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近日,國際奧委會高級成員迪克·龐森表示,如果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在五月下旬還得不到控制,

東京奧運會可能會面臨取消,並且不考慮延期或換城市舉辦。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在1988年的電影《阿基拉》的設定中,日本將在2020年舉辦第二次奧運會,並且在開幕前147天時因為“阿基拉”項目導致的大災難,奧運會取消。 而現在,這部電影正在成為現實。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但是拋去電影本身預測的東西,希望日本和中國都能控制住疫情,不要讓普通民眾遭受健康和財產上的損害。

不得不說,《阿基拉》的確預言了太多東西。 如果照進現實,那大友克洋大概又會多了個預言家的頭銜。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阿基拉》是1988年七月上映的動畫電影,由大友克洋導演,當時此片一出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部電影的故事從1988年講起,當時日本東京發生大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造成嚴重傷亡。經過多年重建,2019年東京恢復了昔日的繁華,但光鮮亮麗的城市下卻又充斥著無所不在的醜惡。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經濟蕭條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小型幫派之間為了金錢利益鬥得你死我活,示威者與警察、軍隊間衝突擴大,暴力程度不斷升級,一片大廈將傾的模樣,最高委員會決定利用科技平復暴力,軍方的秘密項目“阿基拉”出現在他們的視野。

“阿基拉”即 用小孩子的大腦做活體實驗,通過刺激人類大腦,觸發人腦的不同部分,引出人體深藏的潛力,開發“上帝禁區”,讓普通人成為超能力者。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影片的 主角是兩個“被拋棄的孩子”金田和鐵雄,他們在孤兒院相依為命。鐵雄在一場追逐中接觸到一名“阿基拉”的超能兒童,之後他的恐懼不斷顯現,在抵抗恐懼的過程中,鐵雄的超能力不斷增強,他也慢慢的迷失在這未知的力量中。

同時 金田也遇見了一個致力於推翻腐敗官僚機構的革命團體成員的女孩,她的背後卻是一個詭計,這個革命團體的領導者是腐敗官僚機構的一員。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不受控制的能力也會將人引向毀滅的深淵。最終,“阿基拉”不但未能平復城市的暴力,反而帶來更為血腥和殘酷的暴力。 AKIRA是日語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類在戰後重新復甦的希望,人類的文明就是AKIRA。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動畫電影《阿基拉》在觀眾們的心中,可以說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不僅是超前的世界觀讓觀眾們提前領略到了賽博朋克的魅力,視覺效果拉滿的同時,故事也擁有值得推敲的內涵。

大友克洋嘗試用毀滅的方式,清除了遺留的頑疾,讓觀眾們看到了重生的希望。也是這部片子,讓大友克洋成為了可以跟宮崎駿和押井守相提並論的“日本三大導演”之一。

它與好萊塢的科幻動作片《銀翼殺手》一樣,都是屬於“未來式”的電影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兩者的時空背景相同,都是在凌亂混雜的大都市,然而,導演雷利史考特所創造的未來世界給人的感覺是佈滿著溼冷、絕望與墮落。

而日本導演大友克洋的手法卻不一樣,同樣是毀滅、暴力的影片內容,他用五光十色的精緻光影,來建構出“無政府狀態的生命活力”,各式的搶戰、飛車撞裂、爆炸都是那樣的真實。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大友克洋監督並導演的這部作品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社會動盪不堪、人類沒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影片中穿插的更多的是對人類心理、對整個社會的深層次思考。

據資料顯示在2002年美國權威電影刊物《Wired》評選的影史上20部最佳科幻作品中,亞洲唯一一部上榜影片,而且也是唯一一部動畫片便是這部《阿基拉》。

影片裡2019年的日本似乎是1959年日本的翻版,隨處可以感受到一種動盪與不安,在這種不安之中,展現了導演對於人類心理與整個社會的深層次思考。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影片最後仍是以毀滅結束,這也暗合了日本人的生命觀,即在毀滅之後重生。

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為了現代人類的圖騰,然而這高度的文明最終將擺脫人類的控制,將人類推向毀滅。

導演大友克洋罕見地將形態各異的機械貫穿於他的每一部作品,這些標誌性的器物在他的電影系列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他擅長營造冰冷的機器世界,往往利用“意象”來隱喻或暗示他的某種思想觀念。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而這部電影從作為人類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力量的設定出發,可以看見人們內心糾葛的模樣。

製作《阿基拉》這部動畫電影的時間是80年代末,在當時,《阿基拉》所展示的不僅有宏大的世界觀,還有高超的作畫水平, 摩托車的尾燈帶出的絢麗光線至今仍令人感到驚豔。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影片中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這也是塑造《阿基拉》獨特世界觀的重要因素。

順便一提,《阿基拉》原版漫畫一共有6卷,原版漫畫和漫改電影在一些設定和情節上有不同之處,因此在漫畫中有更多值得品味的細節。比如在《阿基拉》的漫畫中,在右邊看到一個“WHO譴責日本的傳染病對策”的標題,難道大友克洋連這一步也預料到了嗎?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其實,《阿基拉》因其主題的深刻性和延伸出來的多樣性不僅在日本,更是在西方受到評論界和電影界的推崇。

《未來戰士》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說過,日本動畫有兩位大師令他佩服,一位是押井守,一位便是大友克洋。

一般人都會認為,《阿基拉》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說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現代人類的圖騰,然而高度的文明最終將擺脫人類的控制,把人類推向毀滅。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這個主題和後來莉莉·沃卓斯基的《黑客帝國》是有很大相似之處的。

《阿基拉》的成功之處不僅描繪和預言了觸手可及的在不久將來的社會現象和走向,更提出了對於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理論。 未來並不是只朝一個方向前進,我們應該有而且可以選擇不同的未來。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並在最後建立達到物質和精神平衡狀態的烏托邦世界。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而在《阿基拉》中,提出了兩個人類發展的道路,一條路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學的發展,並且在未來有可能或者順其自然地開拓在銀河系的疆土,而這個過程是在充滿戰爭、落後、黑暗中艱難進行的。

另一條路就是隨著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發生突變,就像阿基拉一樣,身體的異變擁有了神的力量,人類觸摸到宇宙的真理,構建出新的人類理論體系,並將在最後融合於宇宙的發展進化中。

在電影中,前一條路是主人公金田的選擇,影片表現為他和女朋友留在毀滅後的東京; 後一條路,便是另外一位主人公鐵雄,他在影片中向宇宙深處飛去,尋覓新的人類伴侶。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前一條路所表現出來的主題和很多科幻電影相似,後一條路與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相似,只不過在《2001,太空漫遊》人類獲得突變的力量是神秘的“黑石”,而《阿基拉》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而已,而鐵雄就是那個“星孩”。

在影片片尾,一個原本平凡的異能少年獨自站立在東京的廢墟之上,人人都會說他就是大友克洋自己的化身 。 宮崎駿也曾說過:“ 一個異能少年站在東京廢墟之上,人人都會想到大友克洋 。 ”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大友克洋出生於1954年,那時的日本 城市還未從世界大戰中緩過來,殘留著戰爭的痕跡。 毫無疑問,大友克洋自己就是一位站在城市廢墟上長大的少年。

這部當年獲得4900萬美元全球票房的電影,無論何時觀看都不會覺得過時,甚至福澤後人。

你可以在《新世紀福音戰士》《攻殼機動隊》等日本動畫裡看到《阿基拉》的影子,你也可以在《蝙蝠俠》三部曲裡看到《阿基拉》對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影響,也能在《頭號玩家》裡找到《阿基拉》中金田那輛標誌性的酷炫摩托車。

預言帝《阿基拉》,一部日式賽博朋克的創始鼻祖

有意思的是,當年斯皮爾伯格曾說過,《阿基拉》不適合美國觀眾的欣賞習慣。

而今年,《阿基拉》將重生,並作為東京動畫獎2020大會上的開場作品,重映的規格為4K超高清

《阿基拉》這部電影也有些難以讓人抗拒的魅力。 關於人性、關於活著與死亡、關於成長……它帶來的反思是屬於全人類的,或許這就是科幻之於現實的多維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