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輩兒之菸酒

如果可以把人分為三類:光抽菸不喝酒的是一類;光喝酒不抽菸的是一類;又抽菸又喝酒的是一類。

從爺爺、父親、我,是可以按這三類人來分的:爺爺,光抽菸不喝酒,可以說抽了一輩子煙,爺爺抽菸,在我的印象中是每天從早抽到晚,基本沒斷過火,一開始是抽菸秣,有一個專門盛煙秣的木盒子(至今我還保存收藏著),是用毛邊紙,捲起來一個大大的喇叭形的菸捲,後來抽菸卷,一般每天3盒還不大夠,爺爺故去時88歲,一輩子滴酒不沾。

父親,可以說只喝酒不抽菸,父親這一輩子抽的煙加起來可能不到兩盒半,在父親能喝酒時,一般每天中午一斤,晚上也得八兩,對於菸酒可這樣形容父親:只覺酒精醇香,未識人間煙味。在後期生病全家都極力反對其喝酒,強烈要求父親戒酒時,也沒斷過酒,凡週六、週日聚會或有節假日時,必定喝上一杯,常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這輩子就是沒喝夠酒…”。

到了我,即喝酒又抽菸,記憶中應該是先喝的酒,之後才抽的煙,最清晰的第一次喝酒,是小時候過年走親戚,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去走乾爹和姑舅家,都是小孩子一桌,那時候都是喝的紅酒,記得是桂花酒和蘋果汽酒,和那幫幹兄弟、表兄弟們都喝的小臉兒通紅通紅的,那時也就十三四歲。

我的抽菸,是在高中畢業的時侯,返校拿畢業證的那一刻,忽然覺得要賣上一盒煙,等進得校門的剎那,好像大部分男同學兜裡都有煙,同學之間點上個火,顯得特有成熟的樣子和氣概(特別是在女同學面前),不過就這樣抽了沒幾次,感覺煙味實在難耐,在之後的挺長日子裡就戒掉了。

說起爺爺抽菸的話題就會多起來了,爺爺從小沒上過學,除會寫自己名字外,認識不了十個八個的字,爺爺說他從13歲時,就給人打短工,主要是種煙,也慢慢學會了抽菸,後來他自己又做擀煙的生意,就是加工菸捲,到外面去賣煙,當時還有煙的牌子呢,也就是現在說的商標,叫“青松”牌香菸,後來經過多少年,也置了二畝薄地一口井,一個騾子一套車,生活也算過的去,劃成分時劃到了下中農這個標準,後來就入社了。

爺爺的一生,勤勞、樸實、性格倔強。個子不高,瘦瘦巴巴,精神十足,是出了名的種地好把式。我小的時候幾乎天天跟在爺爺身邊,爺爺,值得我一生學習,他耿直、剛正、誠實的性格也烙進了我的身心。

回憶爺爺,每一個清晨,天剛矇矇亮,我還躺在被窩裡的時候,爺爺已經在掃院子了,衚衕裡裡外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然後拿起鋤頭上坡幹農活。

爺爺不但幹農活是好手,包水餃那叫一絕,皮薄餡多又好看,可惜我沒學到手。

爺爺的絕活還有很多,做豆腐就是一項,做出來的豆腐又嫩又滑,外觀白裡透著青絮絮的色澤,每逢春節,做好多好多豆腐,送給親戚一部分,一部分自用。再就是做漢肉和八寶雞,工序複雜,這個手藝我沒有繼承下來,也是可惜了……

每逢過年,等到夜裡9點多,能吃上炸豆腐後再睡覺的那種感覺和享受,現在想想真是一種永遠的、美美的、甜甜的回味……

三輩兒之菸酒


父親喝酒三部曲

一、年輕氣盛,酒場初試。

父親年輕時,在十八歲就被推薦當了生產隊長,並被公社駐村幹部發現是個“人才”,年輕,能吃苦耐勞,隨即被介紹入黨,隨著父親在外交往的朋友越來多,酒場也越來越多了,這個也可能是爺爺滴酒不沾的原因,一些農村酒席場合都是父親代為出席,在一般的酒場父親喝個半斤八兩的,也沒見他醉過,之後,父親就有了他的一些親密朋友,也就是酒場的“戰友”了,那時候酒場上的公社幹部就是父親的引導老師,“酒瓶子底下啥有”,“酒杯一端,政策放寬”,“感情一切都在酒裡了”,那時候是計劃經濟,弄點柴油、化肥等指標,大多都由父親出面來協調,別說,確實通過喝酒辦成了不少事兒……

二、鼎盛時期,“酒大拳高”。

經常聽父親拉起的也就是他的“酒大拳高”的事了,八十年代,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不斷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生了轉變,父親的酒量也越來越大,一斤二斤喝不醉,也從生產隊長被選到村委負責,後被調到公社副業辦公室成了付主任,也就是亦工亦農的幹部,父親的酒也有了用武之地,在那時發展經濟初期,基本還是“以酒打天下”的時代,喝不上半斤酒,啥也別談。那時候的“能人”標準,首先就得看看酒量大小。

父親雖然沒什麼文化,初小畢業,但他膽子大、脾氣急,特別是喝上酒後更是天不怕地不怕了,那時喝酒的程序是先喝酒後划拳,用的是三錢杯,三杯一兩,一般是十五杯左右下肚後開始划拳,那時的較量才真正開始。

誰在酒場上戰勝了對手,誰就是老大,說起划拳可是很有講究的,分劃“大拳”和“小拳”,這是技術,大拳是數字五以上,小拳是五以下的數,這個是要加上心理戰術和靈活的反應,是要隨時變化的。父親常說的一句話,酒場上你只要“酒大”也行,“拳高”也行,都可以撐下來,二者不具其一,那你趁早老老實實的光在邊上幹活,最好別說話……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入,父親由於工作出色,也被鄉黨委安排回村擔任村支部書記,“酒場”加“戰場”轉移到了村裡,三天兩頭在家裡設酒場,他那一班人,都是“酒精”戰場的,特別是逢年過節,莊裡鄉親的一些結婚喜事,用父親的話說“出去喝酒是代表著一個莊的形象,只能把別的莊上人喝倒,自己不能出洋相,這就叫“酒大拳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