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勇於擔當作為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於擔當作為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於擔當作為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於擔當作為

大安區機構改革各項任務落地顯效

彭紅英 吳雪華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2018年2月十九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拉開了第八次全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大幕。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目標就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大安區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中共大安區委的直接領導下,緊緊圍繞機構改革的總目標,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改革任務落地顯效。

本次機構改革我區設置黨政機構35個,其中黨委機構9個,政府機構26個。優化調整議事協調機構9個,掛牌機構20個,與省市層面基本對應的機構15個。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其中根據省市精神因地制宜設置機構4個,理順職能體系機構6個,減少各類掛牌(靠)機構、合署機構10個。截至目前,全區共清理規範機構16個,根除“事業局”5個,職能劃轉的區級部門30個,劃轉職責230項,劃轉機關事業編制74名,轉隸人員43名,精簡科級領導職數17名,制定區級部門“三定”規定32個,調整機構編制事項2個,調整部分事業單位隸屬關係83個,全區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科學規範的機構職能體系初步建立。

一、堅持政治引領,全面落實“兩個維護”,平穩有序推進我區機構改革

吃透上情是改革工作基本前提。大安區深入學習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機構改革動員部署大會會議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成立大安區深化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及歸口協調小組,由區委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主持頂層設計,召開6次專題會議研究審定《大安區機構改革方案》《關於的實施意見》等方案意見及部門“三定”規定,協調重大政策問題。出臺機改相關紀律文件,嚴守六大紀律,確保改革順利完成。

二、堅持上下對應,保證省市有效銜接,精心組織我區方案實施

堅持上下對應、對標對錶的基本原則,強化與市委編辦的溝通對接,使黨政主要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與中央、省、市保持基本對應,做到上下一盤棋,維護好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

一是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對應組建區監察委員會、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區委審計委員會、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區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區委財經委員會、區委外事工作委員會、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等8個議事協調機構。二是充分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通過突出核心職能、整合相近職能、充實協調職能,調整完善區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等區委職能部門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加強區委職能部門的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三是基本對應、組建和優化設置政府工作部門。對標中央和省、市級機構改革,將區委辦、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區委工作機關,基本對應設置區政府辦、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技和經濟信息化局、區教育和體育局等13個政府工作部門;組建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衛生健康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應急管理局、司法局、市場監管局、醫療保障局等9個區政府工作部門,優化審計局職責和區生態環境職責。

三、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大安地方特色,深入踐行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不突破機構限額的基礎上,大安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深入分析建設開明開放幸福美麗欣欣向榮新大安所需的機制體制,確保自主設置的機構有效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推動市區重點工作任務落地落實。一是設立區委目標績效辦。作為區委工作機關,將原來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目標績效管理職能職責整合,有利於轉變監督督查方式,統籌監督計劃,約束監督紀律,實現基層減負,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好地督促監督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任務。二是將區投資促進局、區行政審批局、區綜合執法局作為區政府工作部門。推動大安經濟投資促進、招商引資,“放管服”改革及審批服務便民化,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套機制優服務”。

四、堅持齊頭並進,強化改革配套銜接,推動改革全面系統推進

(一)強化紀律保障。大安區堅持以法治方式推進改革貫穿始終,出臺《大安區機構改革方案》《關於的實施意見》《關於機構改革期間暫停調整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關於做好區級機構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同時在機構改革動員部署大會、機改領導小組會、編委會等會議中明確強調機構改革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機構編制紀律、幹部人事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等,嚴肅查處機構改革過程中的違紀違規和“條條幹預”問題,並將機構改革實施情況納入到了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督查任務和巡查範圍當中。

(二)優化機構編制資源。機構編制資源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資源,在保證“兩個不突破”的前提下,強化機構編制剛性約束,理順管理體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一是用好用活編制資源。啟動2019年上半年公招用編計劃295名,調配人員用編38名,抽調人員34名,精簡科級領導職數17名,集中收回編制53名。二是優化機構職能配置。新組建社區治理服務中心、區融媒體中心、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構建大農業、大水務治理體系及大監管治理體系,整合撤併農業農村局、水務局等下屬事業機構4個,設片區派出基層市場監管所10個。三是清理精簡議事協調機構。印發《大安區區級議事協調機構管理辦法》,完善議事協調機構運行長效機制。對區委議事協調機構進行全面清理精簡,率先在全市完成“瘦身”,區委議事協調機構由140個減少為50個,精簡幅度達64.3%。

(三)深化人大、政協、群團組織改革。加強人大對預算決算、國有資產管理等的監督職能,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群團組織改革的決策部署,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的制度。

(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結合黨政機構改革同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大事業單位整合撤併力度,共整合撤併事業單位8個,剝離事業單位行政職能3個,根除“事業局”5個,全面推進政事分離;理順管理關係以及更名事業單位20餘個,整體或部分劃轉職能事業單位4個,調整事業編制24名。

“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下一步我區將進一步鞏固機構改革成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加強黨政機構職能統籌、提高機構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發揮好地方積極性、推進相關配套改革、增強幹事創業敢擔當的本領等具體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蹄疾步穩地寫好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後半篇文章”。

來源 | 《大安》

《大安》2019.9 |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