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寫畢業論文和裝修在某種程度上有相似性——是個發生頻率低,但工程量巨大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活了20多年第一次接觸論文(或裝修),悲催的是從開始瞭解相關知識到獨立完成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中間難免要走很多彎路。

我自己寫論文的時候,那幾個月的痛苦程度不堪回首——從開始下決心動筆到結束中間有無數次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覺得寫不下去的時刻。但當寫完之後再回來總結一下畢業論文的套路,會覺得以畢業為目的的論文真的非常簡單,差不多可以理解為和四六級作文萬能模板一樣。現在如果讓我重新再來一遍,可以說我可以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寫完一篇合格的碩士畢業論文,兩個月的時間就絕對能寫一篇出色的畢業論文。(在我的學科範疇)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自己走過一遍以後,就會總結出哪些步驟走彎了,哪些部分不必要白花過多精力,哪些部分先寫哪些後寫。

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總結的這波——高效寫好一篇畢業論文的“騷操作”。

首先,準備論文的第一步是什麼呢?

很多人都會告訴你,寫論文的第一步是要先閱讀大量文獻。

為什麼呢?你的導師身經百戰閱文無數,他不會知道你連最起碼的論文是什麼東西都沒搞清楚。但事實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寫畢業論文的時候,確實根本沒搞明白論文是什麼東西。甚至沒見過一篇像樣的論文。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看文獻是隻會耽誤時間,而且看的越多越亂。

因為每一篇文獻都很長,有很多論文用詞語序又非常晦澀(可能是降重的後果),如果從頭讀到尾需要花很長時間。再次,你如果從來沒有寫過論文,可能無法分辨論文中的垃圾和精華,知網上的論文多如牛毛,毫不誇張的說,很多垃圾文獻,讀完之後對你的研究成果毫無幫助。就好比,你從來沒進過廚房,連菜都不會選不會切,就開始看研讀大廚的菜譜,準備做一道大菜了,是不是感覺少了什麼步驟?

因此,在你弄清論文結構之前,千萬不要貿然下載一堆文獻(講真下載了你也看不下去)。

因此我建議寫論文的第一步:你需要搞清楚一篇合格畢業論文的結構是什麼。

不管你是本科還是研究生,不管是文科商科還是理工科,畢業論文都有著相對固定的結構。

畢業論文一般分為5-6個章節。(根據每個學校或學科的要求可能有些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都是這個結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理論基礎(或文獻綜述)

第三章:研究假設

第四章:論證過程

第五章:研究結論

第六章:研究不足與展望

雖然每個學科的標題和內容不完全一樣,但大體都是這個思路,並且這幾個章節環環相扣,每一章都需要有前一章的佐證。

展示一下我論文章節樣式和二級標題格式如下(忽略內容):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下面我把每個章節簡述一下,你讀完之後基本上你就已經完成第一步,直接可以進入第二步了!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一般包含幾個二級標題:分別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論文結構等……

一聽標題你就應該知道,這一部分基本都是空話套話,主要講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選了這個選題,這些內容閉著眼都能寫出來,建議先做到腦中有個初步思路即可,不用著急寫,建議放在論文的最後時間來寫。

(我不建議論文按照章節順序來寫,比如緒論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後的位置。)

關於寫作順序我會在第二步說。

第二章:理論基礎(或叫文獻綜述)

這部分相對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寫論文與寫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觀點和結論都必須有出處——要麼通過你自己的實驗論證,要麼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支持。因此這一部分的內容相當於蓋樓的地基。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一部分正因為是前人研究基礎,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引用文獻,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寫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時間,最後降重即可。嚴格意義上說,必須是先有了理論基礎才能往下一步進行的,但今天如果需要按常理出牌,我就不用來寫回答了。既然說的是以畢業為目的完成論文,我給的技巧是:這一步可以放在核心部分之後寫。(第二步中我會詳細介紹寫作順序)。

這裡插一句引用文獻,關於引用格式可以參考每個學校的引文標註規範。可以邊寫邊標註,也可以寫完再統一標註,我是後者。

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設。

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寫作的核心!請注意我說的是寫作的核心,並非答辯和整個論文的核心(整個論文的核心一般是第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對於寫論文來說,這兩個章節是我建議必須最先完成的。因為學科不同,這兩個章節的差異較大,但是總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論文(社會學類)舉例吧。

我的第三章內容是實證分析,包含的二級標題是:訪談調研、研究假設與模型的建立、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簡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論基礎上,論述你提出了怎樣的研究假設。也是你整篇文論的核心觀點。

第四章:論證過程。

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設的基礎上,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以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成立。這個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時間一般比較長(但並非寫作時間,而是研究的時間),因為會有計算或者研究的過程。(而且如果做出來驗證結果有問題,還得反覆重新做)

第五章:研究結論。

這一部分其實在整個論文中是極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應用類的學科。因為他不僅闡述你的研究過程得出了怎樣的結論,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設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關係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論文的成果到底有什麼意義,有沒有實用價值。

請記住:在論文寫作時,第五章研究結論是重點,但不是難點。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結論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氣呵成文思泉湧。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現種種錯誤,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寫的順利進行。因此再次強調: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寫作的重難點。

第六章就更為簡單了:研究不足與展望。

這一部分個人認為無關緊要,因為每一篇論文都不是完美的,當你寫作的時候你一定能找出一萬個缺陷,所以最後自我批評的時候挑幾個不那麼原則性的問題說一說,比如:調研對象範圍不夠廣,理論模型可以再細化等等……希望後人可以繼續研究等簡單展望一下。這裡可以參考借鑑一下別人的文獻都是怎樣自我批評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個套路。

講到這裡,每一個章節的大體內容已經瞭解了。下面就可以進入第二步,也是我認為開始寫論文前比較重要的一步:寫作順序和時間分配的“騷操作”。

第二步:在搞清楚結構的基礎上,安排好每個章節寫作的先後順序和時間投入。

為什麼我說安排寫作順序和時間分配非常重要?但凡寫過論文的同學自己心裡應該有點數,即使給你留夠一年的時間寫論文,你也一定會拖到不能再拖為止。所謂DDL是第一生產力,說你有本事提前半年開始每天勻速有條不紊的寫論文我是不信的,誰不是最後被DDL逼瘋,每天不眠不休的趕進度呢?

因此用我寫論文的騷操作順序,合理分配好時間投入以後,即使時間比較緊張,也依舊能如期且出色的完成論文。

好下面我要開始說寫作順序了,這個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是建議大家參考,我會一一說明理由。

效率最高的寫作順序如下: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先簡單說一下為什麼這樣安排順序:首先前文已經闡述了,第三四五三個章節是整篇論文的核心。其實當你在你準備選題的時候,這三章的計劃就應該早已經有了雛形。如果是有實驗的研究,可能需要早就把實驗做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趁著研究過程還熱乎著趕緊把核心部分寫出來,這時候是效率最高的。

比如我的論文是實證研究方法,就是以調查問卷為基礎的數據分析。那麼我在寫論文之前就已經把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工作完成了。但是我中間因為懶惰,拖延了很久才去寫數據分析過程,中間有好幾個數據分析環節已經忘了過程是怎樣的了,不得不又用分析軟件重新跑了一遍,耽誤了不少時間。

而且先寫核心內容的好處是:一旦你的核心研究部分順利完成(不管是推理論證還是數據實驗佐證),已經可以判斷你的論文結論基本與你的預期一致,不會出現原則性的大偏差。被斃掉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往後寫其他內容的時候,內心會十分踏實。

我有一個同學按常規順序寫論文,寫了一半開始做數據分析和研究,分析出來的數據與之前的假設完全對不上,不僅核心部分需要推倒重來,連緒論和理論基礎部分都要跟著重新寫,簡直要命。

所以如果你先搞定三四兩章核心難點,順手把第五章也寫掉。(上文已經說了,三四章節順利完成的話,第五章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毫無痛苦)那麼可以說此時你的內心已經非常有底氣了,即使字數目標只完成30%,我認為整個論文你已經完成了50%以上。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為什麼第二章要放到這麼後面的位置寫?如果沒有第二章的理論基礎,你的假設怎麼提出,萬一跟理論基礎不符呢?這個問題確實值得討論一下。

首先,剛才說了,我現在說的第二步是安排好時間和順序,還沒有真正動筆開始寫。在真正動筆寫之前,還是要先看一些文獻的,當然看文獻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下文參見第三步)。通過看文獻中的結論,你已經基本知道你的理論基礎大概是哪些範圍了,只是不用先動筆去一篇篇的寫理論基礎。其次,你要知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獻是海量的,只要大方向不跑偏,完全可以把結論寫完之後,反過來根據你的假設找現成的理論往上貼….. 理論A對不上就對理論B,不行再找C….總有一款適合你。而且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後面的結論有偏差,而使得你的理論基礎也要全部推翻重寫。(雖然這樣不太符合學術精神,但如果你只是為了畢業而不是為了做科研,這個方法未必不可)

如果完成了這四個章節,那你的論文初稿基本已經完成90%了、最後兩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和第六章不足與展望,那就是灑灑水啦,絕對輕飄飄的搞定。

最後說一下時間分配:

時間分配上,按照剛才寫的寫作順序的章節:第三章(提出假設)——第四章(論證過程)——第五章(研究結論)——第二章(理論綜述)——其他(隨意),依次遞減。

為什麼這樣安排時間呢?第一是重要性決定時間分配。這個上文已經闡述過了。第二是如果時間真的來不及,從第二章到最後的部分可以在查重前大段複製粘貼,先把初稿完成。再通過降重和修改的方式通過查重,以爭取時間。

第三步:下載相關文獻閱讀,只讀核心部分。

雖然我不贊成一上來就閱讀大量文獻,但當你完成了論文框架和第二步寫作排序以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下載和閱讀文獻了。但是閱讀文獻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通過前兩步,你已經熟悉了論文的結構和套路,知道了每篇論文的核心在什麼位置,那麼你開始讀文獻的時候,一樣只要看他的核心部分就可以了。

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幾分鐘,如果覺得有點參考價值,先拉到第五章的研究結論,再看第三章的假設模型。基本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掌握了。通過篩選部分你認為有參考價值的文獻,你只需要挑選幾篇精華文章作為重點參考的內容。那你可能會問,自己寫論文時需要的引用文獻這麼多,真的需要一一看完嗎?嘿嘿,這裡也分享一個技巧,你篩選的精華論文裡,必然也有很多引用文章,所以你可以順藤摸瓜,直接引用別人論文裡引用的文獻即可。

第四步:按安排好的順序開始寫作。

這一步其實已經在第二步中詳細講述了,這裡只是提醒一下步驟,前面三步其實都是準備階段,到這裡才開始真正的動筆!

第五步:交初稿

初稿的寫作是從0到1的過程,一定是痛苦且量大的,但記住,在初稿這個環節,因為工作量巨大,千萬別追求完美,只要按我上面的方法,達到字數任務即可。這個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網上流傳一句話:“當你把論文初稿糊完交上去的時候,你就成功的把痛苦轉移到導師的身上了,因為他要愁怎麼給你改論文。”

關於導師修改這個環節我不便多闡述,因為不同學校不同導師對論文的要求和審核程度天差地別,負責的導師會給你逐段批註修改,也有很多導師看都不會多看一眼。但不論是哪一種導師,你依然要切記,論文還是得靠自己。

在這裡非實名點讚我的導師,對我的論文修改十分仔細,甚至格式問題也都一一找出,讓我在初稿後就不斷優化細節問題,避免了不少麻煩。感動~~

第六步:降重

導師修改的差不多後,就是降重的環節了。寫初稿時那時候糊的債都要現在來償還了,但不要被嚇到,技術上並不是難事。

建議第一遍降重的時候先從學校圖書館檢查一下,會有詳細的重複的地方標註,便於修改。一般查重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理論基礎,因為可能存在大段大段複製粘貼的情況,以及引用內容較多。關於降重的方法,沒有什麼捷徑,就是一句話一句話的修改,但是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只要用語文知識把別人的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闡述一遍就行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前面讓大家把理論基礎不要放這麼前面的位置開始寫,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先複製粘貼就好,等降重的時候再逐句修改,但此時已經沒有什麼難度了,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時間。

第七步:排版,調整細節,提交終稿——請追求完美。

關於排版和細節調整,千萬不要小看。雖然每個學校對排版和規範性的要求不完全一樣,但嚴謹的排版和避免低級錯誤是學術規範的體現,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答辯時導師對你學術不嚴謹的挑刺。這方面一般學校都會有自己的規範手冊,主要是細心細心再細心!並嚴格按照要求來修改規範化。

隨便拋幾張我們學校的排版規範化要求。但是最終還是需要大家找到自己學校的論文規範來細細研讀,並嚴格按此執行。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自述--一篇優質論文的誕生!從策劃-搭建-裝修-完稿

當然這已經是最後一步了,調整完細節後就可以提交終稿了。終審通過後,那麼恭喜你,論文已經完成,坐等答辯,離順利畢業已經無限接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