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普利策獎全稱普利策新聞獎。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成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其影響程度在新聞界堪稱諾貝爾獎。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唯一獲得這個獎項的美國總統。1956年肯尼迪發表了一篇有關自己脊背外科手術的文章《我的病中體會》(What My Illness Taught Me),最後定名為《當仁不讓》(Profiles in Courage),書中講述了美國曆史上8位著名參議員的職業生涯,該書出版後成為全美暢銷書,並在1957年獲頒普利策傳記文學獎。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在1892年,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江蘇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在鎮江風車山上在她小時候就讀過現在仍然存在的崇實女中內有她的故居。同時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的西牆根下,矗立著一座三層的西式小洋樓,也是賽珍珠居住工作過的地方。作為以中文為母語的美國女作家,她曾在這裡寫下了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憑藉其小說 ,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並在1938年以此獲得美國曆史上第三個諾貝爾文學獎。1934年,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美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輟,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73年5月6日她鬱郁中去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賽珍珠

賽珍珠在中國生活的時期,正是清末民初,朝廷腐敗不堪,西方列強在中國大地到處耀武揚威,國內農民階級的武裝鬥爭紛紛不斷,後來義和團運動一度發展壯大,也正是在那個期間,賽珍珠才返回美國定居,待局勢穩定之後又返回中國,定居安徽宿州。1921年受聘任教於金陵大學(後被併入南京大學),與徐志摩、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交好。賽珍珠的中文名字據說就是她本人起的,足見她對中國的熱愛。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南京大學 賽珍珠雕像

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初定名《王龍》),一經發表,獲得極其強烈的反響,因為當時美國正處於大蕭條時期,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有些現象和中國類似,出於水深火熱當中的美國人,被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精神感動,從此也改變了美國人心目中一直以來的形象。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大地》

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為一個富戶的故事。貧農王龍娶了一個大家庭的女傭阿蘭做妻子。阿蘭沉默寡言,吃苦耐勞,甚至在剛剛生完孩子後掙扎著爬起來和丈夫一起頂著烈日在田裡勞作。但王龍嫌她不夠美貌,對她十分冷淡。後來大饑荒來了,他們被迫舉家前往南方謀生。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了財,靠著阿蘭的幫助,回到家鄉並買了許多田地,逐漸富裕起來。但是王龍愈發嫌棄髮妻平庸的外貌,另娶了一個妓女。慢慢地,他老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浮躁和野心,惟一的心願就是守住家業。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

電影版《大地》,是由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製片人阿爾伯特·勒文、艾爾文·薩爾伯格,導演西德尼·富蘭克林等人,由保羅·穆尼,路易絲·賴納,沃爾特·康諾利主演的劇情片,於1937年1月29日在美國上映 。獲得五項奧斯卡電影獎提名,最終獲得第1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 。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王龍

1932年9.18之後,中國進入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當中,米高梅公司本來想到中國取景,無奈戰亂,只能在加利福尼亞租下500多英畝土地,根據中國農村的實際狀況,搭建了場景,甚至從中國運過去兩隻黃牛。這部電影全部聘用美國人扮演中國農民,得益於高超的演技,實際效果甚至比中國人還像中國人,很難讓人找到bug,雖然是黑白片,現在看來清晰度不高,但是仍然是一部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好片。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王龍生子拜謝地主

美國唯一普利策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大地》劇照

你還了解哪些比較好看的文學作品改編的老電影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