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避開國自然“雷區”

為了讓每年申報國自然的小夥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國自然評審的“雷區”


教你避開國自然“雷區”


在2018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項目申請211439項,不予受理項目申請3428項。那麼初審不通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下面列舉了比較常見的錯誤:


1、申請人不具備申請資格。如連續兩年面上項目未獲資助要停一年再申報,上一年度已獲立項則本年度不能再作為申請人申請同類型項目。如果要申請的是青年基金,則還要注意年齡限制,按照往年規定,要求男性未滿35週歲、女性未滿40週歲。


2、申報項目不符合資助範圍。以申請比較廣泛的面上項目和國青年基金為例,其資助一般為基礎課題,研究一些機制作用。若是用臨床課題來申報則初篩就很容易刷掉。


3、項目組主要成員超項。據2018年指南,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項目總數合計為3項。所以在確定項目組成員時,一定要核對組中高職稱人員的項目數,2019年請根據新的指南。除了超項問題,項目組參與人員分配也要儘量合理,做基礎實驗的研究生所佔比例太低也不符合實際。


4、項目書撰寫不符合要求。


5、申報經費不符合要求。根據指南參考分配經費。


6、網上申報填寫不符合規範。包括比較細微的問題,如個人簡歷是否規範、是否缺少簽字蓋章、研究計劃時間是否對的上等等。


初審一般來說只要申請人仔細核對不會出現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同行評審的規則。


1、由基金委根據申報的關鍵詞挑選3-5名專家函審;


2、基金委的通訊評審是分成領域進行的,同一領域的基金申請書分成若干份,每個組送給相同的一批專家進行審稿。


基金委是根據標書的關鍵詞通過計算機隨機分配專家,舉個例子,同樣一份標書,關鍵詞分別按A、B兩種方式來寫:


A:胃癌;轉移與預後;MYH-9


B:胃癌;MYH-9;分子機制;基因芯片


那麼關鍵詞為A的標書很可能會分給兩位臨床專家、一位基礎專家,而B關鍵詞看起來更基礎一些,則更可能分給兩位基礎專家、一位臨床專家。所以大家如果傾向於自己標書分給臨床領域專家或基礎領域專家,就要仔細推敲關鍵詞了。


同時,這種按領域分配評審的規則也會導致一些“火爆”領域競爭集中而激烈,即使一些寫得很不錯的標書也可能會被評委“忍痛割愛”。而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即使申請人條件有所欠缺,最終可能也會獲得資助。所以,若想提高標書命中率,需要根據情況對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調整。


教你避開國自然“雷區”


至於在一審和二審上會過程中,主要存在專業性相關問題。


1、創新性常見問題


①項目僅僅跟蹤、移植國際研究熱點和高新技術手段,缺乏源頭創新性。


②小項目選題不能緊密結合臨床實踐,缺乏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行選題、立題。而是圍繞高新技術,為了申請項目而研究,缺乏臨床和基礎的有機結合,只是分析一些普通指標,缺乏對機制的探討。


2、可行性相關問題


①缺乏研究工作基礎,相關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不夠,沒有提供充分的實驗依據,沒有重要的相關研究成果。


②沒有預試驗結果。沒有成熟的理論、技術、實驗材料基礎。


③申請者缺乏課題相關的動物實驗和分子生物學的背景。


可行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塊內容,在申請這個項目時,申請人要有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礎,有相關論文發表和一些預實驗相關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相同的一份標書一些人申請失敗而換個申請者就有可能成功的原因,前期的準備很重要。


3、其他常見問題


①題目過大,實驗內容過多。如某些課題中有多個實驗分組,每組均進行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芯片及代謝組學分析。


②實驗條件缺乏。所申請基金的目的並不是給申請者配備實驗室,如果所在單位條件不足,可以找較強的單位進行合作。


今天的介紹就是這麼多了,希望大家在寫作時能避開這些問題,祝大家今年的申報都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