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如果要說1月令我最滿意的事情是什麼,那我的回答就如題目所說:我以一己之力,成功的攔住了我媽及她公司的旅行計劃。

此時的我媽正在家裡匪夷所思地看著這些不願意戴口罩、逃離隔離點之類迷惑行為的新聞,她怕是已經忘了,一個月前她的旅遊行為有多讓人迷惑。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1月20號左右,多地開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而我媽在月初就決定參加公司組織的團建旅行。預計1月30日左右出發,遊玩地點包括但不限於重慶、長沙、南京......

我媽是其中一支小隊的帶隊者,我,則幸運地成為了一位隨行家屬。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1月21日,確診人數增長,本來興高采烈的我有點擔心了,但這個擔心還沒有到堅決阻止這次出行的地步。

所以我只是勸說她減少旅遊天數,並督促我媽把我給她發的疫情新聞轉發到她們旅遊小分隊的群裡。

這時候,我媽及她的同事是無動於衷的。她們的想法是:雖然會傳染,但也不一定是我。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又一天過去,一半中國地圖都“紅”了。我慌了,從當時的消息來看,傳染途徑是未知的,傳染速度必然是增長的。

當代年輕人,幹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就這樣,我開始了正式勸退旅行的征程。我強勢搶過我媽的手機,全天候轉發最新疫情新聞到她們的旅遊小群裡。

她們應對我這種信息轟炸式勸說的方式也很統一,那就是,不回覆。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不管我怎麼發消息,他們都彷彿沒有收到。但這個時候,其實我媽已經不太想去了,尤其是不太想讓我去。於是她退了我的機票,“你還是小孩子嘛,媽媽都是大人了,沒事。

到這裡,我開始深刻懷疑,她壓根沒有仔細看我給她發的新聞鏈接,不然“40~60歲是易感染人群”這幾個大字,她不可能看不到。

這個時候,我是理解我媽的。她作為領隊,棄大家的意願而不顧的做決定是不可能的。但我非常焦慮,因為與其讓這群連口罩都沒買好的中年人單獨出行,還不如讓我跟著一起去。

在我的堅持下,我媽第一次在旅遊小群裡詢問了大家對於現在去旅行的想法。

大部分人的回覆如下:

“不至於吧。”

“我們戴好口罩就好了啊,個人做好防護吧。”

“我親戚也在外面旅遊,說啥都好著呢,再說退機票還要扣好多手續費,去唄,我感覺傳染概率也不太大 。”

所以,你們覺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還是有選擇性的嗎?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到這個階段,我發現讓她們這個旅遊小隊覺醒基本是不可能了。我又開始進行第二步:找我媽的朋友以及各位親戚,並把這些新聞也轉發給我媽的上級。

在我一系列操作之後,取消行程這件事,終於提上了我媽的日程。她開始和我一起點開丁香醫生的疫情地圖看最新發展情況,並思考如何說服大家取消這個行程。

就這樣來回拉扯了兩三天,我媽仍在顧慮她作為領隊,無法替所有人做決定。在我不斷地要求退票的情況下,責備我過於失態。

我能怎麼辦呢,我只能一哭二鬧了。

於是我對我媽進行了三分鐘的單方面咆哮,重點如下:1.你對你的同事負責了,對家庭呢?2.不要有僥倖心理,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3.假如你出去玩真的感染住院了,省下來那些退機票的手續費能頂什麼用嗎?

其實這個時候我不是刻意去哭鬧,是我的憤怒和焦心實在是到達了頂點,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媽那個震驚又帶著警告的眼神......

這番話喊完其實我已經萬念俱灰了,能做的我都做了,我實在無計可施了。

但就當我最終絕望地告訴我媽,您隨意,我不想管了的時候,我媽坐在床上沉默了三四分鐘,嘆了口氣:“行了行了,我不去了行了吧?”

接下來在她確認退票以後不到一個小時內,其他義無反顧要去旅遊的人也開始取消行程,最後公司也表示這次行程還是取消為好,至此,這場旅行,終於被勸退了。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其實這場疫情下,有一部分家庭的表現可以說和我家是大同小異。

平時喪得要命、佛系得不行的年輕人,新聞一出來,就開始購買口罩和消毒用品,避免外出,一旦外出一定帶好口罩。

但平時最喜歡往朋友圈和家族群轉《速轉朋友圈!吃外賣竟然會導致……》《奶茶竟然對健康有如此大的危害!》《剛剛,專家緊急發聲!竟是因為辣條小吃》這種文章的父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構成高風險”的情況,他們的反應居然都是:

害,沒事。

這說明,有一部分父母,對於平時的小道消息信以為真,但對於真正存在危險的傳染病,卻有著“不可能是我”的謎之自信。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當然,比起無知,更可怕的是固執己見。

在一些家庭的父母眼中,子女們不過是個天天抱著手機玩遊戲的小孩,遇到點事情就大驚小怪。而年輕人和父母們在戴口罩、不出門聚餐方面的交流,彷彿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艱難。

在這次疫情中,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了。平時和父母缺乏交流,導致大家都無法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說話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非常理智暖心,在第一時間防護好自己的同時,還打電話給子女,讓他們別出門。

比如之前微博熱轉的“姥爺不要我了”的微博視頻。其可愛貼心,讓我們在屏幕前一邊憂心忡忡,一邊不小心就笑出了聲兒。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當這些死亡沒有發生在大家身邊,有些人往往認識不到,那不只是幾個增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這些死亡離我們太遙遠,與切身利益似乎並不息息相關,所以很多人不能第一時間意識到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護措施究竟有多重要。

比如說早前朋友圈熱轉的《不看後悔!做這件事!積善積德!》的推文,閱讀量在短短几天就突破了10w+,這是一位大學生,為了讓他家人帶上口罩而申請賬號專門寫的。

他本著不硬槓的精神,很好的發揮了曲線救國的優勢,新聞不夠,迷信來湊。這些父母也許不會立馬被子女說服,但當疫情聯繫到他們所關心的事情,這件事立馬就有了實感。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甚至還有網友呼籲應該發起“吃野味就不孕不育”的口號,這種方式雖然粗暴,但對部分人來說,這確實比干巴巴的“帶好口罩勤洗手”有用的多。

想要防控疫情,父母們能做的也非常簡單,勤洗手,少出門,出門戴口罩。在家勤通風,保證個人衛生。多關注官方新聞,多閱讀科普資料,多瞭解醫學及防護常識,心平氣和地和子女交流。

同時,也希望各位小夥伴,耐心地和父母溝通。信息攝入方式與觀念的不同,也許會讓我們產生矛盾,但解決矛盾的同時,也是我們找到和父母和諧相處方法的好時機。

疫情爆發之初,我以一己之力勸退一場公司旅行

這個特殊的假日,也許是你工作以後和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一個假期。這次疫情之後,大概我們也會養成在家備一些口罩的習慣,就像一些長輩喜歡囤東西一樣。

這樣想想,我們還是彼此理解吧,畢竟都是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