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帶娃、做飯……是時候召喚“AI勞力”了

生活,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的變化,是隨著AI(智能)而來。

工作、帶娃、做飯……是時候召喚“AI勞力”了

你的生活有多智能

當996的上班族,開啟居家辦公模式時,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個煩惱就是,除了工作,你可能還得兼顧做飯、做家務、帶娃……身心俱憊。而能夠“解放雙手”的智能化產品也藉此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給我生活帶來最大幸福感的就是洗碗機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告別油膩的煩惱。雙層洗碗機是標配,上層洗碗,下層洗鍋,而且還不用自己洗菜了。加配水槽粉碎機,不用去丟溼噠噠的廚餘垃圾了。 在家務清單上一連劃去洗菜,洗鍋碗,丟廚房垃圾這幾項內容,是不是大鬆一口氣呢?”80後網友小愛發自內心的感慨。

“作為一個單身狗90後,一個人的時候真沒安全感,只有把家庭和財物都掌握在手中,才能安心,所以就安裝了這麼一套無線安防系統,除了保護家裡用電用水安全之外,還能實時監控家中的情況,可以說給足了我安全感。”網友小鄭說。

的確,無需再哈腰拿掃帚的掃地機器人,除菌能達到99.99%的洗碗機,不用擔心找不到鑰匙的智能門鎖……曾經“高大上”的智能家電已越來越普及。

“這些AI簡直造福人類,幸福指數蹭蹭漲啊。希望更多的智能神器出現,把我們徹底從家務中解放出來!”90後網友白淺又一次升級了她的智能生活:智能窗簾、智能空調、智能體重秤、智能攝像機等都成為了她的新寵。

就連鬧鐘也不例外是智能的,“它不僅能叫我起床,還能為控制其他智能設備,例如,它能在你睡醒前的10分鐘自動打開咖啡機,煮上一杯咖啡。而我出門了,智能攝像頭就開始工作,掃地機器人也開始忙碌,新風系統每三小時啟動換氣5分鐘……”

工作、帶娃、做飯……是時候召喚“AI勞力”了

90後喜歡什麼樣的家

90後被調侃成“史上最不愛做家務”一族。其實是他們往往都十分看重生活品質,特別是對於家,總是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選擇最優。

以前,家在很多忙碌都市人看來,是傳統的居住空間,是工作和休閒的中轉站,能滿足下班回來睡一覺就行;現在,不僅要舒適、孩子還要有玩樂區、學習區(上網課不用全家噤聲),家長有獨立辦公區(視頻會議中不會有熊孩子亂入),另外,做家務時最好能順便照看孩子(確保安全)……

面對人工智能,企業也給出了一邊倒的“Yes”,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居家、智慧醫療、智慧文旅等等,都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家電業處於下行週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奧維雲網數據顯示,眼下卻有一股清流,那就是智能家電。2020年,白色家電(主要是冰箱、洗衣機等)、生活電器、廚房電器的智能化率將分別達到45%、28%和25%。

工作、帶娃、做飯……是時候召喚“AI勞力”了

智能有時也會變智障

藉助居家辦公的契機,人工智能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候。但事實是,它給我們帶來美好體驗的同時,也普遍存在的“硬傷”。

“掃地機器人不可能完全清掃家裡的每一個死角,所以並不是購買了掃地機器人就不用再拿掃帚了。”梅女士笑說。

“智能門鎖其實是智障。我到家門口需要掏手機打開APP才能開門,想想掏鑰匙豈不是更快更便利?”90後小鄭有點無奈,“你目前只能藉助這些工具產品實現較為傻瓜的操作,真的‘對話’起來會陷入抓狂的狀態。”

業內人士也坦言,讓機器完全替代人類,還是遙遠的將來式。目前所謂的“智能化”大概也只能被稱為“半智能”,並沒有形成根據用戶需求自動調節的理想模式。

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多模態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建偉表示,隨著雲、物聯網、5G、新材料、大數據的發展,使得現在的人工智能燃料非常充足。但是,在初級時代,可能靠刀耕火種也能收穫滿坑滿谷,因為人們有需求,且需求夠大。在AI已經充分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時候,如何挖掘人心深層的需要,洞察用戶真正的感知,才是面向未來所需要探求的東西。(中國品牌網 宋誼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