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自信的你,真的很美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們的性格在20歲以後基本上都定型了,想要改變是很難很難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要改變自己的性格,但我知道,並非天生神童,一路磕磕絆絆,總是求而不得的大多數人――都是很想要改變過去糟糕的自己的。

你想什麼決定你做什麼,你怎麼做決定你做的結果,你做的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是繼續,還是放棄。從一件事的開始到結束,這個過程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所有的生活都是無數事件的組合。而這些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我不得不說,自從覺得自己是個大人,該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之後,我就不得不對它們給予相當的重視。

雖然人的煩惱從記事起就有了,但是一個人一旦成年,他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就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他不只要有很強的獨立能力,還得讓愛自己的人有安全和幸福的感覺。因為,那時候,我們被保護著,長大後,他們,被我們保護著。

但是從哪裡開始呢?

就從一個小小的微習慣開始吧。總有人說,壞習慣很容易養成,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就像登天一樣。雖然沒有登天那麼誇張,但也足以說明,相當一部分人對壞習慣的想法就是:它太強了!而對好習慣的想法就是:它太美好了,但我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到。

潛臺詞就是,我還是繼續得過且過,走一天看一天吧。

但《微習慣》會告訴你,培養一個,甚至多個好習慣,比起你看過的某些勵志書籍所提供的,一味叫你向前衝,時時激發動力的做法要輕鬆,且靠譜得太多。

微習慣與動力以及意志力的關係:可能需要一點動力,但不需要打雞血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動力,這句話確實是正確的。但是處處依賴動力,只會讓人處處碰壁,可能激發動力十次,也就只有一次成功。因為很重要的一點,動力是無法按需培養的。它就像情緒一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像天氣一樣多變。

比如,你此刻能立馬激發動力,讓自己離開溫暖的被窩或火爐,去另一個房間找出一本書來讀嗎?過年該休息,不要談學習,或許只是一個藉口,你只是不想這麼做罷了,儘管你前些天可能還在說:我今年的計劃是要讀完五十本書!而你此刻只想賴在溫暖的地方,陷下去,陷下去。

還未經過改變的大腦幫你選擇了一個更舒服的方式,去讓自己獲得短暫的快樂和滿足,卻也讓你在滿足以後又獲得深深的自責和愧疚。因為,你想做的事,總是做不到。這時,你的想要的動力,早就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何況,有時候,你自己都不想讓自己激發動力去做某些事。

但比起動力來說,意志力卻是最可靠的東西。羅伊·鮑邁斯特的著作《意志力》裡寫到:意志力是有限的,使用就會消耗。但是也說了,意志力像肌肉一樣,是可以增強的。

做一件事時,即使沒有一點動力,也能靠意志力去完成。只是做事的前提是,你沒有把意志力消耗完。只有儘可能多的儲存意志力,你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做決策也能消耗一定量的意志力,如果是定一個我們認為比較高的,做起來又很難的目標,它消耗的意志力就更多了,而對於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我們就沒有力氣去做了。也就能說明為什麼我們的新年計劃總是擱淺了。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意志力最可靠,加上動力更美好

而微習慣不一樣,它可以用動力或意志力開始一個新(想成為好習慣的)行為,不全依靠哪一種。因為開始定的一個目標很小,幾乎不消耗什麼意志力,只要你想做,絕不至於無法開始。而且就因為很快就能做完的這個屬性,只要花一點意志力堅持,你每天都能做到。而就因為你可以一次次的完成任務,自信也就隨之而來,這是一個成功與自信互相疊加的過程。

微習慣是什麼,如何培養?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容易的事情總是最先做完


微習慣就是把目標大幅縮小,從最容易的地方做起,讓自己更輕鬆地養成好習慣。怎樣才算容易?微習慣體系的基礎就在於“微步驟”――那些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每小步都能讓你感覺到做起來毫不費力,因為他的固有正反饋循環機制,能讓你越做越有動力。

比如你給自己的一個每日目標是跑5Km,最終目標是一個月瘦掉10斤,讓自己在夏天來臨時穿上漂亮的裙子。

這樣的目標夠明晰,夠準確了吧。但是你年年都有這樣的目標,卻年年都失敗的話,或許你就要拋棄以往必須要做到那麼多的思維方式,換一個新的思維方式,比如先完成後完美的方式。具體做法就是:

把每天跑5Km,縮小為每天跑1Km,甚至也可以縮小為100m。它的特點就是讓你感覺做起來,很容易,不費什麼力,不需要做太多的思想鬥爭。

這個策略不只適用於跑步減肥,也適用於很多的目標。比如:

①.一天一個俯臥撐(原來你可能想每天鍛鍊30分鐘的)

②一天寫50個字(原來你可能想每天寫2000個字的)

③一天喝一杯水(原來你可能想每天喝八杯水的)

④一天看2頁書(原來你可能想每天看20頁的)

諸如此類。你都可以把原來的自己總是做不到的目標大幅度縮小,讓自己覺得隨手就能做到,即使心情不太好的時候,一想到這件事情這麼簡單,幾分鐘而已,做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前進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更何況,養成好習慣,前期最關鍵的點就是堅持,而不在於做多做少。因為一個再小的行為,通過長時間無數次地重複,它都能成為習慣。

而且,微習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額外獎勵”。

你寫了50個字後,往往會想再寫一點,再寫一點,做了一個俯臥撐之後,會覺得再做一個怎麼樣呢?因為自己本來的目標就已經完成了,再做這種額外的任務,就會讓人感覺到開心。給自己一種,哦,原來自己這麼棒的感覺

當然,即使當時你不能再多做一點,也沒什麼關係,要記住的是你已經完成當天的任務,你在自己設的目標上已經成功了。而後面,你高興的話可以多做很多,不高興的話,只需要保持就行了。

而後面一旦養成習慣,你就不需要去刻意堅持。因為它已經牢牢的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每天自動化的行為,而一旦它不需要你多花思考就能去做的事後,你就可以花精力去培養別的好習慣。

(1)微習慣:可以同時培養多個習慣,但是不能盲目貪多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最喜歡一件一件都完成

微習慣設置的難度因人而異,只要你覺得自己新設的目標做起來很簡單,簡單到就跟喝杯水一樣的容易,你就可以把它設置為自己的專屬微習慣。

因為培養一個微習慣每天做的事情真的銷耗不了多少意志力,所以你儘可以再在紙上寫下兩三個,你最想培養的好習慣是什麼,然後把培養這幾個習慣具體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當然,事情的量一定要讓你自己以為它很小,你絕對能做到。

還有就是,像我們這種可能還缺乏一點自信的人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是不那麼自律的。意志力也就不如那些每天定時早睡早起、晨間跑步、均衡飲食、身材姣好、還月入好多萬的人那麼強。所以,基於微習慣穩紮穩打的策略,剛開始列的微習慣個數,最好不要超過4個。數量一多,也會使人容易忘記。

一旦某一天因為忘記的原因沒有完成任務,也會給人帶來挫敗感。即使其它的微習慣都完成得很好,但只要有一個沒有完成,都會降低你的信心。因為微習慣要的是100%,而不是85%。

(2)微習慣策略的八大規則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寫的計劃都可以實現

微習慣需要遵守這樣幾個規則:

①絕不要自己騙自己,你隨時可以超越目標,但要讓完成目標後做的額外任務(獎勵)來自於自己,而不是你定下的目標。

②滿意每一個進步,量變轉為質變。

③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後。

④保持頭腦清醒,即使因為不斷進步而變得興奮,也不要讓興奮變成行動的原動力。變得依賴動力或情緒正是許多個人成長計劃最終失敗的原因。

⑤如果感到強烈牴觸,就後退並縮小目標。

⑥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⑦絕不要小看微步驟。

⑧用多餘精力超額完成任務,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標。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需要一些條件的,幾乎沒有人做事情不希望做了後一定能得到回報,但是事情又不可能是絕對的,它關乎很多重要的因素。

但是人們總是在尋找怎樣做事才能更好、更有效率地達到目標的方法。方法對了,能讓人少走很多彎路,方法錯了,可能你拼盡了全力,也不過是在原地打轉。

(3)最初的那點變化會在後面讓你驚喜,而這改變不過是日常的一點一滴


《微習慣》:讓自卑的你擁有自信,一步步走上想要的道路

結果的時候有花在開

每個不夠自信的人都需要改變,哪怕初始條件很差,但只要有一點變化,經過不斷地放大,到了那個時間點,就會與剛開始的狀態出現巨大的差別,就像蝴蝶效應。對它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次翅膀,可以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次龍捲風。

而且這種改變是具有連鎖性的,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會促成你另一個好習慣的養成。

成長是一生的事情,它只要一開始堅持,速度是成指數型變化增長的。

剛開始很慢,但是慢慢的,它會越來越快,直到你把大部分的同齡人都甩在了後頭。甚至可以與你當初覺得很棒的人並肩而行,比如你心目中的男神Or女神。

這看起來好像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你不開始做,怎麼知道未來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況且,這只是你夢想清單中的一項而已。時間會給你答案,該有的都會有。只要你先開始,再加一點努力,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實踐起來比一切的勵志語錄都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