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袁伟民的功绩堪称中国女排历史的第一人

中国女排是一支有着伟大光辉历史的球队。自1981年以来共获得十个“世界三大赛”的冠军,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部分球迷对“五连冠”之后的中国女排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袁伟民指导怎样走上中国女排的教练岗位,第一拨“老女排”是如何成立的,成立之初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就知之甚少了。今天,就请朋友们听小编“讲讲过去的故事”。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青年时代的袁伟民

1939年,袁伟民出生于苏州近郊的一个菜农之家,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他既有农村孩子的淳朴,又有城市孩子的见识。高三那年,江苏省体训班到他所在的苏州中学挑选队员,从此走上了排球之路。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袁伟民(后排右二)时代的中国男排

在著名排球专家张然的严格训练下,不到4年,袁伟民便入选了中国男排。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男排在世界上也是一支实力不俗的强队,祝嘉铭、邓若增、李综庸等排球名宿都出自当时的中国男排。1964年,在有多支世界劲旅参加的苏联里加国际排球邀请赛上,袁伟民带领中国男排勇夺季军,水平之高可见一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袁伟民的当打之年,中国男排宣告解散。后于1970年重组,袁伟民再回国家队时已经31岁了。他以队长的身份一直打到35岁才正式退役。作为主力二传,袁伟民代表中国男排参加过200多场国际大赛。1974年,他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肩负起了振兴女排的重任。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第一批老女排

1976年,全国女排大集训期间,袁伟民来到漳州,选拔队员,组建新的中国女排,准备迎接第二届女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中国女排的面貌焕然一新,必须组建一支有能力、有特点、有希望的队伍。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排联对拦网规则进行了修改,允许运动员可以将手伸过网去阻拦,前排队员在拦网之后还能第二次触球,这一规则的改变,加剧了网上的争夺,对运动员的身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袁伟民敏锐的意识到,现代排球已经成为集力量、高度、速度、技巧和配合为一体运动,必须摒弃只依靠“速度技巧”的亚洲打法和“高举高打”的欧洲打法,创建一支能高能快、能攻能守、技术全面、没有漏洞的球队。按照这个思路,袁伟民开始像“猎人”一样,在几百名集训队员中挖掘可造之材。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刻苦训练

经过严格的挑选,中国女排12人名单正式出炉,她们是:孙晋芳(江苏)、张蓉芳(四川)、曹淑芳、王爱香(陕西)、李文秀(北京)、曹慧英、杨希、沈散英(八一)、韩晓华(山东)、齐丽霞(辽宁)、杨素娟(安徽)、施美莲(浙江)。这批队员身高1米78以上的有7人,其中有两名队员更是备受瞩目: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孙晋芳是中国女排史上最优秀的二传之一

一是主二传孙晋芳。当时孙晋芳21岁,身高1米75,身体条件好、打球聪明、反应快、技术出色、二传气质好,有领军人物的风度。孙晋芳优点不少,但是也有一个不适宜当二传的缺点,那就是脾气不好。打过排球的人都知道,二传是最不好当的,球传的好,打的漂亮,那是攻手的功劳;攻手打不好,二传经常受埋怨,所以二传最好是那种任劳任怨、性格温顺的人。孙晋芳是一个特别有主见、有性格、有脾气的倔姑娘。她训练不怕苦,比赛不服输,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味顺从教练。有时候传几个好球攻手打不下去,孙晋芳会着急,向攻手表达不满。孙晋芳这种特殊的性格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二传的条件,只是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最终成器。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作风顽强的“铁姑娘”曹慧英

二是副攻曹慧英。来自河北的曹慧英,身高1米80,技术非常全面,作风特别过硬。她柔韧性好,移送迅速、反应机敏,短平快打的出神入化,是当时全国副攻中的NO1。曹慧英人长的漂亮,而且多才多艺,进过县剧团,唱过评剧和京剧,演过主角,在当地小有名气。由于各方面的条件突出,曹慧英被专家们一致认为是一名非常“理想队员”。事实证明,在日后的比赛中,曹慧英这个打球玩命的“铁姑娘”的确不负众望,在1977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她被授予“优秀运动员奖”、“最佳拦网奖”的,特别是在韧带、肌腱和髌骨全部受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完成比赛,发挥出高水平,赛后被组委会授予了“敢斗奖”,成为第一批老女排的核心球员。

老女排建队始末:菜农之家走出少帅,精心选材打造无敌舰队

中国女排的辉煌瞬间

队伍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困难。如1976年刚建队不久,在参加全国女排队伍夏训时,国家队与当时的全国冠军陕西队打过一场三局两胜的表演赛,结果1-2失利,被不少人嘲笑和奚落。当时的队伍,不论是缺乏经验的袁伟民还是稚嫩的队员,一切都是那样青涩。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1977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女排锦标赛的第四名。从上届第十四到这届的第四,还是在与古巴、南朝鲜算小分的情况下才未能进入前三的,可见中国女排的进步是巨大。世锦赛回来后,袁伟民更加坚定了走高大化道路的信念,这才有了后来挖掘18岁的郎平直接上位打主力,从此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