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南津关路8号,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山水洞泉浑然一体,楼台亭廊交相辉映,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2006年5月25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诗人白居易兄弟一同游历三峡,当他们游历至峡口时,巧遇诗人元稹,于是三人相邀同游此洞,鉴于此洞"斯境胜绝"却"罕有到者",于是相约各人赋诗20韵一首,寻幽探胜,赋诗抒怀。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零落半归泉。未死会应相见在,不知何地复何年"。最后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题于石壁之上说:"以吾三人始游,故曰为三游洞。"此序以纪其事,三游洞因此而得名,因有后来者,故称为"前三游"。 1059年冬,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川赴京,途经夷陵,亦乘兴游赏此洞,亦各赋诗一首题写于洞中,人称"后三游"。苏辙诗云:"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可见三游洞至宋代已成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游览、怀古的地方,以至摩肩接踵,洞门壅塞。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景区看点;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有栈道可通。洞宽约20米,高10余米,深约3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称为"地鼓"。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颇多,国家级文物,湖北宜昌三游洞


至喜亭,始建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任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特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亭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的因素,宜昌西坝庙咀古建筑群被毁,至喜亭、至喜亭"匾额"和东湖知县林有席精美的八十个字的长联均先后被毁。新建的至喜亭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18米,亭分层,楼中设螺旋式楼梯,亭内竖有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及古今诗画数十幅。

据地方志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