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我住的群租房佈局:一套180平左右的房子,隔成7個房間,兩個衛生間,一個廚房。


一)中年夫妻

我住在次臥,左斜對門住著一對中年夫妻,他們已經在這裡住了十幾年了。

男的在小區當保安,好像是保安隊長。

早上起床會在廁所裡蹲坑抽菸,廁所通風差,煙味久久不散。

早上的時間寸秒寸金,大家不得不硬著頭皮進去洗漱,那酸爽,只有自己知道。

吃完晚飯他還要出去上班,晚上十一二點才回來,很少看到他洗漱。

女的長得有點嚇人,不知道做什麼工作,我叫她大姐。

我送過她幾個梨,她送過我幾根雙匯火腿腸,說是過年發的。

我經常和小張說,我堅信他們的子女一定在名校上學。

他們努力賺錢,供孩子上學,等將來孩子畢業了,找個高工資的工作,再娶/嫁個本地拆遷戶,他們就去幫TA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小張問我你為什麼覺得他們的子女在名校上學?

我說如果不是為了子女的學業,沒法解釋一對中年夫妻能夠在這樣沒有任何私人空間的群租房裡生活這麼多年。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小張懟我,說你不也在這樣的群租房裡住了這麼久?瞎矯情什麼,說不定人家覺得人來人往挺正常呢。

我覺得也是,不然他們怎麼能在陌生人進進出出的客廳裡,安之若素,旁若無人,心安理得,自由閒適,有說有笑吃完一頓晚飯呢。

他們也不是一直在群租房裡做飯,大多數時候只是上來睡覺。

他們在地下車庫裡還租了一個小房間,平時在那裡做飯。

疫情期間,他們搬上來做飯了。


二)廚房戰鬥

疫情期間,小區外面的飯店餐廳都停業,外賣也不送了。

群租房裡四五戶人(有兩戶沒有回來)都要在一個廚房做飯。

每到飯點,戰況之慘烈,堪比血戰鋼鋸嶺。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首先,你要提前買好菜,想好做什麼菜,菜品力求短平快。

這個前置的後勤工作很重要,否則等你飯點再下去買個菜,廚房重地早被人佔領了,餓一兩個小時才輪到你做飯。

其次,你要掐準時間,剛剛好比別人提前十分鐘下廚是最理想的。

你看,上班養成凡事提前十分鐘的習慣是多麼重要。

正式開動做飯的時候,思路一定要清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比如飯要先煮上)。

能一次準備的東西儘量一次準備,比如幾個菜要用到的調料和配菜,一次洗好切好,最大限度節省時間。

這好比組織進攻,主打哪裡,如何包抄,要做到心中有數。

為什麼要這麼趕呢?因為如果你做飯的時間太久,其他人餓得失去耐心,他們就會來搶地盤。

一間不到8平的廚房,三四個人在裡面忙活,那個尷尬場面,堪比鋼鋸嶺上兩個士兵搶一具敵兵屍體上的皮帶。

做完飯你還得提前把鍋刷了,不然會擋著別人做菜。

如果等你慢悠悠吃完再回來刷鍋,估計你的鍋都被扔到陽臺上的洗衣機旁邊了。

這有點像清理戰場時要多長個心眼,防著對面的狙擊手。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三)情侶

右斜對門換了好幾撥人,現在住著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

多少次凌晨一兩點我都看見他房間裡的燈還亮著,有三種可能:

睡覺不關燈

經常工作到凌晨

經常打遊戲到凌晨

隔壁住著一對情侶。

女生經常踏著小碎步,風風火火的進出房間。

連小張這麼好脾氣的人,都經常跟我說這個女生太粗魯了,一點不溫柔。

我說她這不是粗魯,是沒有禮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比如別人正在做飯,她會突然走進來開始洗碗,你跟她說話她也不回答,一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樣子。

男生很少出門,不喜歡關門,經常看到他“大”躺在床上。

女生還有一個閨蜜,經常穿著睡衣來和他們一起吃晚飯。

搭夥吃飯省錢省力,這個可以理解,可是為什麼要穿著睡衣來呢?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有一次這對情侶不在,閨蜜自己一個人住進了隔壁,中午做飯把一鍋紅燒肉燒成焦炭。

當我聞到嗆人的焦糊味趕到廚房的時候,整個鍋差點燃起來了。

原來是她開著火就去房間玩手機,忘了正在做飯。

安全無小事,我給房東打了電話,房東趕過來說了幾句就走了。

不一會,房東打電話給我,說隔壁情侶的閨蜜住在旁邊一棟樓,他們搭夥做飯不方便,問我願不願意和她換換房間。

當然,我嚴詞拒絕了。

您倒是真會來事!

其他幾個房間經常換人,就不一一講述了。


四)尾聲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所有人都鎖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

更可怕的是把一群陌生人鎖在了一個不是“家”的空間裡。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等疫情結束,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好好出去吹吹風。

群租房裡的“戰疫”,我們不怕


群租房裡的生活也不是一無是處。

第一,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房子的重要性。

第二,在一次次的廚房搶灘戰中,我和小張默契倍增。

你洗菜來我煮飯,你切菜來我炒肉。。。。。。

多難興邦,疫情不僅考驗著整個中國,也考驗著每一個平凡的我們。

困難沒有打垮我們,反而讓我們更加團結。

-END-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關注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