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慶餘年》無可質疑成為2019歲末爆款。


對於導演孫皓來說,《慶餘年》是個難得的“雙向共鳴”的作品——貓膩的原著言之有物,能夠感染到創作者,同時也在大市場上口碑載道,加之他與編劇王倦一拍即合,“15集劇本定情誼”,所以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孫皓都處於興奮的狀態,“拍得嗨”,在採訪中經常聽他提到。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這樣的創作過程是非常享受的,而更加難得的是,目前觀眾的反饋更嗨,滕子京為友犧牲時彈幕哭倒一片,範閒夜宴醉酒吟詩時觀眾深有共鳴,連王啟年聲淚俱下的欺騙、範思轍插科打諢的玩鬧也變得可愛。


酒逢知己千杯少,孫皓不像範閒一樣孤獨,他能觀眾共飲。


座標、關係與原著的魂


《慶餘年》的開篇怎麼看,都是一般爽文的套路:一個身世神秘的少年,升級打怪獨自闖蕩,加上重生的元素,彷彿與當下量產的古裝電視劇沒有什麼差別。但目前為止,《慶餘年》卻做到了令書粉滿意,拉男生入坑、讓女生上頭的神奇效果,這並不是所有電視劇能夠做到的。


《慶餘年》的小說是一篇“爽文”,但是在爽的背後卻是對於社會以及人性的思考,加之龐大的背景、眾多的人物、新奇的設定,其中可挖掘的東西非常多,而《慶餘年》的團隊,包括導演孫皓在內,也是看重了這一點。


“實際上從IP變成劇本,不是完全的改編的概念,我個人認為是取其種子放在一個土壤裡讓它重新生長。”所以如何讓這顆種子生長,該給種子澆上怎樣的水,施怎樣的肥,是最重要的。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首先,要在原著中,尋找“座標”。


澹州的生活平淡如水,但小孩的巴掌卻響亮,慶帝的為難很多,但範閒賦詩反抗卻只有一場,郭麒麟平日裡混不吝,但他一旦算數,就會變的可愛。


這些原著中的名場面、高潮戲,就是他們先要尋找的點。“這些點必須保留,那麼在去往這些點的路上,就可控了,可以壓縮,可以加戲,要形成座標。比如說我第一季如果沒有夜宴,那就不是第一季。”


而為了這些戲,孫皓極盡一切辦法達到效果,如在夜宴一場戲中,他運用了重金屬的背景樂,“我就要用咱們已知的文明,去闡釋那種概念,有勁。”這種新奇的做法,也是觀眾眼前一亮的原因。


其次,要有生動的人物和人物關係。


在孫皓看來,觀眾可能已經忘記了《來自星星的你》、《激情燃燒歲月》、《亮劍》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人物他們都會記住。“一個外星人、一個不懂感情而感情真摯的第一代軍人都讓人印象深刻。”


《慶餘年》也是如此,孫皓聯合編劇王倦及演員們花了大量的筆墨塑造一個人,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滕子京的身世背景,性格骨血,就是主創們齊心協力創作的。此外,導演對每一處細節同樣反覆拿捏,澹州祖孫倆的飯桌長度,暗喻人物親疏關係,這些細節都是人物成功與否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慶餘年》中有很多女性角色都非常出彩,不僅僅是林婉兒、海棠朵朵等與範閒有情感關聯的女性,范家奶奶嚴厲但慈祥、柳如玉看起來是大boss但其實是喜劇人物、範若若是標準的文藝女青年,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個性,不單單是功能性的人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原著的魂。


早在2008年網絡作家貓膩開始在起點中文網連載《慶餘年》,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最掛念的人物不是範閒,不是慶帝,而是陳萍萍。因為貓膩覺得他並不是最厲害的人,但他敢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之事,敢於慶帝同歸於盡,有真正的英雄豪氣。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到了編劇和導演這裡,“爽文”要做到更為電視劇受眾所接受,需要做出的改編更多,但在細化人物之上,都尊重原著的理念,“現代人面對這個社會從無聲的反抗,到最後真正站出來。”


這其中還有“不服”。


孫皓表示第一個矛盾揭開的人物就是騰梓荊之死,小說裡他並沒有很快就死,劇中將騰梓荊之死放在前十集,這就讓他立馬感覺到,如果我活的不正能量,我活的不人人平等,有什麼意思?我連我身邊的親人都保護不了,這有什麼意思?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當時我就跟若昀說,最主要要演出來一個不服,尤其是騰梓荊死了之後。”


貓膩、王倦和孫皓在這一點上不謀而合,也是《慶餘年》能夠在“不服輸”上打動觀眾的原因。


演員、導演與玩嗨的人


孫皓是個相當有感染力的導演,在開拍之前,他準備了十幾個錦囊,裡面針對不同的演員寫了不同的小紙條,外送一塊大白兔奶糖,用這樣“古法”的方式溝通。他還會告訴新來的演員說希望你快樂,你過來就是為了快樂的,以此讓他們放輕鬆。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我們劇組上千人,不管多大的腕,尤其是第一場戲,剛到那去的時候所有人都看你,誰沒有偶像包袱?我太理解他們了。”


而孫皓在這方面的敏感,也是因為他本身就是演員。


孫皓的父母都是話劇演員,小時候跟著爸媽一起到演出地點看演員們演戲。5歲的時候,他就能背三個多小時的話劇,有時還可以作為舞臺監督去催演員。“阿姨你該上場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自然而然就上了戲劇學院。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隨後他進入國家話劇院,在舞臺上摸爬滾打數年,“最早我在學校就是演先鋒戲劇,到了北京就開始演孟京輝的戲。”所以孫皓特別懂得演員,也喜歡花時間陪演員磨戲。孫皓與張若昀合作兩部戲,兩人已經有了默契,在演員需要的時候“扶他一下”,是孫皓的方式。


歸根結底,他理解創作者的狀態:“演員和編劇,我對這兩頭特別慣著,可以說是從來不訓人,編劇是脆弱的,特別孤獨,演員也是的,不管有多大的腕,他是孤獨的,他希望被認可。”


但與此同時,他並不只理解創作者的難處,他樂於觀察觀眾,瞭解他們的喜好。


談到導演的自我表達和對觀眾服務的時候,他說:“我還真沒有刻意去想,什麼地方是為觀眾服務的,什麼是為我自己服務的,沒有這個比例。因為我的生活很單一,平時研究得比較多,我看一個戲,觀眾喜歡,我就會琢磨;不喜歡的,我也會琢磨,這些琢磨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會總結成規律,運用到作品當中去了。”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在他家中的各個區域,餐廳、臥室,馬桶區,都放著各種不一樣的劇本,有時候一個劇本看膩了,就回到書房去拿起其它的來看,穿插起來活躍思維,他自詡是“真正的宅男”只要有時間就會在家看各類型的劇、研究劇本、琢磨觀眾。


他眼中的影視行業,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文化商品最主要的是求新,不能只為了所謂的安全,因為男頻火了再去做一些男頻的戲,那就是炒冷飯了。2020年,希望真正做到百花齊放。”


專訪《慶餘年》導演孫皓 |勸君,與觀眾共進一杯酒


當做演員,做過導演,孫皓比一般的導演要包容可親,也比一般的演員要更懂得大局,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更以觀眾的角度看問題。


“影視是什麼,它不是把一個人24小時全部說完,它是一個載體,載體之外要去靠你的腦子填補它。那麼這個載體準不準確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可能已經潛移默化的造就你是感興趣的內容,加上填補進去之後你想象中的範閒,那就是我要的。”


在他這裡,創作者的悲喜,與觀眾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