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國學之音,明白自己,見其眾生,見其天地,造福他人。


明朝陳繼儒的《小窗幽記》裡有這樣一句話:過分求福,適以速禍;安分適禍,將自得福。


過分地求福,將使禍事加速降臨;因為凡事都有其過程,物極必反所以會招致禍患,而對於突發的災禍


你若可以安然處之,自然也能夠逢凶化吉,原因在於你沒有加速它得惡化。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過分求福,適以速禍


中國古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好事也會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這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物極必反”。


求福是好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得到更多的幸福,也都有權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然而,對幸福的追求還是不能過度。過度追求自己的幸福,勢必


會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最終難免會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失格或者過分的事,從而損害到別


人利益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一旦損害到別人的利益了,就難免哪天自己也會遭受算計。而當你得到過度的福氣之後,勢必會招來別

人的覬覦。隨之而來的便是禍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周易》裡說“負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說,卑賤者揹著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馬車顯耀,就會招致強

盜來搶。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本事去享受這份福氣,反而會遭到他人的嫉恨,最終有可能為自己招

來不必要的災禍。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二、安分適禍,將自得福


,同樣,當災禍到來的時候,我們需要用一顆安分平和的心態去對待。


《老子》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事情發展本身而言,福與禍都是在相互依存,

互相轉化的。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然而,我們在遇到災禍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悲觀、消極的心態容易讓人做出過


激的行為,從而對事情發展產生負面的作用。


與其這樣,還不如保持一個安分平和的心態,使自己從消極心態中解脫出來,平和安分的面對禍事的發展。


用一份隨緣處順的態度朝著積極方向去努力,也許事情還會出現一絲轉機。發展到最後,一切也許並沒


有那麼糟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