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賺錢的皇帝,還是一個有知有覺的人

​魯迅在多年前曾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他沒有預計到的是,多年後,我們彷彿只剩下一條路,就是飛黃騰達的創富路。

在這個物質昌盛的時代,也是一個慾望鼎盛的時代。我們應當是中國歷史上,吃得最飽,走得最遠,看得最絢麗,活得最舒適的幾代人。

科技與商業文明,讓我們真正實現“心動即達”,想吃什麼,想去哪兒,想見誰等等,都可以即時滿足,第一前提是你得有錢。

金錢在繁華世界裡的暢行無阻,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似乎有它,一切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01

當我們還青春年少的時候,對生活有著很多向往,還會大談夢想,覺得自己特別的不一樣。

只是,慢慢的,歲月會告訴我們,什麼是生存、責任以及天花板,除此之外還有著無盡的誘惑。

總之,一切都在把我們引向一條道,就是成為一臺賺錢的機器。

凌達在二十七歲的時候,花光所有的錢買下人生第一套房,當時覺得已經特別滿足,彷彿一切都很美好。可當結婚生了孩子,有了車有了樓有了儲蓄與理財,卻覺得壓力越來越大。“身邊朋友房子越住越大,車子越開越好,我們無形中也會有壓力。”


做一個賺錢的皇帝,還是一個有知有覺的人


是啊,生活必備品都有了,可難就難在萬物都有比較級,總有更好的......還有生活中的各種風險與無常,於是,我們就這樣一直疲於奔命,為不可預知的未來,做著竭盡全力的全方位準備。

此外,商業的繁榮,也在不斷推高人的慾望與佔有慾。買買買成為很多人的解壓方式,只是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為了滿足以上種種就必須賺錢,甚至賺不了錢,也要保持壓力的狀態,總之不能讓自己好過。

為此,我們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犧牲和愛人獨處的時間、放棄對孩子成長的陪伴,甚至不能夠放鬆心情享受一頓晚餐。

冷靜下來想想,這些都是必須的嗎?

翻翻自己的衣櫃,有多少衣服還沒被寵幸過,甚至還未剪吊牌;多少支口紅放在梳妝檯上,只為享受一下擁有很多的感覺?多少消費只是因為背後的一時衝動?

還有多少人,一邊恐懼生病及帶來的開支,一邊黑著眼圈刷手機,或者在不恰當的時候依然在胡吃海塞,又或者在開車的時候看手機,對生命的風險與寶貴置若罔聞。

我們到底是在賺錢,還是被錢賺了?

02

某種意義上,金錢到一定程度,還被疊加了豐富的內涵。它代表了消費能力、成功、權力、價值等等。

關於有錢必然幸福這回事,自然是不成立的。

就像最近選擇結束生命的韓國女星崔雪莉以及其他名人等等。有美貌、才華和財富的人,為何還有痛苦?也許不能真正理解,卻也看過太多有錢人的悲劇。試問,我們又會比他們智慧多少呢?不過是人人有本難念之經罷了。

還有少數有錢人為什麼一定要炫富,不懂得去低調地享受?往往因為他們只有在眾人羨慕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背後是不是也有三分淒涼在?

當然,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有錢人,相比普通人更有條件把自己照顧得很好,比如意味著可以用金錢換時間,可以嘗試很多活法等等。

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需要讓自己成為一臺掙錢的機器嗎?假使這樣也難以賺到我們想要的數字(何況,慾望的誕生往往比賺錢的速度更快)。


做一個賺錢的皇帝,還是一個有知有覺的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自處?

這幾年,極簡主義開始流行,在姐姐的理解當中,應當是一部人開始覺醒的過程。商業文明的發展與物質的繁榮,外在的誘惑會越來越多,不斷刺激我們的感官,佔據我們的時間,耗費我們的金錢,同時也就是在佔有我們的生命。

這個時候,如果缺乏必要的覺知覺醒,人會像一個缺乏靈魂的軀殼,只能靠感官刺激和物質的存在感受自己的存在,成為慾望的囚徒。而人是耐受力的極限的,感官與物質的刺激趨於麻木,人就會變得空洞,缺乏感知力。

而有知有覺的人,就是處在精神內守的狀態,隨時隨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在幹什麼,誘惑來臨時知道應該如何做取捨。

這樣的有知有覺,不是不賺錢,甚至要更努力的賺錢,只是不會因此產生煩惱以及恐懼。有點類似以出世心態做入世之事,懂得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中尋找平衡。這也才是真正的守護自己,因為我們是人,有心有情有感受,不是真正的機器。

有了這份覺知與平衡,就很可能實現自己的逍遙人生。

只是,你一定要有令人豔慕的富貴榮華,還是做一個努力積極且內心逍遙的人呢?

//////////

週末時候在家聽徐文兵老師講中醫,他有談到一個“賤人理論”很有意思。

在他的認識中,賤人有兩個標準:1、覺得是人都一樣,自己與他人沒有差別;2、為了迎合他人的“變態”需求而活著。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不能只活在他人眼中,或者為只為慾望活著。

我們需要活出自己!

姐姐不止一次聽朋友們說,每天臨睡前習慣刷手機,因為只有這個時間才屬於自己,類似於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時間。

這是因為一天中,我們接觸太多信息、攀附太多外緣了,的確沒有照顧到自己。但姐姐想說的是,刷手機並不是最佳的和自己相處的方式,因為這個時候心還在隨著刷到的內容不斷翻騰。

我們需要的獨處,是我們的心想要安靜下來。這就像緩存需要定期清理一樣。

所以更建議打坐、練書法、聽舒緩的音樂、專注某項運動或者其他更靜心的方式。可能開始會很不習慣,因為我們習慣了關心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卻唯獨不關心自己。

但過程中,只需要堅持,漸漸的放鬆下來,你就會體會到和自己相處的妙樂。


做一個賺錢的皇帝,還是一個有知有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