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說到完美主義,我想說的就是我了。

從記事起,我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鋼筆寫字,已經記不得自己當時寫的是什麼。但對自己的錯誤,我卻記得一清二楚:手一滑,鋼筆不小心在紙上劃出一條線,我的嘴唇因此顫抖著,把本子寫壞的那一頁撕掉。

然後發展成為,因為本子撕掉了一頁紙,乾脆丟棄那一整個本子。那種沒能夠做到完美的、深深挫敗的感覺,每當想起就會浮上心頭。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那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事情總會讓當時的心情境況不佳。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過年的時候,剛換上的新衣服我不小心黏上了辣條的油漬,連這種小事我都能耿耿於懷好幾天,偶爾還會聽到腦海裡有個聲音說:“就你這麼笨手笨腳的!”

就算我知道要達成自己的目標難如登天,沒能夠達成時還是會氣餒一陣。房產經理人對我說,他知道我早晚都會買套大房子,只是我跟他說的那個想法並不適合我現在的經濟狀況,但我聽了還是很失落,負面情緒久久不散。“你永遠沒法實現了。” 我心裡的聲音說:“你辦不到的。”儘管這和房產經理人說的意思大相徑庭,但心裡那個聲音仍然固執地縈繞在耳邊。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完美主義就是這樣,它對自己從不手下留情。

你看我,或許是潛意識地希望自己和自己握手言和,我研究生專業是心理學,花了近七年的時間做自我成長,我有跟老師、跟家長、跟孩子打交道的工作經歷,然而時間過去許久,才發現心理學對我並不奏效,因為完美的執念讓我精疲力盡!

直到……


1

我發自肺腑的喜歡小孩,當知道自己真的要成為母親的那一刻,我心有希冀:這是個證明自己的機會,我可以是個百分百完美媽媽。

每天24小時,睡覺休息8小時,精力充沛地上班工作8小時為事業拼命,照顧孩子加家庭瑣碎事務8小時……

凡事親力親為,不假手於人爭取做到最好,不遺餘力地為孩子提供美好童年。

讓孩子擁有關愛備至的愛;

給他“發現自己”的自由;

鼓勵他想做什麼都行;

接送他上學放學,陪他做作業;

當他在學校受欺負或孤立時出手相助;

在他為數學發愁時及時請家教;

看到他對編程表現出一絲興趣時就掏錢讓他去上課(喪失興趣時又允許他放棄);

發現他違規時跟他談心,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懲罰(運用“邏輯後果”來替代懲罰)

……

一句話,我很“體貼”,試圖“完美”,試圖引導我孩子順利通過童年的種種考驗和磨難,完美避坑。

有一天下班回來,吃飯洗刷完畢,陪孩子戶外運動、散步,合力陪他完成了家庭手工作業、練習彈鋼琴,帶著他洗漱、講了睡前故事。夜裡11點,收拾玩具、準備孩子第二天讀書穿的衣服、整理檢查他的小書包,然後還有拖地在等著我。

一個問題浮現在我腦海:我是否做得太多了?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是啊,我,還有無數同樣的媽媽:為了給孩子提供正確的養育,我們拼盡全力、精疲力竭。


2

媽媽有種病叫完美主義!有沒有發生在你的身上?看看下面的特徵描述你中了幾條?

敏感焦慮:容易對小事情患得患失,精神緊張,很難駕馭生活上無法用大思維大邏輯理解和化解的困局。

缺乏安全感:傾向質疑和否定自己或別人的能力,外剛內怯,變得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夠完美,轉移要求,需要伴侶給她安全感,影響幸福關係。

自我否定:因為自己的出眾而被視為無須被照顧和愛護,形成既自強又自卑的孤獨心理。

壓迫性強:傾向將緊張轉嫁給伴侶、朋友、下屬或孩子,向他們發出無理的指令,徒添壓力,事後或牢記在心,或馬上失憶,叫人無所適從,生人勿近。

多疑傾向:擁有焦慮不安的典型負面情緒傾向,把一切歸納成為支持她負面想象和推斷的證據,容易生疑,妄下錯誤判斷。

嗜甜傾向:完美壓迫症者在壓力增大和情緒失控時,喜愛吃大量甜品零食,表面可能是為減壓,生理上卻製造更大的血醣不平衡波動,加劇情緒失調問題,不曉得嗜糖會讓情緒起伏極端化。

追求完美的媽媽們,在潛意識裡甚至可能有點拒絕舒服的病態,喜歡辛勞。在不斷的自我要求中,暗裡享受不被理解和孤立的隱性“快感”,鞏固“無人明白我”、“無人及我水平”的孤單感,放不下剛強的外衣,怕被別人看到內裡柔弱的一面,自大與自卑膠著……

逞強與自我孤立,是完美主義者的身心健康障礙。


3

後臺總會有收到媽媽們各種內疚自責的留言:內疚自己沒給寶寶全母乳,內疚寶寶從床上摔下去了,內疚孩子有各種問題是因為自己照顧得不好。有一個媽媽,孩子三歲了發現有散光,就萬分內疚自己孕期沒控制好情緒……

媽媽們是如此深刻的檢討自己所犯的滔天大錯,自責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感覺自己就是個不可饒恕的罪人。

這種感覺並不陌生,看著這些留言,我就好像又重溫了一遍六年前的自己,笨手笨腳,戰戰兢兢,儘管每天殫精竭慮,孩子依然是狀況不斷,記憶裡孩子好像總是在嚎啕大哭,而我卻永遠束手無策,那哭聲像尖刺一樣不停的刺痛著我的心,好像在說:“你做得太差了,你不是個好媽媽!”

當被這種無力感環繞,我能做的除了讓內疚自責啃噬內心,還剩什麼呢?

此刻回首再看那段壓力山大苦不堪言的日子,卻只是覺得好笑,如果我有時間機器,我一定要用哆啦A夢的任意門穿越回去罵醒自己——不要太高估自己,你並不完美,並且永遠不會完美!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當今社會對身為女性的媽媽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標準、高要求:社會要求一個女性必須具有創造性的價值體現;父母期待女兒在情感與物質上有一定的贍養能力;丈夫要求一個妻子在一定程度上盡到“賢妻”之責;孩子期待一個母親給與生活上的照顧與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同時,在中國大環境的背景之下,孩子教育的重擔往往很大程度上落在了母親的肩上。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媽媽們常常會感到自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這時,我們該如何自處,如何做一個面面俱到的完美母親呢?

曾奇峰老師說:做一個好母親其實也很簡單,多為自己活著,把自己變成一個輕鬆快樂的人——是母親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現在大家是挺推崇拼命三郎式的媽媽:睡覺休息8小時,照顧家務、孩子8小時,精力充沛上班8小時為事業拼命,還要從哪裡去生出時間面對各種突如其來、不可預見?

我佩服這樣的媽媽,但是就像有些人就是體質好,一生完肚子就能消下去,有些人生完幾年還是恢復不了一樣,人與人之間,總還有差異的。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所以在保證做的事就要做好的情況下,咱們還是承認一下自己的“柔弱”,能少管的事就少管點,做個“不上進”的媽媽,永遠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照顧好自己。

都說“女性本弱,為母則剛”。女人允許自己脆弱,反而可以更堅強吧。

當了媽,你就不要有這個執念

說了這麼多,今天權當積勞成疾的奶娃情緒發洩吧。

總結陳詞,要問我帶娃的路上“如何告別被完美主義干擾”,一個字:“幹”。

幹就是了,完成比完美要重要得多。新的一年,你也要好好加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