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醫學專家,著名院士李蘭娟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次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和軍事人員,適當控制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一個醫學界的院士,從來不追星,也不會關注娛樂圈八卦,她的關注點在於民生,在於人民大眾的健康,而在當今,她更關注抗擊疫情。

但她更將著眼點放在抗擊疫情之後,放在青少年的成長之上,希望國家給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可謂高瞻遠矚。

而且,她希望國家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學家和軍事人才,因為只有這些才是祖國建設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當然,一個德才兼備就讓我們知道,李院士對於科研界或者醫學界那些沽名釣譽的,不顧民生,只顧自己在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來揚名立萬的,或者用沒有經過科學證實的誤導民眾,在抗擊疫情中貽誤戰機的所謂專家,她是鄙視的。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一個醫學家,為什麼開始關注明星的高片酬,這絕對不是黑子所說的嫉妒,而是個別明星過高的片酬已經引起大家的公憤。他們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拿著超高片酬,但卻不能奉獻出藝術精品,像某演員宣稱“我的顏值就值得幾千萬片酬。”(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位女演員和她的丈夫一直為公益事業獻出愛心,在疫情爆發後,也先後捐款百萬。我們也不能說,他們的一百萬就像我們的一百元)

她的言論在於誤導青少年,讓他們認為市場經濟就是顏值經濟?在文藝圈可以靠顏值掙錢,既然光靠一張臉就可以掙錢,那麼還專研什麼藝術呢?那麼幹嘛努力學習呢?對於其他青年演員來說,長得漂亮的,能夠獲得更多資源,在藝術創作上就糊弄,摳圖,念數字,用替身。片酬幾千萬,票房幾萬,收視率不到百分之一。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一些演員耍大牌,出入講究排場,保鏢一大堆,對路人吆五喝六。一些高片酬演員偷稅漏稅,陰陽合同。生活奢靡甚至腐朽,緋聞漫天,甚至吸毒,極大地敗壞了社會。

而這些高光明星大腕們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極大。其實,不止青少年,就連一些成年追星族也迷失在明星們炫目光彩中。

他們在市場經濟中風生水起,擁有奢華的生活,但卻從來沒有想到回報社會,每當大災大難時,有擔當的,為國家做貢獻的演員總是那麼幾位。大家都數得出名字來。

韓紅、李連杰、吳京、劉德華、成龍、古天樂等。

而這些恰恰不是明星,至少不是那些聲稱顏值就值幾千萬的明星們。

雖然說吳京和成龍身家過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片酬是拿命換來的?作為武俠演員,不管是李連杰、吳京還是成龍,誰的身上不是傷痕累累。他們的高片酬也是沒有多少人反感的吧

而韓紅當年因為沒有特別靚麗的容貌,也是在歌壇上奮力打拼才有出色的成就。而且,她一直回報社會,在公益事業上奮力前行,也帶動不少演員做公益事業,今年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在她的帶動下,許多演員紛紛加入,獻出愛心,而她卻親自開車13個小時,冒著生命危險,將募捐的防疫物資運送到抗擊疫情前線,直到自己累倒在病床上。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同時,她的發言推動了公益慈善事業的改革,也就是公開透明和高效。

他們也是演藝界的脊樑。包括許多流量演員甚至網紅,在這次抗擊疫情戰鬥中都紛紛捐款捐物回報社會,而且他們帶動了他們的粉絲募捐,他們的形成了正能量的有效傳遞。

當然,還有更多的演員用自己的方式,也是自己的專長,用藝術感染人們,呼喚愛心,激勵人們戰勝疫情,這也是正能量。

在這裡,我為什麼要例舉這些演員呢?是因為某些人提到高片酬就對所有演員口誅筆伐,甚至通通將演員們稱為戲子,就像古代將亡國之禍歸咎於紅顏一樣,似乎每一年的各種天災人禍都是演員們帶來的一樣。

殊不知這些噴子們一邊噴戲子拿著高片酬,一邊不斷地在網絡上尋找明星緋聞,然後在自己的朋友圈傳播。

而李院士所說的限制明星高片酬也是某些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她沒有打擊一大片,因為歷來優秀的科學家都不排斥藝術,李四光、袁隆平會拉小提琴,而愛因斯坦喜歡看卓別林的電影,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

而李文亮也是肖戰的粉絲,有空就追《慶餘年》。

李蘭娟院士說的話最後那句特別重要,“少年強則國強,要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雖然培養人才是學校的事,是教育的事,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藝卻也起著更強大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文藝作品中的角色,(甚至包括扮演角色的演員)一首優秀歌曲對青少年成長起的作用是很強大的,它們形成了青少年成長的導向,一種精神氛圍。

在民族危亡的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年們唱著《畢業歌》、《黃河大合唱》到抗日前線,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那部電影也鼓舞多少人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吧。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多少青少年在《英雄兒女》的鼓舞下,報名參軍,在《青年一代》的感召下,到西北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或者懷揣著《青春之歌》和《紅巖》學習先烈們的鬥爭精神,學習他們為祖國選擇。

七十年代,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報告文學激勵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潮。少年周恩來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多少青少年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而今,人們的急功近利的人生選擇也影響多少青少年的人生選擇,當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關係學盛行時,多少普通人家的孩子對學習,對自己的未來產生茫然。生活艱難讓孩子們過早開始考慮金錢,將掙錢多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七零後八零後的孩子立下長大要當科學家,而科學家不那麼好當,當了科學家後才發現,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搞醫學不如當醫藥代表,做醫生的收入不如演醫生的演員片酬零頭時。當地震災區的孩子小時候立志考清華,當建築師,造震不垮的房子。長大後卻連普通二本都考不上,選擇讀藝術中專時。

我們的網絡上卻滿是明星緋聞,滿是明星豔遇,以及明星們豪奢的生活。而我們的影視劇離現實越來越遠,我們沉浸於古裝劇的宮廷爭鬥中,沉醉於偽歷史劇的篡改歷史中,我們的職場劇披上職場外衣成為戀愛劇,偶像劇。場景一個比一個奢華,甚至動輒到國外選景,而現實主義力作卻因為場景不好看,演員沒顏值而備受冷落。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影視作品屏蔽窮人,談笑皆總裁,往來無百丁,場景似仙境,穿著俱富豪。一位靚麗的女明星說:“我這種長相是不能演農村戲的”。她卻不知道,當年秦怡、王曉棠、王丹鳳、上官雲珠哪一個不比她漂亮啊,可是誰沒有演過農村戲呢?

翻開我們的語文書,魯迅不見了,《狼煙山五壯士》消失了。許多演藝明星卻紛紛鑽進我們青少年的語文或者思想品德課本,因為他們是勵志典範。

就像如今的職業劇都必須由流量明星擔綱,必須加入愛情戲一樣。給溫室裡的花朵更多呵護。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如何能夠培養更多的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李蘭娟院士談論明星高片酬你贊同嗎


其實,當我們以為青少年被明星吸引時,我們的孩子們已經不那麼追星了,他們迷上更容易賺大錢的行業,做網紅。

那些在網絡上做一個直播,賣弄一下美色就吸引多少孩子的目光,他們為了給自己喜歡的網紅打賞,偷偷將父母的血汗錢刷給網紅們。讓父母傾家蕩產,有的還是救命錢。

從明星到網紅,孩子們的偶像簡直是斷崖式的下跌,這才是讓人痛心的地方。

當然,在大災之後,課本里還是會出現英雄,比如,今年抗擊疫情後,我們的語文課本也可能會出現鍾南山、李蘭娟和李文亮等,因為他們在抗擊疫情中上了熱搜,但是,過後,他們的名字會被其他明星代替。

名字被代替到不怕,只是,他們更希望青少年成長路上有精神力量。這也是李蘭娟院士所呼籲的內核。提升德才兼備的科研人員,軍事人才(包括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的報酬,控制個別明星高片酬,打擊偷稅漏稅和逃稅行為,讓汙點藝人復出無路,弘揚社會正能量,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