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他娶的太太給他生下了個小女兒,為了找到奶孃他大費周章

小說:他娶的太太給他生下了個小女兒,為了找到奶孃他大費周章

民國時期,沈家是揚州一戶富庶人家。

  老爺沈振山靠販賣茶葉和絲綢起家,生意做得順風順水。

  發家後的沈振山花費巨資修建了一座雕樑畫棟的大宅子。

  據說沈振山很喜歡蘇州,宅子裡的假山、涼亭都是效仿蘇州園林的風格而建。

  宅子修好後,引來四方八面的商賈前來參觀道賀。

  眾人無不稱這宅子修得精美大氣,稱得上揚州數一數二的私家宅院。

  沈振山很高興,大擺酒席宴請賓客,還請來當地一位書畫雙絕的名僧,為宅院題名“沈園”。

  沈振山共娶了二房太太,膝下已有兩個兒子。

  大公子叫沈書豪,小公子叫沈書梁。

  兩位公子都是大太太所生,不幸的是大太太在生下小公子後不久就病逝了。

  兩年後,新娶的二太太也懷了孕,小心翼翼撐過九個多月,陣痛發作。

  沈家上下忙成一團。

  沈振山和二太太相差十來歲,大太太過逝後,他十分疼愛新娶的二太太。

  看二太太疼得大汗淋漓,沈振山心疼不已,嘴裡直說:不管生下來的是公子還是小姐,他這輩子都知足了,再不要二太太辛苦懷孕生產了。

  隨著一聲“哇哇——”的嬰兒啼哭聲,接生婆抱著一隻蠟燭包向沈振山道喜:“老爺,老爺,恭喜老爺,這次得了一個漂亮的千金!”

  沈振山瞄了一眼蠟燭包裡的白胖嬰兒,流下眼淚:“好!好!千金好啊!這下我沈振山有兒有女,這輩子都知足了!”

  辦過滿月酒後,沈振山在書房裡寫下三個字:“梅”、“蘭”、“菊”。

  他讓二太太挑一個作為女兒的名字。

  二太太說:“‘梅’和‘菊’都像是普通人家閨女愛起的名字,倒是‘蘭’還高雅些。不過,‘蘭’再雅也是草兒的命。”

  “那可怎麼辦?”沈振山發起愁來。

  二太太點撥他道:“你看,咱們家的千金出生前,雨一直下個不停。她一生下來,雨就停住了。我悶在屋裡這些天,恨不得早點出去望望久不見的碧藍天空。老爺,不如用‘藍’字替代‘蘭’更為雅緻呢。”

  “好好!”沈振山連聲歎服,立刻為女兒起名:沈書藍。

  不過,高興了沒有多久,二太太因為身體原因,奶水不足。

  吃不飽的奶娃娃整夜哭鬧,讓二太太又是心疼,又直喊吃不消。

  沈振山連忙讓人滿城尋找奶孃。

  先尋來一位奶孃,長相醜陋,舉止粗蠻。

  二太太心裡很不滿意,甚至不願看到自己女兒吸吮她的乳汁。

  沈振山只得讓人重新為襁褓中的沈書藍尋找合適的奶孃。

  但一時半會也沒有合適的人出現,沈振山對二太太說道:“要不,我派人把先前那位奶孃重新請回來吧?奶孃嘛,只要有奶就好,你管她長得美還是醜呢?”

  二太太正色道:“話可不是這麼說的。我們沈家的千金,自然吃的、用的,都得是最好的!奶孃長得醜,舉止粗蠻,書藍要是吃了這樣的人的奶。長大後也成了這樣的人,你若後悔都晚矣!”

  沈振山連忙閉嘴。

  二太太嘆了口氣道:“也怪我自己不爭氣,不能親自餵養她。不過,老爺,為了咱們家書藍好,你還是不要心疼那幾個銀子!奶孃一定要請個好的!畢竟得奶到兩、三歲呢,可不能隨隨便便將就用啊。”

  沈振山道:“那是!那是!你怎麼會覺得我會心疼那幾個銀子呢!我是真的把揚州角角落落到處找遍了。家裡不缺幾個錢的產婦娘,誰肯出來給別人當奶孃啊……太太不要著急上火,我再派人去尋就是了。”

  得知沈振山和二太太為女兒尋找合適的奶媽而焦頭爛額時,沈家的老傭人劉氏趕緊提醒老爺說:“真是巧得很,開豆腐坊的伍家一個多月前,也生了個千金。老爺不妨帶上銀票前去一試。”

  二太太問起伍家情況,劉氏道:“說起來,伍氏還和沈家有一段淵緣呢!”

  沈振山一聽立刻呵斥道:“別胡說八道了,我們沈家可沒有窮親戚。怎麼會和開豆腐坊的有什麼淵緣!”

  劉氏不急不惱地提醒他:“老爺,您忘記啦?大太太生前身邊有一位貼身丫環叫碧露。人長得清秀可人,為人老實,做事勤快,深得大太太喜愛。大太太臨‘走’前,曾囑咐老爺,要把碧露許配給好點的人家。大太太過逝不久,老爺就把她許給了開豆腐坊的老伍。”

  沈振山邊聽邊點頭:“你這麼一說,倒是提醒了我,是有這麼一回事。”

  見老爺想起來了,劉氏喜滋滋說道:“真是無巧不成書,說來這個伍氏和沈家也真是有緣分,不久前也剛生下一位女兒。如果老爺派人去請她來給小姐當奶孃,最合適不過了。”

  二太太聽了喜上眉梢,說:“這倒是的,畢竟她是從咱們沈園嫁出去的丫環,對沈家的規矩、禮術是懂的。不知道她奶水足不足?畢竟她剛生下個女兒,也要餵養呢!”

  沈振山蠻橫地說道:“哎,我管她奶水夠不夠呢!她既然是大太太生前喜歡的丫頭,這個時候正應該為我們沈家出力。”

  不由人分說,沈振山大手一揮:“來人啊,快快備下銀票,另外,再買些果品,我親自去請!”

  沈振山做事,向來有些獨斷專行的。更何況伍家也感念當年老爺賜配的這段姻緣,哪裡會說個“不”字。

  就這樣,經老爺前去親自遊說後,伍氏被重金聘請回沈園。

  幸虧二太太是個通情達理的女人。

  她見伍氏也生了個女兒,為人孃親的感受是相通的。

  二太太讓伍氏把女兒一併帶過來。

  二太太對伍氏說,只要奶水夠吃,餵飽書藍後,就喂伍氏的女兒。

  二太太愛屋及烏,對伍氏帶過來的女兒也十分喜愛。

  她問伍氏,小女的名字可曾起好?

  伍氏笑著說:“我們平民百姓家的女兒,可比不得富貴人家的小姐。我這閨女的名字,起得簡單。因為生在夏天蓮花盛開的時節,所以就叫‘伍蓮兒’了。”

  “伍蓮兒,蓮兒……這名字倒也叫起來順口好聽呢!”二太太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