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善良、真愛的“集結號”為何也沒吹響?

《芳華》善良、真愛的“集結號”為何也沒吹響?

苗蔚林\\文

馮小剛的電影總能引起社會的關注,主要原因是馮氏對中國社會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表現視角。與30年前的張藝謀電影一樣,馮小剛的電影帶給觀眾的思索總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是這樣評價悲劇文學的。《芳華》也是用這樣的視角,把1970年代開始的那一段人間凡人生活中,最美麗的情感撕破,引起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巨大心靈共鳴。《芳華》有人間最美的兩個溫暖光環被毀滅。

《芳華》善良、真愛的“集結號”為何也沒吹響?

一是真愛被拋棄。劉峰以其正直善良的人格被生活圈裡的人們尊敬與喜愛著,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幾乎完美的男人,他卻因為真愛而被調查處分,並且因此改變了人生,最終窮困潦倒。當人們還在痛恨高幹子女林丁丁的時候,我想,這不應當是林丁丁的錯,是社會價值觀的錯位,沒有林丁丁,還會有李丁丁,王丁丁……,這樣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二是善良被傾軋。在競爭殘酷的社會中,善良被人性自私的一面所戰勝。不論是劉峰被整上前線,還是何小平去野戰醫院,特別是劉峰被城管訛詐的那一段戲,都讓我們看到了善良在現實中如此不堪一擊,真實地再現了“人善被人欺”的生活場景,令觀眾邊看邊唏噓不止。不少中老年人看到的是感同身受,不少年輕父母看到的是教育孩子不要與人為善,不少青年人看到的是面對社會醬缸的全攻略。

《芳華》善良、真愛的“集結號”為何也沒吹響?

幾年前,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其中一個重要情節也引起觀眾的廣泛關注:約好的集結號沒有吹響。從問為什麼沒有吹響,到爭論該不該吹響,不論持有怎樣的觀點,都是心有波瀾。無獨有偶,當看完《芳華》之後,究竟該不該“與人為善”?人性善良與真愛的集結號為什麼也沒有吹響?可能是大家最糾結的問題,把主題交給觀眾去討論爭鳴,是馮小剛的高明之處。

當人性的光輝在自私與邪惡的面前不能匹敵,善良與真愛的芳華也就蕩然無存了。馮小剛將那個時代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今天的人去看,去思考,這樣的膽量與社會擔當還是值得欽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