女主人公、異族的水中神秘物種、同性戀者賈爾斯、 黑人女友澤爾達、實驗室的蘇聯間諜……在影片中,他們作為有血有肉、有魂靈、渴望愛與關注的完整的人的形象出現。我們可以感受到導演營造的人心惶惶的微型社會和時代縮影。藉助女主人公的視角,揭露了權力與政治的血腥與醜惡,對喪失人性的強權予以深沉地控訴。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去感受亙古不變的真愛和最純真的人性。在光明與黑暗的交織中尋找愛與希望。

電影《水形物語》:打破禁錮,完美詮釋人類和魚兒的戀愛故事


影片的女主人公艾麗莎是一位啞女,常年在暗無天日的實驗室打掃衛生,她每天穿著綠色的裙子和髮帶,背靠著墨綠色的沙發,吃著難以下嚥的綠色的派,生活中充滿了孤獨與壓抑。後來遇見了水中的“神秘人”之後,她的妝發都換成了紅色,色彩方面大幅度轉變折射了女主情感的變換。影片的最後,艾麗莎的紅色高跟鞋脫落在茫茫大海中,預示著她的死亡,也標榜著她的重生。當艾麗莎想要拯救“水中 怪物”的想法被老畫家否定時,她藉助手語表示道,“我是什麼?我張開嘴巴,和他一樣。我不發任何聲音,和他一樣。那又如何?他看到的我,是真實的我。他見到我很快樂。”無聲的“手語”反而達到了“有聲”的效果,更能使人印象深刻。

電影《水形物語》:打破禁錮,完美詮釋人類和魚兒的戀愛故事

結局從人救“魚”,變成了“魚”救人的反轉。艾麗莎水下復活的結局意味著她可以與人魚相伴在水下生活棲居,水中一吻的定格畫面十分唯美,將整部影片的氣氛推向高潮。但是著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深思,是否所有被社會壓迫剝削的底層人民,都可以像艾麗莎一樣,有那麼一個安全的地方讓自己棲息,讓自己遠離剝削,享受到安全和溫暖?在人類的精神自我追求裡,這些本不受歡迎的社會“異類”豈不是依舊無助?這部影片整體色彩很壓抑和低沉,看完後需要久久的回味,這個影片從實驗室養的神秘物種開始,就一直在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就像是遊戲《魔域》手遊中的魔法師,異能者的角色,總以為會有暴力的對抗,但仍舊從女主救“魚”出發,這樣的愛情很深刻強烈,也說明現代女性對愛情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