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咸豐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國藩在日記中記下這樣四句話:“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曾國藩的這段識人術口訣對不對呢?

看看他多年的識人成果就可得知:據不完全統計,曾國藩一生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間召集的幕僚達400多人,而後官至三品者達47人,位至督撫者33人。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沈葆楨、劉銘傳、劉蓉、李元度、羅澤南等晚清的棟樑之材,無不是受到曾國藩舉薦。因此民間流傳說:“國之重臣,悉出曾門矣!”

所以說,曾國藩上面總結的四種“富貴相”還是很有道理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果把這段話翻譯成現代話,我們則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或許是說:一個人越來越有“貴氣”,身上常有這3種跡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1、小心謹慎;

曾國藩一生做人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打仗的時候,追求穩紮穩打,做事又戰戰兢兢。每次升官或者獲得好的名聲,他都誠惶誠恐,心懷敬畏,因為他深知“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天道,正如他總結道:“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每次曾家得到朝廷恩賞,大家都很高興,唯獨曾國藩冷靜思考,冷眼相看,並告誡家人們:“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等等。曾氏家族的福氣越來越重,曾國藩卻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好的苗頭,又在家書中告誡家人:“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做人要求缺惜福,追求“花未全開月未圓”的人生境界。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湘軍統帥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的功勞最大,曾國藩因功被賜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曾國荃因功賞太子少保銜,封一等威毅伯,賜雙眼花翎。可以說,曾氏兩兄弟的威名和聲望在此時達到了人生巔峰。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但曾國藩深知“功高震主”以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再次展現出了小心謹慎的一面,他在同年8月便主動向朝廷奏請裁撤湘軍25000人。此舉正合慈禧太后的心意,也消除了朝廷猜忌,曾國藩因而更加得到朝廷重用,恩寵至極。

弟弟曾國潢為人驕傲自滿,行事魯莽,曾國藩就寫信告誡弟弟要戒驕戒躁,小心謹慎做人,並說:“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

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在家書中告誡眾位弟弟:“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即:“定靜安慮得”這五個字需要時刻牢記,事事踐行,如果離開了這五個字,做人做事便是輕率、魯莽,不著邊際,不靠譜!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小心謹慎的做人做事風格,已經深入到了曾國藩的血液與骨髓,他每走一步都是慎之又慎,事前加慎,事後不悔,時刻用“行百里者半九十”來自勉,最後他也是福報最多。

《老子·德經·第六十四章》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菜根譚》開篇便說:“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一個人要想建立驚天動地的事業功績,必須如履薄冰般經歷險峻的考驗。

這些話都是告誡人們:小心駛得萬年船,人生不如者,十之八九,越是小心謹慎,越少犯錯,越少招致失敗,堅持笑到最後,身上的富貴之氣才能越來越多。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2、謙虛低調;

書雲:“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是成功的大忌,會使得一個人身上的福氣偷偷溜走;唯一謙虛低調做人,才能蓄德積福。曾國藩早早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做人謙虛低調,為官不敢自傲,一直奉行“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的原則。

他看見兄弟子侄身上有驕傲的不詳氣息,便再三告誡家人:“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古言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等等。就是在曾國藩的苦口婆心和諄諄教誨之下,曾氏子孫的行為變得收斂與謙遜,這也為後面曾氏家族的長盛不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古至今,富不過三代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富家子弟,驕奢淫逸,不懂得謙虛低調做人,繼而招致了老天的懲罰。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兒子時所說:“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易經》裡面專門講述了“謙”卦,即: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由此可見,不論是天道還是地道,甚至人鬼神三界,都是奉行一個原則:謙恭者,多福;驕傲者,多福。

《尚書》雲:“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驕傲自滿的人,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必然會惡有惡報。

老子《道德經二十四章》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逞已見、自以為是、自我誇耀、自高自大都屬於驕傲的行為,也都沒有好結果。而且從道的角度來看,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絕不這樣做。

反之,一個人虛懷若谷,謙虛低調,以不爭取爭,以無私成大私,多潛謀於無形,才能常勝於不爭不費,最後反而是福報多多,福氣最濃厚。所以說,越是謙虛低調的人,身上的“貴氣”越多,正如《易經》所云:“勞謙,君子有終,吉”!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3、包容大度;

《尚書·君陳》雲:“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說:一個人必須能忍耐,這樣就能把事情辦好;胸懷寬闊,就能具有高尚的品德,厚德才能載物。

成大事者,必須有大格局、大境界;一個人經常為了小的利益斤斤計較,不僅難成事,人緣會變差,還會使得自身福氣越來越淺薄。

就拿劉邦和項羽來舉例:劉邦為人大度,每次打了勝利,毫不吝嗇賞賜手下有功將領;而項羽不僅吝嗇賞賜錢財,連官爵也不捨得賞給有功將領,自然寒了將士們的心。劉邦對於那些犯過錯的文臣武將,經常是網開一面,甚至是唯才是舉,破格重用;而項羽心眼小,喜歡耿耿於懷,這樣逼得陳平和韓信這兩個人才都流向了劉邦陣營,前者成為劉邦的高級謀士,後者成為了劉邦的大將軍。

劉邦豁達大度,從諫如流,關鍵時刻總能集思廣益,採納他人的正確意見,繼而做出正確決定;而項羽剛愎自用,不可一世,老是喜歡一意孤行,還逼走了身邊的高級謀士范增,自己也一步步成了孤家寡人,終是失道寡助。所以說,從格局上面對比,劉邦包容大度,項羽狹隘自負,這也導致楚漢之爭的勝敗早已註定。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孔子曰:“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 人不助我,是我無為;我不助人,是我無善!”

生活中,我們凡事多換位思考,多寬容他人,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就能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正如網上有人總結說:“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我果真是鍊鋼的洪大火爐,何必擔心堅硬金屬笨重鐵石難以熔鍊?我果真是巨大的海洋長長的江河,何必擔心四處橫流的汙濁溝渠的不能容納?一個人做到了包容大度,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豐歉不二,窮通不二,夭壽不二,自然最後能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成就非凡,身上的貴氣四溢。

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3個特徵

結語:

做人小心謹慎,看似愚笨,實則是大智,一點點積蓄福氣,自身的貴氣會不斷增加;做人謙虛低調,是招致祥瑞的吉兆,也更能留住老天賜予的好福氣,越謙虛越有福;做人包容大度,寬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與人為善,於己為善,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因此最終更能功成名就。

所以說,一個人越來越有“貴氣”,身上常有這3種跡象——小心謹慎、謙虛低調、包容大度。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你身上有沒有這些特徵,若有一個,也是值得恭喜了。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