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配和轉移?

地球上的水,看似分佈在不同的區域,個地方的水資源並沒有什麼關聯,這是不是說明水在自然界中是靜態的呢?各區域之間的水資源真的就沒有聯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滴,全球的水資源其實是處在一個循環系統中的,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系統呢?

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的水,通過蒸發、降水、流動等方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水在地球上的形態主要有液態、固態和氣態三種形式,水在循環過程中也是以這三種形式的互相轉換而實現的。

【水循環的原因】

水循環的外在動力是太陽的輻射作用和重力作用,它為水的狀態狀態變化和運動提供了能量。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是由於太陽輻射提供了熱量,水在湖泊海洋中的流動是由於重力的作用。

降水、蒸發、徑流是水循環中三個重要的環節,對全球水系統的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循環的分類】

海陸循環:海水在太陽輻射作用下,不斷蒸發,隨著大氣流動轉移到陸地上空,最終形成降水,降水後再通過徑流等方式回到海洋中的過程。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配和轉移?

陸上循環:陸地上某個區域內的水,在不斷蒸發後,最終形成降水,降水後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最終回到水出發地。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配和轉移?

海上循環:海洋上的水,在不斷蒸發後,最終形成降水,降水直接落在海洋裡。

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配和轉移?

【水循環的意義】

1.在地球上,水存在於一個龐大的水循環系統中,在這個系統中水不斷的運動、轉化,使得陸地于海洋中的水資源能夠不斷的更新。正是由於這個作用的存在,也使得水在地球上成了可再生資源。

2.水循環把地球上的水資源聯繫在一起,在不同的區域之間進行水資源的轉移,使各地方的水資源在不斷更新的同時,也維護了全球水資源的動態平衡。

3.水資源在不斷循環的過程中,也促進了能量和物質的轉移。海洋向陸地進行水資源轉移時,在內陸形成降水現象,可淨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灰塵、微生物等等,吸收到降水中,再通過陸地徑流源源不斷的轉移到海洋中,這樣就達到了淨化空氣和土壤的目的。

4.在降水過程對各種地形地貌進行不斷的沖刷、腐蝕,地表及地下徑流對各種地形地貌不斷進行衝擊、堆積等作用,不斷的塑造地球表面形態。

5.水循環可以不斷的帶來和帶走各種礦物質元素,對土質的優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